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君民相惜,帝位不正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独治大明第四百六十七章 君民相惜,帝位不正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堂内静悄悄的,显得落针可闻。
朱祐樘端起刚刚送来茶盏,却是知道这个事情不能追究尹直,但尹直并非真的没有半点过错。
这个案子参考前面三批人的丈量结果确实是人之常情,但事情既然能闹到他这里,亦不能真的完全相信下面的衙门。
大明治理的最大难题便是官僚集团,由于官员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所以他们跟百姓从来都不存在平等对话。
特别官员间存在天然的师生、同年和同乡等关系,这里面存在各种人情世故,导致原本好端端的政策变了味道。
以童子试为例,由于知县跟提学官同朝为官,所以知县所评定的县试案首,到院试便理所当然地得到一个生员名额。
尹台因麻烦和调查成本而不愿受理这个案子,本质亦是一种嫌麻烦的惰政,终究是因为他过于相信所谓的“同僚”的结论,本质是在帮着“自己人”。
当然,这里亦不能完全排除帅家谟并不是在无理取闹,毕竟三个衙门均出差的概率还是相对比较低。
“陛下,老臣确实过于相信前面的调查报告,所以对案子的处理有所松懈!今事已至此,老臣愿即刻领人重新丈量!”尹直是一个敢于认错的官员,当即进行表态道。
帅家谟的眉头微蹙,却是站出来反对:“陛下,学生请陛下派随行人员亲自丈量,还草民父亲一个公道!”
这……
刘瑾的眉头蹙起,这个书生连堂堂的阁老亦不相信了啊!
只是这亦是难怪,毕竟帅家谟不仅仅是申冤,而且还是要状告整个浙江官员的官官相护,而作为浙江总督的尹直成为最大的“保护伞”。
“尹阁老乃朕的心腹之臣,若他都无法替朕做得公平公正,那么朕……真的成为孤家寡人了,而朕亦做不到对天下百姓事事都亲力亲为!虽然你口口声声宣称案子有冤,但尹阁老奉朕之命前来浙江行禁银令和推新币,每日亦颇为操劳。因三次官府丈量均为隐田,尹阁老亦很难做到事事亲为,朕相信尹阁老并无庇护谁之意,如今便这么办了吧!”朱祐樘心谙帝王心术,亦是帮着尹台辩解道。
“老臣能得陛下如此体恤,死而无撼!”尹直的眼眶当即便红了,压抑着内心那份感动进行感激道。
这个事情的始末确实是如此!原本他作为浙江总督需要着力于推行禁银令,但各种事情显得千头万绪,让他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处理一些琐碎事。
帅家谟的案子虽然死了人,但案子的核心点在丈量是否准确,而茶山经过三次的丈量算是进行了充分调查。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他才选择拒绝受理帅家谟所递交的案子,却不想帅家谟将案子捅到了皇帝这里。
所幸,皇帝哪怕到了现在仍旧对自己充满着信任,让他亦是有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
“学生失言,叩谢陛下重新丈量!”帅家谟能够感受到眼前这位皇帝的真情,便郑重地进行叩谢。
虽然他将矛头指向了整个江浙官场,亦是痛恨这位不肯受理自己案件的阁老,但并没有十分肯定眼前的阁老跟江浙官员狼狈为奸。
尽管尹台没有王越那般的显赫声名,但终究是大明内阁的阁老,如今又深得皇帝的宠信,确实不至于做出这种自毁前途的事情。
现在由尹台负责重新丈量,却是希望这位阁老能够秉公办理,若是尹台仍然判断丈量错误便只能再次告御状了。
帅家谟的心里打着小九九,扭头望向尹直一本正经地道:“尹阁老,学生并非是刻意针对于您,此次是就事论事。您过于相信下面的官员丈量的结果,学生这才不得不奔走鸣冤,亦是怀疑你是浙江官员的最大保护伞!”
