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兵学院授课!开辟一条条崭新的道路!(求订阅)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第一百九十七章 兵学院授课!开辟一条条崭新的道路!(求订阅)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北平。\n\n一所崭新的学院在此建立。\n\n学院的门口,赫然有着七个大字\n\n大明皇家兵学院!\n\n学院早已初步建成,学生也已陆续到校。\n\n兵学院和其他三座学院不同,无论是医学院还是农学院,亦或者数学院,背后除了朝廷,再无其他人支持和推动。\n\n农民们没有能力抱团在一起,大力支持农学院。\n\n无论是医生还是太医,都将自己的医术视若珍宝,不仅不支持医学院,甚至还有不少人非常抵触。\n\n而师爷会计们地位低下,同样没什么能力支持数学院的发展。\n\n唯有兵学院不一样。\n\n那些勋贵武臣,凭借着开国的功勋,封公封侯,权势滔天,若是在开国那会儿,他们或许根本不在意这小小的兵学院,也不会给予太多的支持。\n\n但随着这建国这十几年,这些勋贵武臣,渐渐感觉到了形势的变化。\n\n打天下的那会儿,他们这些将军武夫,是最吃香的。\n\n可随着天下打下来了,他们就越发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即将不保,特别是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早就被那些能说会道的文臣抢了过去。\n\n这让不少勋贵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危机感。\n\n在这个时候,兵学院的出现,自然获得这一批勋贵的大力支持。\n\n当兵学院建立起来后,来自全国军队的精英,被陆陆续续的送到了这里。\n\n因为苏澈答应了朱棣,如果他能将这兵学院办的漂亮,那就奖励他成为征北大将军,给他足够的兵马和将军。\n\n这样的奖励,极大的激活了朱棣的动力。\n\n为了这个兵学院,朱棣可谓是起早贪黑,将各方面的事情做到了极致,各种求援拉关系,之所以有那么多勋贵的支持,并不全是这些勋贵重视兵学院,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朱棣孜孜不倦的骚扰!\n\n此外,朱棣还和父皇来往通信,商量了不少次,得到了很多有用的建议。\n\n而朱棣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将其加入了兵学院的课程中。\n\n随着兵学院的顺利开校,第一天课程也随之开始。\n\n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士兵们,所接受的第一堂课程是数课。\n\n对于一个合格的将军而言,数学方面的知识是绝对不能少的,对粮草的预估,对兵马人数的调动,对行军距离的判断,都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行。\n\n这一趟数学课程,不少信心满满的精英士兵,可谓是头大如斗,他们一个个都懵了怎么还要学数学啊?\n\n不少学生都产生了这样的困惑。\n\n甚至一些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n\n面对这样的提问,教学的先生忍不住冷笑一声,直接骂道:“你们连这点数学都学不会,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将军?”\n\n“《孙子兵法》中就有“物不知共数”一问,问物有几何。”\n\n“原文是:今有物不知共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有几何?”\n\n“孙子写兵法的时候,都知道数学的重要性,难道这么多年过去,到现在你们却认为数学不重要了?”\n\n“真就是一群蠢货,蠢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今天提问的人,今天的任务加倍!!”\n\n朱棣在门口走过,听到这样的训斥,不由得点了点头,来教学的人,很多是退伍的老兵,他们可不怕这群所谓的精兵。\n\n这一番训斥之下,所有学生都老老实实的低下了头,开始了认真的学习。\n\n随着第一节课结束,短暂的休息时间后,第二节课也随之开始了。\n\n这些学生本以为第二节课会稍微简单一些。\n\n然而第二节课的难度,却再次超乎了他们的想象。