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以后拿《三国演义》当兵书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盐贩狂飙:野性崛起,皇帝慌了!47、以后拿《三国演义》当兵书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其实,伏湶想要给韩齐、步临湘、陈堂邑三人,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并不是他为了在三人面前,展示自己,才决定讲的。 他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他想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在后来明末反贼、后金螨清和太平天国的军队里面,几乎成了军队将领,必须知晓的兵书了。 对于将领的个人军事素质,有后世经验为佐证,伏湶知道他日后如果想要造反,那就必须要让手下的将领们,全都“知兵”才行! 想想看,方腊为什么会起义失败? 除了本身制定的造反方略不对,剩下的原因就是方腊军中的将领素质太低了。 就是方腊,军事素养也不高。 否则,方腊也不会在几乎已经席卷东南半壁,有了和大宋划江而治的情况下,就被大宋朝派遣最能打仗的西军,南下平定了。 起义前后时间,也就不到一年。 这其中,有西军能打的原因,也有方腊军队里面,将领军事素质不高的原因。 毕竟,方腊的军队,既然能够在初期起义成功,将大宋朝在东南的官军打败,其手下的兵卒,在个人武勇方面,肯定是不差的。 哪怕大宋朝在东南的军队再弱,但也不会都是菜鸡,伸头让得方腊这些泥腿子,来砍头的。 伏湶想来,若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能早点出世,那方腊和他手下的军队将领,制定好合适的造反方略,并且军中上下都有一定的军事素养的话,西军想要镇压成功方腊起义,那肯定是非常困难的,就是让巅峰时期的岳飞,带领最精锐的西军,也不一定能够平定这样的方腊军队。 毕竟,彼时大宋朝已经失去东南半壁的民心,除了东南世家大族以外,百姓几乎都主动起义,呼应方腊,没有民心支持,哪怕岳武穆再厉害,也不一定能够把代表着东南民心,手下又有一批拥有一定军事素养将领的方腊叛军,给平定。 当然,伏湶说方腊军队里面,将领军事素养普遍不高,绝非他胡编乱造。 其中原因,也很简单。 那就是方腊军中,普遍都是识字不多,甚至于就是文盲的泥腿子。 虽然大宋朝的评书早已在市井流行,但历朝历代,并非所有书籍,都能让民间随意传播的。 像《孙子兵法》、《尉缭子》、《吴起兵法》这些古代兵书,全都是封建朝廷垄断的军事机密,私学兵法,甚至普及兵书内容,就会被问罪。 这一手,成为了封建王朝最有效的降低平民百姓起义的危害的手段。 毕竟,就算平民百姓初期造反成功,但军事素养低的他们,遇到军事素养高的朝廷平叛军队,自然是不可能对付得了朝廷军队。 当然,即使这些兵书,偶有流传到民间,封建朝廷也不怕,毕竟只要兵书内容不普及,百姓没人讲解兵书,那在文盲眼里面,这些兵书也等同于天书,只有少部分能够自学的泥腿子天才们,才能在造反中,对付得了官军。 在所有的农民起义战争中,绝大多数农民领袖都是不懂兵法的,因此朝廷镇压他们也毫不费力。 而这种情况,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出世之后,就彻底改变了。 看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之后,平民百姓们在不知不觉中,便学会了兵法。 明末反贼、后金螨清和太平天国的诸多将领,就是看书知兵,哪怕不识字,也会找人来说书,传播军事知识的。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将白话小说当成兵书,简直是胡闹,肯定是会打败仗的,但历史证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还真能当打仗和造反的教科书。 明末张献忠之所以能纵横天下,就是因为他在行军打仗时,经常找人给他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所以他手下的将领军事素质都很高。 甚至于,张献忠留下的军事遗产,最后还成了日后南明抗清军队里的主要势力。 而在明末农民战争中,张献忠不是唯一一个喜欢《水浒传》的领袖,许多义军首领沿用了《水浒传》的人名或称号,如张汝金混名燕青、许得住混名雷横、王中孝混名宋江。 他们在作战中,将《水浒传》中的计策融会贯通,让得明军苦不堪言,甚至于最后打到北京城里面,建立了大顺朝。 在一次作战中,明末农民军趁着天降大雪突袭明军大营,俘获了明军主帅。 对此明军主帅很好奇,曾向农民军发问:“你们不识字,不通兵法,何以知道利用此天时?” 明末农民军将领却是回答:“吾等不知兵法,只知宋公明雪夜赚索超耳。” 正是因为出于对《水浒传》的仇视,所以在明崇祯年间,朝廷便开始大力禁止《水浒传》传播。 当时,山东爆发李青山起义,李青山义军在《水浒传》的影响下占据了梁山地区。 李青山被镇压后,崇祯皇帝立即下令“凡坊间家藏《水浒传》者并原版速令烧毁,不许隐匿”。同时还命人丈量梁山,将此地收为国有,以免再有人效仿宋江在梁山发动起义。 而后金螨清,就更是如此。 当时的建州女真人,原始部落气息还很浓,和大明朝相比,社会制度十分落后,根本就不完整。 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教育制度不行,满清过去是游牧渔猎为生,没有形成自己的军事培养体系,因此只能向汉人学习。 看来看去,努尔哈赤等建州女真高层,既没选择庞涓孙膑诸葛亮,也没选孙武韩信岳武穆,最后,一眼看中了罗贯中,一个在元末参与起义,最后失败了的书生。 不怪别的,只怪《三国演义》太好看了,当时人相传播,火得一塌糊涂,从关内火到了关外。 而其它的兵法书籍,太过枯燥,而且有的晦涩难懂,这就输给三国演义,成为努尔哈赤等建州女真高层,提高建州女真人军事素养的首选。 