“陛下对老夫隆恩浩荡,今被委以重任整治浙江,又岂会跟下面的官员合谋做出颠倒黑白之事!今你虽口口声声称丈量错误,但一切其实言之尚早!老夫虽自觉有所松懈,但三个衙门派出三批人丈量均为隐田,至今仍旧相信钱森他们的丈量更为准确!”尹直面对帅家谟的敌意,亦是坚持着自己的立场。
帅家谟亦是已经意识到尹台确实受到陛下的器重,亦是同样表明立场:“只要尹阁老能够秉公重新丈量,那么一切自有公断!”
朱祐樘从来都不是一个武断的人,并不打算在结果出来之前便早早作出判断,所以轻轻抬手让两人退下去。
至于江浙的其他官员,想到他们一张张忠奸难辩的脸,他现在懒得相见。而今只想在行宫休息,然后再择日前往西湖完成另一件重要的事。
此次南巡的终点安排在杭州,既是因为地理因素所决定,亦是有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安排,甚至是改变整个华夏社会。
杭州的天空显得变幻莫测,上午是艳阳高照,中午是乌云密布,而下午则是露出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由于皇帝南巡至此,整个杭州城显得十分的热闹。
得益于朝廷开海,而杭州作为江浙的行商,却是成为最大的受益城市之一,已经隐隐有赶上苏松的趋势。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随着帅家谟拦驾告御状的事情传开,整个杭州城一片哗然。
“重新丈量?”
“我的乖乖,皇帝真的受理了!”
“既然皇帝出面主持,这个案子相信很快便有结果!”
……
由于帅家谟这位天才,所以这个事情在杭州府是人尽皆知。现在皇帝将事情交由尹阁老重审,那么真相是衙门造假,还是帅魁是罪有应得了。
“我看帅魁罪有应得!”
“茶官查过,官府查过,哪还有错?”
“帅家谟是读书读傻了,这不过是书生意气!”
……
面对这个早已经人尽皆知的案子,很多百姓都站在官方这一边,认为帅魁确确实实是隐田了,而帅家谟其实是在无理取闹。
“此事不见得官方就是准确!”
“多少年了,浙江不都是官官相护吗?”
“这些当官有几个是好东西,分明就是弄虚造假!”
……
同样是面对这个案件,很多百姓却是同情帅魁的糟糕,而是纷纷将矛头指向了历来腐败的浙江官场。
有人的地方便有纷争,而今案子还没有结论,一些人已经在酒楼、茶馆和饭肆争议不休,却是谁都不服谁。
这种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最终的丈量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压根不晓得是谁对谁错。
只是有一些事情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就像夏天在不经意间疯狂生长的野草,眨眼间便已经铺满了整片大地。
“此事足见陛下确实心怀咱们百姓!”
“若陛下不是心里装着咱们百姓,又岂会重新丈量?”
“很多人都说天子是暴君,但实质是天子总站在咱们这边!”
……
虽然其他事情存在分歧,但针对天子弘治受理帅家谟的状纸,还是赢得了杭州百姓的好感,亦是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今天子的爱民之心。
此次天子南巡,不仅让江南的官绅集团知晓天子的存在,而且让江南的百姓更加亲近地感受到天子的爱民,亦促使广大的百姓更加拥护这位帝王。
虽然朱祐樘在官绅阶层的名声并不好,甚至已经被坐实了暴君的头衔。只是在百姓的心里,而今拥护的人越来越多,亦是出现更多底层愿意为弘治去死的臣民。
朱祐樘此次来到杭州城,亦是给杭州百姓带来了一份厚礼,由皇家钱庄通过低息贷款刺激杭州的经济发展。
不管是哪个时代,地区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而今掌握印钞机的朝廷其实是这个时代的最大资本。
“我听闻东瀛一座银矿便胜过咱们大明所拥有的全部白银了!”
“确有其事,东瀛远远不止一座银矿,而且听闻大洋彼岸的银矿更大呢!”
“若让倭人得利,那便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老夫以后见谁用银子便去告官!”
