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悄无声息的锦衣卫(第二更)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99 悄无声息的锦衣卫(第二更)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第一个真正的驸马都尉赐爵,自然也是非常受人关注的。

按照前面两个“冒牌”的驸马都尉(其实就是朱元璋的侄女婿)赐爵惯例,圣旨中要说明某某某有什么功劳,所以选他当了驸马云云。

而前两個驸马都尉,好歹还是军中之人,都是带兵的,甚至是一卫的指挥使。

因此,在赐爵的圣旨中,就可以吹一顿军功。

也是如此,京师上下这次的关注点,就是这个张一凡的赐爵旨意会怎么写?难不成是说他写词写得好?

真要只是这么一个理由的话,说真的,好多人不服气的。

开国之初,人才济济,都能打下偌大一个江山,何以就一个写词写得好的能一步登天,享受荣华富贵?

虽然他们没法改变皇帝点女婿的决定,但是也不妨碍他们吃个瓜,鄙视一下这个驸马都尉,从心里战胜这个驸马都尉。

特别是那些因为张一凡突然胜出,让绝大部分下注的人损失惨重,很自然地,他们就是最不服气的。

在张一凡进宫去受封之时,所有的目光也都关注在这个事情上了。

……………………

武英殿内,朱元璋高坐龙椅,张一凡跪伏阶下,一名太监在用特有的嗓音,抑扬顿挫地宣旨。

朱家的人,当然也是在的,包括太子朱标在内的一众已经成年的藩王。另外一边,才站着几个文武重臣。

这其中,太师李善长并没有借故避开,参与了这个赐爵仪式。

他已经听说蓝玉和张一凡有过冲突的事情,更知道外面有很多人对张一凡不服气,对此,自然是幸灾乐祸的。

当然了,表面上,他肯定是不会表露出来的。

对于皇帝会以什么成绩为理由,宣布张一凡为驸马都尉,他也是在听着。虽然他已经打定主意不会直接去面对。但是不妨碍他传递消息去外面,自然有的是人会有怨气。

结果他听着听着,顿时面露惊讶之色,就盯着张一凡的后背,一脸地不可思议。

原来这个小子,竟然还有这些功绩?

很显然,这份旨意出乎他的意料了。

朱元璋在这份旨意上,直接给张一凡背书了几个功绩。

第一个,救噎张氏之法,行之有效,可救人,亦可自救,责令各州府县广而推之,务必保证大明百姓人人皆会。

第二个,京师城内三个月,靠张氏生育钳,救下了十一个难产产妇,至少将近一半的难产产妇转危为安。朱元璋同样责令各州府县所有稳婆必须能熟练掌握张氏生育钳使用之法。

第三,据张一凡之提议,军中喝烧开之水后,非战损大为减少,朱元璋责令全国各军务必照此执行,民间亦可推而广之。

第四,就是张一凡献上了国宝水泥之功了。

在这四个功绩中,李善长只是知道第四个而已,其中第一和第二个是东宫那边,准确地说,是太子妃总结出来之后由太子朱标上奏御前核实。

第三点是燕王朱棣在他的军中实施之后,把结果报给了朱元璋,引起朱元璋重视,最终有了这个决定。

这些功绩,听起来好像一点都不惊天动地,也没有热血沸腾,但是,以朱元璋和李善长这样的人物,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功劳甚至比起那些攻城略地的功劳,都不逊色,或者可以说要超过好多。

毕竟攻城略地这种战功,就这开国之初来说,谁手里没有?并且这些功劳也只是影响一时而已。

而张一凡的这些功劳,那是人人都可能受惠,子孙都能受惠,谁不感恩?

就算只讲军中好了,光是能减少非战损的损失,对带兵将领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

至于文学方面,圣旨中也提了,但是并没有提那首词,而是提及《弟子规》。朱元璋同样下旨,《弟子规》成为社学启蒙之必读书籍。

这一条的影响,就远非什么诗词歌赋能比的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一凡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将是所有大明读书人的启蒙恩师。

这是多少大儒都不可能做到,也是多少大儒都梦寐以求的:自己的诗词文章能成为天下典范!

