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不一样的兵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情报总局掌门人第二十七章:不一样的兵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朱慈烺将王金龙送了出来,一直送出乾清门,然后安排内阁行人找轿子送王金龙去北驿馆。
内阁行人就是内阁跑腿的官员,级别很低,一般都是从七品或者是正八品。
明朝官员分九个等级,七品以下就是不入流,换一句话说,就是不算是国家的正式官员,只能说是吏。
朱慈烺的脑袋很清晰,临别对王金龙说道:“嗨!王大人,你刚才说你原来的时代大致概括为一多、二大、三强,这一多你都没有说完呢!这样,改日你有功夫了来我的毓庆宫来,本太子准备好吃的喝的,御酒你随便喝,咱哥俩边吃边说怎么样?本太子真想听你讲故事。”
“好!一定,改日,臣去拜访太子爷。”
听话听音,王金龙意识到有点那个了,和这家伙搞好关系非常的有必要,但这家伙肯定把自己看成酒鬼了,不然不会说御酒你随便喝。
我擦!这也不能怨人家误会,奶奶!早上在乾清宫喝的醉巴溜丢的,中午又在坤宁宫喝的差不多了,不能不让人家怀疑自己很贪杯。
北驿馆就在安定门和后宫之间,离王承恩的府邸不远。
成祖皇帝朱棣迁都北平府后,南京还留了一套班子管理江南事务,每年来往于两京之间的官员很多,自然要修建驿馆接待来往官员。
北平府成首都了,自然是要加强守卫的,并且北元一直不甘心让出中原这大好河山,经常的窜扰大明疆土,由此,朱棣调集了全国的军队驻扎在京城周边各地,这些边军根据战况时不时的要出塞打击一下北元的势力,别说零星小部队作战,就是朱棣也曾带领大军五次深入蒙古草原御驾亲征,在这些带兵的将军中很多都是勋爵,都是立过战功的,来京了自然要高等级的接待,于是,朱棣下令又建了一个驿馆,专门接待勋贵和高级官员,这就是北驿馆的来历。
另外一个驿馆在皇宫的西边,主要是接待各地来京办差的官员。
后来,北元势力在大明军队的打击下,就不敢和大明打了,只是偶尔的进来袭扰一番,主要是抢东西,因为蒙古草原自然环境较差,并且他们很笨,许多的东西都不能自己制造,缺少生活必需品和工具,只能来内地抢劫。
再后来,随着新老更替,新一代的北元人也认可了打不过大明,就不想与大明想争领土了。
唯一的还想捞点好处的就是瓦剌。
瓦剌是北元的一个分支,元退离中原后蒙古分裂,东西蒙古互争雄长,征战不休,经过多年征战,鞑靼势力不断削弱,瓦剌逐渐强盛。
永乐十六年,马哈木之子脱欢袭父爵为顺宁王。几年之后,脱欢攻破鞑靼,兼并其众,又统一内部,其势日张,雄视漠北,脱欢立成吉思汗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受明朝封为太师,掌瓦剌部实权。
明英宗正统四年,脱欢死,其子也先继位后,不仅漠南诸部全被征服,且东胁高丽,西略哈密,草原大半,尽为其所制。
也先每年冬遣人贡马于明,最初,所遣使者不过五十人,后贪朝廷厚赏,岁增至二千余人,并屡屡索要贵重难得之物。稍不遂,即制造事端,明廷所赐财物,不得不岁有所增。
正统十四年二月,明朝太师也先遣使两千余人朝贡马匹,诈称三千人,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按实际人数给赏,并减去马价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也先就不干了,开始制造衅端。
七月,也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州即张掖,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在这四路人马中,也先一路最为强大,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
当时明英宗宠信宦官王振,张太后病逝,元老三杨或死或贬,王振更加擅作威福,无所忌惮,竟盗走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禁内臣干预朝政所立之铁碑。从此,大权独揽,广植私党,使其侄王山为锦衣卫指挥,王林为锦衣卫佥事,其党羽个个升官进禄,飞黄腾达。
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京城,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准备亲征,兵部尚书邝野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明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
由于组织不当,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成国公朱勇为大将军,但在王振面前皆膝行而前;户部尚书王佐请帝回军,王振就命其跪在草丛里,直到天黑才能起来。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
七月十九日,大军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八月一日到达大同,还没有交锋,镇守太监郭敬报告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导致士兵疲惫不堪。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三万骑兵被杀掠殆尽,八月十三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紧逼明军。