……
至于禁银令,很多百姓亦是慢慢看到了其中的莫大好处,从而开始纷纷支持这一项新政令。
由于他们的财产并不多,所以手里囤积很多的铜钱。因白银的地位持续走高,所以铜钱相当贬值,但禁银令让铜钱回归到正常的估值状态。
正是如此,杭州官绅集团虽然同样站出来阻挠,但压根无法阻挡这种趋势,而随着朱祐樘的驾临更是无法逆转了。
树欲静,风不止。
正当杭州百姓因帅魁茶山的真相而议论纷纷,为朝廷的禁银令叫好,江西那边终于掀起了一场波澜。
黄昏时分,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宁王府举行。
年迈的宁王朱奠培坐在主位上,此时满面红光,眼神中闪烁着一种难以言明的光芒,似是兴奋,又似是期待。
此时的宁王府已经多了不少护卫,这些护卫都是在其他人不知情的情况安排进来,已经摆下了货真价实的鸿门宴。
江西的官员们十分重视这场宴会,便是纷纷乘坐轿子或马车前来赴宴,他们穿着官服,脸上带着恭敬的笑容。
虽然现在的王府并没有什么权势,但却是拥有令人羡慕的禄米,还有经过一百年所积攒下来的丰厚家财。
现任江西左布政使沈晖为南直隶人士,于天顺四年高中进士,初授南京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
在成化十四年改任南京礼部郎中,升任陕西布政司参议,经丁忧守制,复职任福建布政司参议,不久升任福建布政司参政,于去年转任江西左布政使。
沈晖已经年过半百,但身子很硬朗,身上有着很浓的文人风范,脸上如沐春风般,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形象。
只是在其他人没有察觉的时候,他跟今日宴会的主人公宁王朱奠培暗中交换了一下眼色,显得十分默契地点了点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宁王朱奠培突然站起身来,高举手中的酒杯,大声说道:“诸位大人,本王今日设宴并非要提前贺寿,实则有一大事相商。”
他的声音在殿中回荡,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震。虽然宁王说出这番话很寻常,但那个语气明显十分强势,隐隐间让人心里不安。
大事?
官员们纷纷面面相觑,虽然不知道宁王接下来要说什么,但心里已经判断不会是好事。
大明的王爷都是被当成猪来养,而今这头猪突然跟你说要相商大事,那么这头猪显然是不打算安分做猪了。
宁王朱奠培微微眯起眼睛,面对在场的众官员侃侃而谈:“奉太皇太后之懿旨,今天子失德,然兴王贤明,当废长立幼。先帝当年便已有废太子之意,然先帝中道崩殂,并不能如愿,然驾崩之时,许太皇太后废帝之权……今太皇太后欲行先帝旨意,然今朝廷多奸佞,拥暴君弘治而令太皇太后不敢轻举妄动……时至今日,虽已酿成大错,但咱们大明臣子当拨乱反正。诸位大人与本王于江西起事,应大皇太后懿旨,废帝拥兴王为新君。”
原本他打算自己单干,但京城那边伸出橄榄枝,竟然还有太皇太后参与其中,那么他自然要借助这股力量。
最关键的是,通过太皇太后及先帝所留的圣旨,却是可以从根本上否决朱祐樘的继承权,从而更加有利自己推翻弘治的政权。
至于现在刚刚成年的兴王,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
宁王朱奠培不等在场的官员有所反应,便将手中的酒杯猛地摔在地上,碎片四溅,清脆的响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格外刺耳。
“宁王这是疯了吗?”
“咱们快逃离这里!”
“宁王造反,这是要祸乱大明啊!”
……
江西的官员们自动忽略太皇太后真假难辨的懿旨,显得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但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谁都不许离开这里,否则格杀勿论!”宁王世子朱觐钧亲自带着亲卫来到门前,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疯狂的光芒道。
官员们被这一幕惊呆了,他们愣在原地,发现自己已经成了瓮中之鳖。
宁王朱奠培站在殿上俯视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得意和狂喜。这一刻起,他将掌握着江西的命运,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宰。(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