当时,建州女真将领们几乎人手一部《三国演义》,就当兵书使,当成军事教科书,专门学习带兵打仗,专门打明朝。 最终,夺了天下,建立螨清。 至于造反最成功,实现划江而治的太平天国,那更是靠着《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成功的。 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清军经常败北于太平军,湘军主帅曾国藩更是多次惨败于石达开手下,甚至两次试图投湖自尽。 对此,曾国藩曾愤恨地说过,“兵法战策,草野罕有,贼之诡计果何所依据,该有二三狡贼,采败官野史中军情,仿而行之,往往有效,遂宝为不传之秘,其取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尤多。” 另一位湘军名将胡林翼更是斩钉截铁地说过,“一部《水浒传》,教坏天下强有力而思不逞之民。” 他们之所以这么说,却是因为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杨秀清、萧朝贵等将领大多是文盲,他们自然是看不懂《孙子兵法》这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兵书的。 因此,他们常常将《水浒传》放在旁边,当成行军打仗,建军建政教科书,像名将石达开就是从小喜欢看《水浒传》的。 有这些明证,就足以说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适合给平民百姓当兵书的。 而且,非常有用。 这和两本书作者的平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众所周知,《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他曾亲身经历过元末农民战争,并且和张士诚关系匪浅,而他的徒弟《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曾当过张士诚的同僚,对于军国大事,兵法韬略,两人早已了然于心。 可以说,与《说唐》、《说岳》、《杨家将》等评书作者不同,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是真的懂军事,真的懂该如何造反,而且真的经历过战场,将他们所撰写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本书,当成军事初级教科书,并不成问题。 尤其是《水浒传》,这本书里本身就具备造反基因,百姓看了之后,如果感觉生活被剥削太多,学习梁山贼寇,进行造成的话,那这些不识字的乡野村夫们,就能利用谋略让官军吃尽苦头。 后世明清两朝,都为此曾经有一段时间,禁止《水浒传》传播过。 只是,由于《水浒传》作为白话小说,太过于吸引人,很多地方更是人手一本,明清两朝根本不可能全部销毁《水浒传》,自然也就阻挡不住《水浒传》的流行。 直到后来,螨清文人见《水浒传》风行难以禁止,便另辟蹊径撰写小说大肆攻击《水浒传》,比如金圣叹腰斩百二十回《水浒传》只保留前七十回,并添加“卢俊义惊噩梦”一节,让梁山义军统统被官军杀死,成为螨清近三百年最流行的本子。 其后,俞万春又写成《荡寇志》一书。 在书中,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汉,没有一个人是有好下场的。 此书后来流传甚广,影响力很大。 为此,喜爱《水浒传》的太平军诸将,更是将《荡寇志》视为洪水猛兽,只要攻陷一地,就会立即将《荡寇志》焚烧殆尽。 正是因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真的是平民版的兵书,所以伏湶才会愿意在他手下面前,讲《三国演义》的故事。 至于《水浒传》,伏湶想了想还是算了。 毕竟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故事,他至少等到宋江带着三十六人起义,才能说出来吧?这还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特别是,宋江起义本身就失败了。 尽管《水浒传》这本书很适合诱导百姓造反,但伏湶明白,这本书不适合现在说。 终究,要是现在说出来,等到他的手下看到宋江起义失败,那很明显会让他们觉得太假,从而丧失起义造反的信心的,这对伏湶来说非常不利。 好在,利用《三国演义》,对他的手下耳濡目染,进行军事教育,提前在手下培养出一批军事素养高的将领人才出来,方便他以后带领手下造反,这对伏湶来说,已经够了。 不过,《三国演义》里面,“尊曹抑刘”,重视正统的思想,伏湶在说书表达时,肯定是要删除的,毕竟,这会不利于他的造反的。 反正,这对于他靠说书《三国演义》,来提升手下军事素养的目的来说,无伤大雅。 当然,伏湶肯定是不可能把《三国演义》给全部背出来的,他本身也没有那个记忆力。 但把《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给说出来,这对伏湶来说也就够了,而且这也足够吸引他手下的那帮私盐贩子了。 毕竟,他们连枯燥的《三国志》传记都愿意听,那听伏湶讲更为有趣的《三国演义》的故事,明显会让他们更愿意听的。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盐贩狂飙:野性崛起,皇帝慌了!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盐贩狂飙:野性崛起,皇帝慌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盐贩狂飙:野性崛起,皇帝慌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盐贩狂飙:野性崛起,皇帝慌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