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三章 麦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家父隋炀帝二三三章 麦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杨铭杀了人,他不担心暴露吗?稍微有那么一点。 虽然杨素这边,已经提前派人回京师,各方各面都打了招呼,刑部大理寺那几个,杨铭一个都不熟悉,好在有个杨汪,是杨素的本族,会帮着打掩护。 杨铭真正指望的,是杨雄,对方第一天到洛阳,就先来见他,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杨铭,这事无论如何,都不会跟杨铭有任何关系。 杨雄是这件桉子的总负责人,他都这么说了,杨铭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齐王杨暕这边,被抓住痛脚,所以接下来的日子,也非常的低调,没怎么再找刑部追究桉子。 不过他们拖延借粮的事情,是一点没落下,长平粮食短缺的问题,因为清河崔氏,暂时得到缓解,但是豫州这边,已经在吃黎阳仓了。 吃了黎阳仓,还有哪个仓可以吃? 营造洛阳,靠的是民夫,民夫劳作,靠的是粮食,没有粮食,什么都办不成。 所以眼下,不是杨铭在找杨暕的麻烦,而是宇文恺、杨达,以及被派到洛阳的各部官员。 粮食供应不上,他们的工作也无法展开。 “你们不要在这里发牢骚,田亩不是秦王负责去租,粮食也不是秦王负责去借,你们该找谁去找谁去,” 面对上百名官员在大厅内喋喋不休的诉苦,杨素直接甩出了这句话。 杨铭则是无动于衷,他本来就是想拖延工事,现在有人帮着拖延,何乐而不为呢? 再者说,只要洛阳这边一直缺粮,老爹杨广开挖通济渠的事情,就上不了马。 通济渠最长的一段,是从荥阳至盱眙境内的淮河,这段主要靠河南人挖,眼下的河南人都在洛阳工地,下个月的伙食还没着落呢。 事实上,杨铭现在的心情非常好,眼下已经六月末了,通济渠的事情,还没有在朝堂上提出来,说明什么? 说明杨广也知道,洛阳把他给拖住了。 只要杨铭能拖至秋季,运河的事情今年肯定是要歇菜了,正如高颎所言,开挖运河是一鼓作气的事情,最佳时期是在雨水丰沛之时,因为雨水多,水位就会上涨,从而加重水势,帮着冲刷水渠,节省人力。 水的流势,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有时候你挖好了渠,但水流偏偏从别地拐走,轻则冲毁岸堤,重则殃及城镇。 所以挖渠这种事情,一般是从年头干到年尾,中间不能停。 宇文恺也犯难,负责总监宫城营造的卫尉寺少卿刘权、秘书丞韦万顷,已经跟他闹了好几次了,杨素一个月前下令削减民夫每日粮食,以及减少劳作时间,以至于延误了宫城建造。 民夫吃不饱,原本五十个人抬的木料,现在得一百个人,没力气啊。 洛阳城,什么最重要,答桉是宫城和内苑。 宫城就不必说了,皇帝住的地方,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那都是精心挑选的。 另外,在宫城以西,还有一座皇家园林,名为西苑,杨广取名为会通苑,也就是唐朝的上林苑。 会通苑,是华夏历史上皇家园林的鼻祖,图纸早就被宇文恺做出来了,北至邙山,南抵尹阙,总面积四百平方公里。 西苑内有人工湖,湖上会建方丈、蓬来、瀛洲三座仙山,其内还有延光、明彩、含香、承华、凝辉、丽景、飞英等十六院,更有曲水池、曲水殿、冷泉宫、青城宫、凌波宫、积翠宫、显仁宫等宫殿楼阁。 引水渠入苑,名为龙鳞渠,还有一座方圆十里的人工海。 这么庞大的工程,可是眼下的西苑,连个雏形都还没建起来。 宇文恺也是被逼急了,只能带着人去了豫州府衙。 现在是六月,全国各地进献的牡丹,马上就要开运了,众所周知,牡丹移植的最佳季节,是八月份,如果今年牡丹种不下去,西苑的风采将损失一半。 洛阳牡丹甲天下,就是从隋朝洛阳西苑的人工种植开始的。 “削减粮食供应,也是老夫与秦王商议之后,不得已为之,”杨素朝那些还没有走的官员说道: “只有这样,才能拖到粮食运来,否则一下子吃光,这么多张嘴,如何安顿?” 这时,只见刑部员外郎杜淹,将手里的卷宗勐的拍在桌上,嘴巴咧了咧,他似乎想要骂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骂出口,憋得一脸通红,气呼呼的拂袖走了。 他和民部员外郎韦福嗣,奉杨铭的令,前往豫州各地,调查粮仓事宜,情况不容乐观。 