\n\n第二节课讲的物理!\n\n如果说数学这节课,只是让他们头大如斗,到了物理这一节课,当真让他们头皮发麻,整个人都直接麻了!\n\n在古代,数学方面的著作有不少,比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缀术》、《数书九章》、《孙子算经》、《四元玉鉴》、《数理精蕴》。\n\n甚至连几何方面的都有,徐光启在明万历三十四年开始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所用的底本是克拉维斯编撰的拉丁文版。\n\n而物理方面的书籍,同样也有,比如《论衡》、《灵宪》、《淮南子》、《墨经》等。\n\n这些学生在听到物理方面的知识时,一个个都傻眼了,可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学了起来。\n\n毕竟有第一节课的先见之明在,如果还敢询问先生为什么要学这些奇怪知识,那惩罚是必然的。\n\n第二节课结束后,便是中午的午休时间,不少学生听完了这两节课后,此前的骄傲自大已经被摧毁得相当干净,他们引以为傲的本事,在这兵学院里根本就不算什么。\n\n好在能进入兵学院的,都是各个地方的精英,智商方面不会差太多,之所以一个个都麻了,实在是因为第一次接触,还没有适应过来。\n\n等到了下午,终于开始了他们比较熟悉的课程,讲的是军用武器配置和兵阵的排布。\n\n这熟悉的课程,也终于让这些学生找到了一些自信,看来他们还不算无可救药!\n\n可很快。\n\n下午的第四节课程,便让这些学生再次傻眼了。\n\n第四节课程教的是化学方面的知识!\n\n前一秒还自信满满的学生们,再次自闭了……\n\n古代的化学方面的成就,除了火药、瓷器这种常见的类型之外,在金属冶炼这一方面,也颇有建树。\n\n古代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掌握了提炼水银的办法。\n\n史记中写秦始皇陵,就有相关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n\n据估算,秦始皇陵中的水银大概有100到120吨之间。\n\n而秦始皇并不是爱好水银第一人。\n\n更早的齐桓公,陵墓中就有水银池了。\n\n也就是说,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的上古时期,就掌握了汞的提炼手段了。\n\n此外,关于化学这一方面,炼丹术士更是功不可没。\n\n兵学院教授的化学知识,当然不是为了让学生们炼丹,而是让他们知道这些知识的原理。\n\n这一方面的课程,即便是连朱棣都没想到,还是苏澈主动提了出来,让这些学生多一门这样的课程……\n\n当第四节课结束之后,第一天的文学课算是暂且结束了,等待着这些士兵的是军事实践类课程。\n\n小到丛林伪装、生火做饭、食物采集,大到作战队形,战场转移,目标侦查,还有就是各种军用器材的使用,都给这些兵学院的学生安排得满满当当。\n\n随着一整天的课程结束后,基本所有的学生全部累麻了。\n\n而这个时候,朱棣站了出来,开始给这些学生做心理建设,让他们明白这兵学院的难得之处,必须好好珍惜这一次机会。\n\n如今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放在眼前,如果谁不抓住,那他们以后可能就再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n\n兵学院作为四大学院之首,必须要做出一个表率,让全天下的文人儒生们好好看看!\n\n让他们知道,治理天下,并非只有儒学这一条路的!\n\n父皇想要开辟出一条条崭新的道路。\n\n作为大明的士兵,就必须为天子开辟出这一条崭新的道路!\n\n随着朱棣这一番慷慨激昂的鸡血,这群学生们都忘却了疲惫,忘却了接触陌生知识的抵触,一个个都打定了主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这学院里学会足够多的知识,一定要出人头地!!\n\n与此同时。\n\n应天府的皇宫之中,苏澈看着手中的奏折,不由得皱起眉头。\n\n兵学院开展得非常顺利,但农学院、数学院以及医学院就不一样了,进度非常缓慢,这和苏澈预想中的有不少的出入。\n\n愿意支持这三个学院的人,很少。\n\n这可不成,在苏澈的计划之中,其他三所学院,哪怕落后兵学院一些,也绝对不能落后太多才是。\n\n既然如此,那就必须改变一下思路了。\n\n苏澈思考了一下,决定忽悠忽悠那些勋贵武臣,让他们去支持其他三所学院。\n\n至于原因嘛,也很简单。