李善长听了圣旨中介绍张一凡的功绩之后,他忽然就觉得,亏了他提高了驸马都尉的待遇,要不然,驸马都尉可能都会委屈了张一凡。

他牵头商议驸马都尉的地位时,是刻意拔高,礼部尚书等人都觉得过了,只是碍于他这个太师的坚持,才不得不同意。

原本李善长以为,朱元璋对于他的那份奏章会说些什么,结果没说,他就归结为朱元璋偏袒亲戚。

此时想来,他算是明白了,当时的朱元璋肯定是知道这些功劳,并且准备在全天下公布。所以这个驸马都尉的地位,也不算是拔高的,他自然就不会给予否定了。

看着张一凡在那领旨谢恩,看着那些藩王都去恭喜张一凡,李善长都有些想不通了。

这么多的功劳,如果只是其中一件,他觉得出现也不奇怪。毕竟运气好,知道其中一样本事也不是没可能。

可是,这么多难得一见的功劳,竟然都集中在他身上!那就真得是不可思议!

还有,随着这道圣旨的公布,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会知道张一凡,全天下的女人都会感激张一凡,甚至军中将领都会对张一凡的印象为之改观!

从此以后,张一凡不再是柳家村的那个野小子,他将在大明朝拥有巨大的声望。任何人想要对付他,都要想想是不是能一棍子打死他,搞臭他,要不然,就最好不要动他的念头。

宰相胡惟庸自然也是在的,他同样震惊于这道圣旨。原本藏在他袖子中的那份奏章,他想了想之后,决定还是不在这个时候拿出来,对方的气势太盛了。

至少等朱元璋的这股高兴劲过去了,再拿出这份奏章,或许能起到一定作用。

他们的这些心思,张一凡当然是不知道的,此时的他,正在忙着重新认亲戚,见礼。

接下来的日子,有的是他忙了。要回去部署驸马府,要走结婚流程,定婚期,下聘等等,一大堆的事情。

最为关键的是,他对这些事情还不熟,也没人帮忙。

也亏了他一开始就和燕王打好了交道。而燕王这边又刚大婚过。相关的人手,直接借调给他。

宫里面这边,同样也忙。朱元璋正式下旨,赐予朱镜静临安公主的封号,也是要走一套流程。

总之,朱元璋第一次要真正嫁女了,宫里宫外都是喜气洋洋。

很自然的,张一凡的赐爵圣旨公开之后,那些在关注的人,不管是读书人还是军中将领,大部分人立刻就服气了。

光是两个救治之法,基本上就涉及到了每个人。难不成以后自己老婆生产时,保证不会难产,保证不用张氏生育钳?又或者,万一噎到了,就算是噎死也不用张氏救治之法?

只要用,就要受一份恩惠,欠一份情!

当然了,对于没心没肺的人来说,用而不欠,同样没有心理负担。

总而言之,有关张一凡的负面舆论,随着这道旨意的公布,一下全部转为正面。甚至已经有人替皇帝在担心了,驸马都尉要这么优秀的人才,那皇帝还有那么多女儿,能嫁得出去么?

朱元璋自己肯定没想到这一点,他借着这个机会,还真给空印案涉及的那些官员网开一面。由新设锦衣卫前往各地查证这些官员的政绩,如若核实是清官,则法外开恩,给予赦免;如果平时官声不好,那就数罪并罚,严厉惩治。

锦衣卫就这么正式亮相,比原本的历史上提前了好些年。这个时候,谁也没有重视这个锦衣卫。好多人只是认为,这只是又一个天子近卫而已。

也就是张一凡听说了之后,硬是愣了好长一会。和原本历史上一样,第一位锦衣卫指挥使,依旧是毛骧。张一凡有理由相信,这个位面上的锦衣卫同样是不鸣则已,一鸣必定会惊人。

对于这些,他肯定是管不了的,自己也正忙着娶媳妇。

前前后后,一共折腾了一个半月,朱镜静才算是真正嫁入了张家,有情人终成眷属!

张一凡是孤儿,也就不存在媳妇见公婆,见姑嫂之类的礼节。按规定,迎娶之后十日,驸马入朝觐见。

在这十日内,张一凡和朱镜静可谓是你侬我侬,一个时辰都没分开过。至于后世所说什么女官管着他们,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偶尔间,张一凡想起,朱棣在婚后第二天就跑去他那里。相对而言,朱棣这小子是真狠心,是个干大事的!至于张一凡自己,却是做不到的。

这不,在这蜜月内,朱镜静拿出了那首词,配了一幅画,就是按照词意所画,画里面的人,自然是她自己。

张一凡一见,很是高兴,真心称赞。

也就是结婚之后,蜜月内无事可干,他就见识到了朱镜静的琴棋书画,实在不错。

不过朱镜静不在乎这些夸奖,她偎着张一凡,只是热切地给他提要求。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