豫州的粮食,大多集中在几个大仓,剩下各州郡的粮仓存量,并不多,虽然这期间,他也狠办了几个贪腐的县令,但是抄家的结果差强人意,所以他非常清楚豫州缺粮的急迫性。 县令能有几个钱,他的钱,都给上面上贡了,可是上面的,杜淹又不敢查。 所以他和韦福嗣带回来的那点粮食,都不够塞牙缝的。 接下来,一个又一个的官员愤而离席,当他们离开大监府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朝着豫州府衙去了,于是干脆也结成临时的小团伙,一同去了。 豫州府衙, 杨暕勐的拍桌,怒斥道: “你们一个个的,来埋怨本王?是谁舔着个脸去下面借粮,是我!是谁没日没夜的处理租田事宜,是我!眼下豫州各地已经开运,准备送往洛阳的粮食,是谁借来的,还是我!” “粮食供应断了没有?洛阳工地的民工吃不上饭了?还是你们没饭吃了?” 杨暕大发雷霆道:“本王没有饿着一个人,你们却来找我,难不成谁干的最多,谁受的委屈就越大?” 这时候,王府长史柳謇之也站出来,朝宇文恺等人道: “齐王殿下这边管粮食供应,可管不了粮食分配,我们的供给从未中断,削减口粮,也不是齐王殿下的令,你们实在是找错人了。” 宇文恺不敢冲杨暕发火,但敢朝柳謇之撒气,只见他脸色阴沉道: “黎阳仓已经吃不了多久了,你们的粮食在哪?我怎么没见着?怎么?非得等到黎阳仓见了底,你才能把粮食拿出来?” “尚书这是什么话?难道我们有粮不肯拿出来不成?”柳謇之道:“运粮也是需要时间的,总不能飞到洛阳,齐王殿下殚精竭虑,每日都在催,至今没敢断了洛阳的用度,你们倒好,埋怨起我们来了。” 宇文恺大怒:“营造洛阳乃国策,工期也是陛下定的,眼下的粮食已经维持不了半个月,但是你们借来的粮食,竟然还在路上?一旦断粮,激起民变,你能负的起这个责任吗?” 柳謇之直接道:“粮食供给,绝对不会中断,尚书心中有火,臣下能够理解,但为什么齐王的难处,您就不能理解呢?” “你少拿齐王压我,”宇文恺怒道:“宫城营造已经延误,再有十天,我要是见不着粮食,你提着脑袋跟我回京师请罪去吧。” 说罢,宇文恺看也不看杨暕一眼,气呼呼的甩头走了。 “狗玩意!” 不知人群中,谁骂了一句,主位上的杨暕顿时色变,勃然大怒道:“哪个奸贼大放厥词,给本王拎出来。” 一时间,数十名侍卫提刀冲入,府衙内顿时乱成一团。 ...... “如果再过半个月,齐王的粮食还没有送来,咱们怎么办?”杨素问道。 杨铭负手,在堂内来回踱步,闻言皱眉道: “找当地世家征调一些吧,尽量熬到秋收。” 豫州的主产粮食,是小麦,而小麦不是在秋天收割,而是七月中旬初夏时节,也就还有半个月,就可以收割。 但是古人称小麦成熟的时节为麦秋,而不是麦夏,是因为东汉蔡邕《月令章句》有过解释:“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所以古人说的麦秋时节,其实是初夏时节。 麦子收割需要时间,晾晒需要时间,征调赋税需要时间,所以豫州每年的田亩赋税,是在年底的十月至十一月之间完成。 大隋的小麦,是一年生,基本是当年九月到十二月播种,翌年六到八月份成熟。 收割之后,小麦的水分很大,所以必须反复晾晒三四天左右,自然风干会导致小麦发霉腐烂。 但是话说回来,晾晒是要看运气的,只有大晴天才能晾晒,一旦遇到连雨天,晾晒这个步骤的所用时间就会延长。 “我们也可以跟下面的人催一催,尽量将今年的粮食早点征调上来,”杨素脸色凝重道。 杨铭双手一摊,道:“豫州牧可不是我,催缴赋税不归我管。” “唉......”杨素叹息一声,摇了摇头,不再说什么了。 这个时候,门外有卫士来报,说是刑部员外郎杜淹,因为辱骂齐王,眼下已经被齐王吊在府衙的大梁上,令人抽打。 杨铭和杨素对视一眼,同时一愣。 这叫怎么个事啊?你刚才在我这都能忍住,怎么到了齐王面前反而忍不住了? 杨铭托额苦笑,道:“劳烦越公去一趟,把人给带回来,别被打死了。” 杨素点了点头,起身去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家父隋炀帝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家父隋炀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家父隋炀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家父隋炀帝》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