\n\n这三所学院,可以给兵学院提供一定的帮助。\n\n医学院教导出来的医生,可以作为军医参军,难道行军打仗,连医生都不要了?\n\n数学院教导出来的学生,可以负责一部分军事后勤。\n\n而农学院这就更关键了,农学院一旦出现成果,必然会让大明的灵米粮食更加充足,而行军打仗打的不就是粮食?兵马未动而粮草先行,如果没有充足粮草的支持,战争根本不可能持续下去。\n\n所以。\n\n勋贵们不仅要支持兵学院,更要支持其他三座学院才行!\n\n想到这点,苏澈立刻开始书写起来,让那些勋贵明白其中的道理!\n\n至于这些勋贵可能会不支持?\n\n苏澈并不担心。\n\n原因很简单,不支持也不行!\n\n朕都写信给你们,说明了其中利害关系,还想不给面子?这怎么行!多多少少得出点!\n\n至于为什么让勋贵武臣出力,而不是让那些文臣出力,原因也很简单,哪怕让文臣出力,他们恐怕会把事情完全搞砸!这些人一肚子坏水,出工不出力的情况,并非没有。\n\n而武臣的思路就比较简单了,也更好忽悠嘛!\n\n随着苏澈写完了信,再次看向其他奏折。\n\n自从内阁组建完成后,无论是苏澈的工作量还是朱标的工作量,都减少了许多。\n\n内阁虽然才初步组建,但他们很快就产生了自己的作用。\n\n在朱标的率领下,这些内阁大臣们兢兢业业,干得格外起劲。\n\n有了这些内阁大臣后,朱标渐渐有了一些休息时间,压力减小了不少,最近身体也好了不少。\n\n苏澈可不想朱标早死,绝不能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对他的督促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关爱。\n\n当内阁显现了效果。\n\n而早就实施的一条鞭法,也终于走上了正轨。\n\n在方克勤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一条鞭法成功在大明各处实施,这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各种苛捐杂税,也杜绝了管理贪污的空间。\n\n当然,并非是完全杜绝了贪污,因为完全杜绝很显然是不可能的,能做的仅仅只是尽力减少。\n\n为了将一条鞭法完全施行,方克勤什么人都不怕得罪,不管是地方官吏集团,还是勋贵,甚至是皇族中人,他都不管不顾。\n\n如果不是苏澈调遣了禁军作为方克勤的护卫,恐怕他已经死了好几次了。\n\n方克勤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他的名声也越来越臭,此前他身上的赞美,已经完全消失不见,许多地方官吏,豪族大家,乃至一些皇亲国戚,都恨不得将方克勤扒皮抽筋,生吞活剥了。\n\n而随着方克勤身上的骂名越多时,他在民间的风评却越来越好。\n\n哪怕在有心之人的诋毁下,让方克勤的名声变得奇差无比,他仿佛是这天下最大的恶人,最大的奸臣一般,可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那些最底层的百姓,他们清楚到底是谁在为他们做好事,做实事。\n\n方克勤作为一条鞭法的执行人。\n\n这条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是实打实的。\n\n底层的百姓们,在脱离了那些苛捐杂税,日子可谓是越来越好,此前花不出去的宝钞,也能用来缴税,甚至还能用来抵掉徭役!\n\n当然了,大部分的百姓,并没有选择用宝钞抵掉徭役,因为他们并没有这么多的钱。\n\n花钱抵掉徭役的,多是富贵人家。\n\n而这些抵掉徭役的钱,则被用来购买粮食,还有一部分则当做补贴来给做徭役的人。\n\n虽然这些钱并不算多,可加上一顿不差的伙食,这就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n\n这对底层百姓而言,简直不要太好。\n\n只要有一顿饱饭吃,徭役又算什么?\n\n甚至还有钱拿!\n\n这哪里是徭役?\n\n这分明是朝廷的恩赏啊!\n\n在此之前,徭役不仅需要百姓出力,还需要百姓自带粮食,甚至还要遭遇各种非人待遇。\n\n可现在,随着一条鞭法的推行,这些方面的事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n\n百姓的生活逐渐变好,在他们看来,这不正是那“恶贯满盈”方克勤的功劳?\n\n《明廉吏传》载:是岁,方克勤从王命实行一条鞭法,立德政于民,因而天下之民皆为立生祠,以颂其功德,为其正名!\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