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漫画家消失之谜(211)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亲子鉴定颠覆三观的那些事儿杀人漫画家消失之谜(211)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在座众人仔细地听完谢老的剖析,一个个都心潮澎湃不已,已经不用任何怀疑了,这毫无疑问就是整个事件的真相! 聂荣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放弃了等待台湾的支援,投向了黎笋的怀抱。 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一个gmd的忠实信徒怎么可能投靠越南gcd?但这就是事实! 对于聂荣来说,如果他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投靠黎笋是唯一的选择。 这样的真相已经足够让人惊讶了,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让众人震惊的还在后面! “我马上向领导汇报!”武军站了起来,准备走向杂物间,将谢老的推测告诉军区首长,让首长采取措施提前做好应对。 “且慢!”谢老出声阻止了武军。 武军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谢老,如此重要的情报不及时通知首长,还要等什么。 谢老沉咛了片刻,道:“武队长,刚才的推测仅仅只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表面,实际上事情很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在座众人闻言都将目光聚焦到谢老身上,一个个都满脸哑然,难道还有更复杂的情况!? 谢老道:“武队长,你想过没有,黎笋为什么如此胆大包天,一心想建立“大印度支那联邦”?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他有野心吗?” 众人闻言心中一动,确实,只要黎笋对柬埔寨或者老挝发动侵略战争,就必然会面临国际舆论的谴责,周边国家唇亡齿寒,甚至会出兵干预,越南虽然军事势力远超柬埔寨和老挝,但和西边的泰国比起来还是略有不如,而且还有一个中国在北方虎视眈眈,绝对不会任由他将两国吞并。这种情况下,仅仅有野心是远远不够的。 武军恍然道:“谢老,您的意思是,黎笋背后还有强援?” “当然!”谢老斩钉截铁道:“黎笋背后没有强援的话,光收拾南方的烂摊子就够他忙活的了,绝对不敢这么快就提出“大印度支那联邦”这个概念,而且,我相信,这个强援是谁你肯定能猜到!” 武军闻言立时呆住了,他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因为那个可能太过可怕,他不敢也不愿意去想。 现在既然谢老提起,也让他不得不去联想。只是一瞬间,他的脸色就变得无比苍白! 半晌之后,武军从牙缝中挤出两个字,而这两个字,居然引起了现场的恐慌! 因为这两个字是: “苏联”! 苏联,中国北方的庞然大物,当时世界上唯一能抗衡美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中国的盟友,老大哥! 实事求是地说,虽然双方合作的道路上走过弯路,但苏联对中国gcd的帮助是巨大的。 一战期间,苏联*是第一个成功革命建立政府并强大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它的鼓舞下,很多国家建立起*并试图掌握政权,中国gcd就是其中的一个。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一直对中国gcd提供各项援助,帮其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苏联帮助中国gcd在东北建立革命政权,虽然是以自身在东北的战略利益为出发点,但不可否认对中国gcd赢得内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建国之后,苏联更是与中国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物资和科学家,帮助中国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使得中国的国力在建国初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所以新中国建立的头十年,也被称为中苏关系的蜜月期。 中苏的蜜月期一直持续到斯大林去世。 继任者赫鲁晓夫上台后,态度很激进,想对华约成员国和社会主义国家加以控制,而*向来独来独往,提出中国的建设不干苏联的事,领导人意见的分歧导致两国之间发生了数起冲突,蜜月期结束。 不过毕竟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之前有着长期友好合作的历史,又有着共同的敌人——美国,所以双方都没有撕破脸皮,一直保持着合作关系。 比如越南战争期间,两国就一同扶持北越对抗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扶持的南越,而且战争马上就要胜利了,这也是中苏两国的共同胜利。 双方的友谊延续了整整半个世纪,在旁人看来,这种友谊肯定会一直延续下去。 但现在从武军的牙缝中挤出“苏联”两个字,就代表着这种友谊很可能走到了尽头! 假如站在幕后支持黎笋的真是苏联,对于中国来说实在是一个坏到不能再坏的消息。 中苏合力帮助北越赶走了美国,现在苏联却反手抽了中国一耳光,在中国的南边培养出一个侵略性极强的国家,这对崇尚和平发展的新中国来说是完全无法容忍的,双方必然会撕破脸皮,甚至有可能会发生武力摩擦。 单只是一个越南的话,中国一点都不怕,抽调一个军区的兵力越南军队就吃不了兜着走,但加上苏联的话,事情就大条了! 苏联当时有多强?单只论军事势力,在中国的十倍以上! 中国如果面临越南和苏联的南北夹击,几乎是一个必死之局!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亲子鉴定颠覆三观的那些事儿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亲子鉴定颠覆三观的那些事儿》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亲子鉴定颠覆三观的那些事儿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亲子鉴定颠覆三观的那些事儿》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