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技术的温床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一百二十七章 技术的温床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王仁来汇报商馆的事宜,朱高炽把自己的长随张全派去了。\n\n蜂窝煤商馆要往外行商,会遇到地方官面的势力,张全是朱高炽的身边人。\n\n他出面和官方打交道正合适,告诉人们商馆的跟脚,避免有人打主意和阻挠。\n\n剩下的就是生意上的事,八家正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朱高炽就管不上了。\n\n他们有熟练的工人,成熟的技术,丰富的资本,这样都不能站稳市场,被后起之秀打败,那商馆要吸纳的就是后起之秀了。\n\n而且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商业拼的就是这些东西,如果有人要使阴招拼背景,那商馆更是在北平横着走。\n\n朱高炽来到了焦炭炼制厂。\n\n无论是石膏还是青矾,在古代都是常物。\n\n例如青矾矿石,在唐代就入了中药,加热融化,倒入米醋之中,拌透焙干,取出放凉入药者。\n\n桶子里装有绿色的晶莹不规则半透明矿石,正是小九他们准备的青矾。\n\n“青矾要做什么用?”小九神经大条,不怕朱高炽,上前好奇的问道。\n\n人们习惯了小九的作风,没人敢学他。\n\n“等等你就知道了。”\n\n高炉旁,有工人有长条铁钎子往里面不听的捅来捅去,试探里面的温度。\n\n“前日用大水泼过。”王本在一旁向小王爷介绍。\n\n“泼完了大火,用了半日的功夫找小火,不能漏过一处,否则漏了哪一处,那一处的煤矿,出焦虑就会低,甚至炼焦失败。”\n\n“隔了一天冷却,今天就可以起焦了。”\n\n“起焦。”\n\n随着王本的话音刚落,远处的班头检查完诸事,确认没有问题,随后一声大喊。\n\n工人们推着二轮车上前,二轮车上有空的箩筐,等会用来装焦炭使用。\n\n他们停在焦窑的上风处。\n\n班头和两名工人,打开风道,打开窑门。\n\n小九好奇的窜了过去,他要看看里面的积水环境,还有土壤是否如小王爷所言,会比旁的地面要肥沃。\n\n前日小王爷说的一些话,让他挂念了整整三天。\n\n“快出来。”\n\n李二立刻大喝,吓了朱高炽一跳。\n\n小九下意识的停住脚步,不明所以的看向李二。\n\n“我不会踩到焦煤的。”\n\n小九以为李二是担心他踩坏了焦煤,脸上笑道:“万一有的焦煤里头还有残温,岂不是会烫伤我。”\n\n“谁让你进去的,懂不懂规矩?你师傅没教过你吗。”李二毫不客气的骂道。\n\n小九脸色通红。\n\n“对不住,我忘了,师傅说不能随便进别人的作坊。”\n\n“里面有毒气。”\n\n李二就是这个性格,对学徒严厉,动则打骂。\n\n所以在工厂,王本不但技术强过他,在人心上,也比他得人心。\n\n王本虽然也骂人,但不轻易打人。\n\n朱高炽看了眼小九,又看了眼李二,嘴角动了动,最后还是忍住了,人家有脾气怎么了。\n\n谁让小九在别人的地盘上犯了错呢。\n\n朱高炽也才想起。\n\n氨气有毒。\n\n不过焦炉刚刚炼完焦,就算没有毒气,里面的空气也难闻,谁没事进去闻。\n\n也只有小九好奇心重,换做普通人,都不会进去里面。\n\n不过氨气挥发的快,焦炉通风后,很快就在空气中散发干净,剩下的就是灰尘。\n\n隔了小半个时辰。\n\n班头进去望了望,然后才挥手,工人们鼻子上系了一块布片,推着二轮车上前,进去用箩筐开始起焦。\n\n人虽然多,却不杂乱。\n\n人们手里有钎子,用来试探焦炭,确认没有危险,会把钎子整齐的放好。\n\n以免钎子倒下,把大块的焦炭弄碎了。\n\n起焦的顺序,并不是先外后里,而是先上而下,确保起焦过程的安全。\n\n“系了白布的箩筐,装大号的焦炭。”\n\n“系了蓝布的箩筐,装中号的焦炭。”\n\n“没有系布的箩筐,装残积的炼焦失败的煤。”\n\n王本在贵人面前,语气轻微,跟刚才变了个人似的。\n\n小九看着李二,李二点点头,小九才又进去焦炉,仿佛忘了刚才李二才骂了他。\n\n“咱可以进去看看吗?”\n\n朱高炽问道。\n\n王本犹豫了下,最后同意了小王爷的要求。\n\n王本和李二走到前面,朱高炽进去后,看到了小九,小九正用木瓢摇出焦炉里的积水,装入木桶中。\n\n焦炉中闷热潮湿,地面积水多。\n\n这是因为炼制过程中,不时加入清水导致。\n\n后世千禧年前的工艺,早先用水喷淋,后来为了降低成本,改用焦化废水喷淋。\n\n致使焦化废水中的酚、氰和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释放到空气中,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n\n当下的炼焦炉可没有废水回收系统,自然使用的是清水,环境污染和毒气相比较不大。