徕卡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一世恩典徕卡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众人看着顾淮安拿出的“礼物”——一个造型古朴的相机,神色各异。
齐恩典微微晃神,显然,她认出了这是什么,她有些推辞“这个太贵重了”见卓华面露“不悦”她又道“不过宁宁一定喜欢。”
那是自然,恩宁作为痴迷的摄影发烧友,见到珍藏版的徕卡,自然没有不欢喜的道理。
“宁宁喜欢就好,也不枉费卓然从几个月前就开始搜寻礼物。”
路漾听到卓然的名字面色一僵,下意识去看齐恩典。
她正微垂着头,目光落在那个相机上,过了几秒,才抬起头微笑且礼貌的代恩宁向卓然道谢。
卓华现在在顾淮安眼里不亚于“小瓷人”,这边送了礼物,又跟众人寒暄了几句,见她面露疲惫之色,就带着她告辞了。
卓华自怀孕后,精力确实大不如从前,一天到晚总爱犯困,这次要不是她坚持顾淮安都不愿意她亲自过来。
用顾淮安的话说就是,你现在怀着我儿子呢,有什么事我来跑腿就好,哪用得着你们娘俩。
至于夫妻两个为孩子性别插科打诨,暂且不提。
卓华走后,程亦倒是对这相机来得些兴趣,毕竟以卓然的性格来说,既然送礼段然没有敷衍了事之说。再加上刚才恩典的反应……总之,他现在对这相机颇有几分兴趣。
恩典见程亦有兴趣,正要说什么,过来喊恩典的恩宁看到徕卡已经发出了惊呼。
如果说豪华超跑对跑车爱好者的吸引力为九十九的话,那么徕卡对摄影发烧友的吸引力就无限接近一百了。
酷爱满世界跑的恩宁更是如此,只可惜,当今世界许多限量版的徕卡都在私人收藏家手里,是真的有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
在观摩了一阵之后,听到程亦又问她有关徕卡的事,她侃侃而谈。
上个世纪初,一个人的天才加上另一个人的智慧,造就了世界上第一台35毫米相机。奥斯卡·巴纳克追求不断完美的敬业精神和恩斯特·徕兹勇于承受风险的非凡勇气成就了35毫米相机直至今日。今天,徕兹的家人都已离开了我们,但它们的音容似乎永远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每当人们拿起leica相机时,就会感到它是leitzcamera。从上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至今的漫长岁月中,徕兹和徕卡经历了无数波折、坎坷和变革,但有一点没有变化,德意志人的执著使他们的产品始终追求光学设计和加工精度的极限。徕卡公司有自己的信念,不会简单地随波逐流,也许正因为如此,徕卡产品一直受到摄影人和收藏家们的爱戴和尊重,在这些人的眼中,“可乐标”这颗享誉全球的红色标记,始终是至高至尊的。
德国徕卡照相机是135相机的鼻祖,是它建立了24x36毫米胶片的格式,从上个世纪初开始,至今已跨过了102年。这种规格的相机一直是摄影界和无数的使用者的专业主流产品。它轻巧、方便、实用。它的出世带动了摄影技术和应用的快速普及。有了它,人类社会的许多历史纪录得以实现。当今,摄影器材制造业高度发达,应用技术的相互借鉴轻而易举,用各种材料合成的照相机在大规模生产线上利用机械手的帮助轻松地完成了它们的组合,平均每半年就会有一个“花样”翻新出现,展现在世界市场上的各个角落,层叠不穷,源源不断。
回溯到35毫米相机的摇篮时代,那时产品的生存和发展是艰难的。没有借鉴,一切要靠自己去想、去闯、去创造。
1849年,23岁的克耳纳建立了“克耳纳光学研究所”,倾心研究新型的无畸变的消色差光学产品。他成就地设计出无畸变的消色差目镜(后人称克耳纳目镜)并生产出品质出众的单筒望远镜和显微镜,事业上开始有了起色,但初期的过渡劳累使克耳纳英年早世,时年29岁。
1911年1月1日,巴纳克来到徕兹公司,是年32岁。首先他被安排设计加工镜片的钻石车床,后来公司要他做一台摄影机,用所拍摄的(电影)胶片检测米绍幻灯机的操作性能。巴纳克从小就喜欢绘画,后来又爱上了摄影,干这项工作正合他的意愿,工作极有成就,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已成为部门主管。当时的电影胶片每一批的感光速度均不一致,又没有可靠的测光表,为了避免对60米长的电影盘片曝光不当,巴纳克在1913年决定自己做一个使用同样电影胶片的小型“胶片测试装置(即后来称之为的ur-leica)”。