兵部尚书邝野一再要求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但王振不准,土木堡地势高,无泉缺水,土木堡之南十五里处有河,被瓦剌军占据,将士饥渴难耐,挖井二丈仍无水。隔日瓦剌军队包围土木堡,也先遣使诈和,并主动撤离,以麻痹明军,明英宗不疑有诈,遣曹鼐起草诏书,王振下令移营就水,当明军大军移动时,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奔向河边,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发动进攻。
明军只得仓促应战,瓦剌伏兵四起,明军大败,跟随英宗的大部分官员和将领战死,英宗也成了瓦剌的俘虏。
听说大军惨败,英宗也被也先俘虏,京师大乱,有人提出南迁,兵部侍郎于谦站出来在奏请皇太后同意并经过大家讨论同意后拥立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遵朱祁镇是太上皇,并下令各地武装力量进京勤王,调河南、山东等地军队进京防卫,调通州仓库的粮食入京,京师兵精粮足,人心稍安。
这次,也先有了野心,准备狠捞一把,十月初六,率兵攻陷白羊口、紫荆关、居庸关,直逼京城,由此京师保卫战开始。
于谦很勇敢,亲自披甲执锐,领兵二十二万,列阵于九门外,双方大战五日,明军先后取得德胜门、西直门、彰义门大捷,鉴于明各地勤王的军队不断的向京城赶来,也先在十五日夜拔营而走,明军以炮火追击,杀敌万人,也先逃向回良乡、紫荆关,明军直追,先后败敌于固安、霸州,擒阿归等十八人,至此,京师保卫战结束。
明朝在先损失二十万人的情况下,依然由二线部队打败不可一世的瓦剌军,非常的难能可贵,由此,北元人再不想和中原发生冲突了,因为占不了便宜,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即使他们胜了,代价也承受不起,毕竟他们人口数量太少,没有人哪来的兵,所以死不起。
北驿馆在二百多年中一直作为皇家宾馆承担着招待来往勋贵极其家眷的任务。
王金龙坐轿来到了北驿馆。
北驿馆的驿丞有两个,分别是梁铎和钱瑾,梁铎正七品,钱瑾从七品。
这里有一个概念,千万不要弄混淆了,北驿馆虽然也叫驿馆,实际上是皇家宾馆或者更确切的叫做皇家招待所,和各地驿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地方。驿站主要是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和平时期边疆没有战事,所以,明朝各地的驿站主要为过往官员服务。
北驿馆设前院和后院,前院是驿馆工作人员办公、办事的地方,后院是宾客住宿的地方。
很早以前,北驿馆还是比较忙乎的,自从天启年间开始,北驿馆就冷清了,基本上一个月也没有几个宾客。
主要原因是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朝政,没有多大的事儿,能不来京,谁也不愿来京城,万一招惹了魏忠贤及其党羽怎么办?
到了崇祯朝,勋贵们更不愿意来了,这崇祯皇帝穷,在各个地方都很小气不说,关键是来京没好事儿,不是安排他们带兵去打仗,就是要求他们在经济上帮助国家解决点困难。
这北驿馆老是闲着也不行呀,有时候有些封疆大吏和边帅进京了,也会安排住在北驿馆里,即使这样,北驿馆也很清闲。
上午,王金龙的那些弟兄被送到北驿馆,带路的太监传旨:今后北驿馆由王大人包了,任何人不再接待,已经住进来的去他排,梁铎和钱瑾就知道要来住的王大人不是一般的人物了。
两个人很纳闷,这王大人既然叫大人,肯定是一个官员,而不是勋贵,咋这么的牛逼呢?北驿馆地方很大,来十个八个侯爷,每个侯爷带着一大帮子下人都能安排的下,这王大人该带来了多少的手下?
由此,两个人联想到这王大人带着这么多的人来京干什么?这些兵咋安排住进北驿馆呢?还是皇上安排的?这北驿馆是兵能住的地方吗?看来王大人是一个重要的人物,这些兵跟着住到这里完全是保护王大人。
看到跟着进来的李小山和赵实在等人,两个人又诧异了,这就是王大人带来的人?咋看起来一个个都是从乡下来的呢?
但是,来传令的是宫里的人,传的是皇帝的旨意,两个人也不敢马虎,这情况特殊,别说来的是人,就是来几只猴子,那也要当爷爷伺候。
北驿馆的后院有十几套单独的小院子,每个院子里房屋十几间,客厅、茶厅、主卧室、副卧室、贴身丫鬟住房、小厨房,洗浴房一应俱全。
另外,大院里还有标准住房几十间,全都是安排勋贵随从住的地方。
到底该安排这先来的人住在哪里呢?两个人就搞不准了,因为不知道还要来多少人,都是什么人。
那就问问吧,梁铎猜到李小山和赵实在是小头目,便上前问道:“敢问,王大人什么时候到?还要来多少人?”
李小山回答道:“哪谁知道?我们王大人昨晚上和皇上喝了一晚上的酒,早上回来还没睡两个时辰,又被皇上叫走了,别的人倒是没有了,就我们二十个人和王大人。”
啊!两个人惊讶了,就这二十来人包了北驿馆?梁铎和钱瑾感到很诧异,商量了一下,干脆不管是谁一律安排到小院居住,全当大爷供起来。
征求了两个人的意见,这二十人住进了两套小院内。
王金龙下令了,任何人不准出去,你说呆着干什么?于是,李小山和赵实在两个人组织开始进行队列训练了。
这一训练不要紧,立马将梁铎和钱瑾看傻眼了。
挖槽!这王大人的兵看起来人人都像是乡巴老一般,但这队列走的,不能不佩服,咋就这么的雄赳赳气昂昂呢?你看人家那精神头,你看人家走的那个整齐的,我的娘!从来没有见过哎!这都是什么兵呀?
毫无疑问,两个人要知道这些人都是来自山西的一个土匪山寨肯定会惊掉下巴。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