\n\n不过用清水浇淋,虽然在当今时代,是先进的炼焦技术,可湿熄焦过程也伴随着热量的大量散失,且获得的焦炭质量不高。\n\n所以焦炭炼制厂的出焦虑只有六成。\n\n不过后世在千禧年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又有了更先进的技术,采用了干熄焦方式。\n\n是后世钢铁企业焦炉广泛应用且成熟的熄焦技术,用冷惰性气体对赤热焦炭进行冷却。\n\n不过朱高炽知道归知道,这套技术,自己可搞不出来。\n\n刚出炉的焦炭湿份很大。\n\n后世有一道烘干工艺,如今没有大型烘干技术,需要借助阳光,只此道工艺,后世能节省几天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成本。\n\n三万斤煤,大概出焦一万八千斤,加上剩余的残渣,煤块,大概要六百筐。\n\n而且因为起焦的过程,要从上到下,没有就近的方便,以及各种注意事项,不是一两日能完成的。\n\n工人们按照自己的工种,忙碌的顾不上别人。\n\n朱高炽见状不再打扰,带着管事们离开了焦炉,主要里面的灰尘可不小。\n\n虽然有遮鼻的布盖住口鼻,时间长了呼吸也沉闷。\n\n到了空地上,取下布罩,呼吸着新鲜空气,朱高炽才觉得人清气爽,感叹道:“车间的环境,还需要改善啊。”\n\n“已经改善过了。”\n\n李二上前笑道:“以前的焦窑小,在地上挖坑,炼制过程中,虽然也会有积水,但积水不多。”\n\n“如今的焦窑大,积水就多了,王师傅想出了在地下铺设一层地室,让积水流淌到地室中。”\n\n朱高炽诧异的看了眼李二,内心有些明悟。\n\n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n\n李二主动开口,为王本请功。\n\n以前两人虽然有矛盾,但是技术为王,达者为先,看来李二服气了,也算是变相的向王本服软。\n\n“王师傅有功啊。”\n\n“小事而已,不足挂齿,工匠中也有类似的想法,不能全算我的头上。”王本谦虚道。\n\n这句话朱高炽是认可的。\n\n从小作坊到大工厂,生产中肯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n\n例如积水问题。\n\n从王本想到的建立地室,本不算异想天开,并且是迟早发被工厂想到的技术。\n\n满足了技术的进步所需要的需求。\n\n有了需求,就有了进步。\n\n正如英国学者感叹,每当生产中,工厂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就会有聪明的工匠想出解决方法。\n\n从小作坊到大工厂,积水问题摆上了台面,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就会想到建立地室。\n\n无数的这种小突破,也就是技术革命,也属于工业革命。\n\n但是呢。\n\n有些技术跨越幅度太大,不是几年,十几年就能摸索出来的。\n\n朱高炽看着小九提着木桶装上一辆马车,桶中装的无色透明的水,和正常的水没有两样。\n\n这些水已经不是普通的水了。\n\n是炼焦过程中,把清水洒入焦炉降温,和焦炉燃烧后得到的气体,也就是氨气。\n\n氨气易溶于水,与清水结合,沉积下来流入到地室,形成了氨水。\n\n王本不懂氨水,以为小王爷是好奇,所以解释道:“用清水降焦炉的温度,可以加快焦煤的形成,还可以防止焦炉裂开。”\n\n朱高炽点点头。\n\n古人不懂具体的化学成分,但是积累了经验,随着知识的进步,人们分析这些现象。\n\n焦炉裂开,就是氨气的原因。\n\n氨气不易燃烧,也不易爆炸。\n\n但是在液氨状态下,高压环境中,满足了需要的条件,就会产生爆炸。\n\n氨气本身不会爆炸,但焦炉中诞生的气体,会撑爆焦炉。\n\n焦炉是土窑,在极端的环境下,会被氨气撑裂开,导致焦炉的损坏,让炼焦失败。\n\n所以古人发现了这个现象。\n\n氨气和空气的成分比例达到六比一,遇到明火即容易引燃,在密封的环境下,还会形成爆炸。\n\n可这是焦炉,炼焦过程中,焦炉中的空气含量,满足不了这个条件。\n\n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不知道是哪位先民,想到了加入清水降温,不但优化了炼焦技术,也意外对氨气起到了稀释作用。\n\n以及在焦窑壁开了风口,因为密度的原因,烟雾会从焦窑正上方的烟囱冒出,而氨气则会从侧方的风口排除。\n\n后人遵守这些先民的经验,解决了生产的问题。\n\n就跟发现氨水施肥一样的道理。\n\n氨水有肥效,可以直接施肥。\n\n人们把这些废水倒入田地中,长久累月发现了土地肥沃,然后开始试着把氨水用来施肥农田。\n\n随着氨水的浓度变化,又会发现要稀释使用,开始摸索加入多少水的效果最好。请记住:\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