先用它对计划使用的胶片做一些拍摄测试,从中确定该批胶片的实际特性。早年他已开始喜爱摄影,身体不好的他更加饱尝了携带大型摄影器材到处奔走拍摄的辛苦。早在1905年,他曾在一张130x180毫米的平板胶片上用分区遮挡的方式试拍了15到20张小图像,然后做分割放大。由于平板胶片的颗粒太粗,局部放大后无法满足使用的需要。
这一次在威茨勒,他想到了用将电影胶片加宽一倍的做法实现他以前的念头,而且2:3的比例比较适合人眼对图片的观赏习惯,这样,24x36毫米的摄影胶片格式由此产生了。巴纳克当时做出了两台可装入这种规格胶片的“胶片测试器”(一次大战之后,巴纳克又制作了一台,称为3号机),它们是日后风靡全球的135相机的最早雏形。直至今日,它的基本操作原理仍被各种照相机继续采用。
1914年春,徕兹先生的儿子徕兹ii去美国出差期间曾用这种“相机”拍摄了大量图片。从产品消费者的意义上讲,徕兹ii先生本人是徕卡相机用户的第一人。不久,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期间,巴纳克手中的那台小相机一直与他相依为伴,有时甚至用它为农民拍照以换取食物。几年的相处使用,巴纳克发现了相机的原设计方案中的不足之处,他个人开始计划改进设计方案。战争结束后,徕兹工厂逐渐恢复了生机。相机经过改进设计之后先后装配了一批样机,之后被称其为徕卡0型相机(国内有人习惯称作0号机是不严谨的)。工厂为这批样机预留了第100号至第130号的31个产品序号(100号以前没有相机)。由于之后的二次世界大战等其他多种原因,样机实际制作数量的准确记录未能保存下来。当时这批0型相机的机型设计并不完全一样,主要是为了结合实物进行分析研究,再经多方验证,从中选定企业未来发展的正式产品。名称方面,经过多种方案的探讨和筛选,最终确定在leitz camera(徕兹照相机)两个单词的首发音节中的字母组合既“leica”作为产品的正式名称。在这批0型号样机中有些为了研究和改进的目的曾被重新拆装过,多数已流散世界各地。
现已知的号码有101、103、104(另有材料说明116保留在徕卡工厂。可能两个号码都对,因为据说在六十年代徕卡公司丢失了一台0型机)、105、107、109(曾为柯达公司创始人乔治·伊斯曼收留,现存放于伊斯曼博物馆)、110、112、113、、116、118、119、121、122、128和129 共17台,目前大多均为个人收藏。
决定是否正式生产这种小相机是徕兹公司历史上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在这一问题上,公司董事会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一天”。董事们正反两派各抒己见,僵持不下。反对方提出了许多否定投产小相机的意见,除了对小底片型相机的发展前景持有疑虑之外,其中还另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的一些销售商当时为买期保值的目的积存了大量摄影用的玻璃干版片,以防通货膨胀。如果生产出可以使用35毫米胶片的优质小型相机,价格便宜的35毫米规格的胶片定会有很大市场需求,而已买入的现有规格的摄影干版必然面临着巨大的库存的和销售损失。无休止的争持似乎难以终结,徕兹ii先生决定打破僵局,毅然表示:我们将生产这种相机。在今天徕卡公司厂区南侧,保留当年的会议旧址和纪念牌着有一座当年的小楼,墙面上镶嵌着一块牌匾,上面的声明书就如下:恩斯特·徕兹二世于1924年在此地做出了生产奥斯卡·巴纳克设计的徕卡照相机的决定。
“徕卡相机以其卓绝的画质和昂贵的价格闻名世界,被称为相机界的劳斯莱斯”恩宁介绍完徕卡的历史后下意识的下了个总结。
恩典看她一副喜爱非常的样子嘴角含笑,宠溺至极。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