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用人之道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一百五十章 用人之道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每窑三万斤煤,除了炼出一万八千斤的焦炭,其余的物质却不会凭空消失,变成了各种副产物。\n\n煤油和汽油不一样,不容易挥发,但是如果长时间不用,保存不当,也会挥发。\n\n而且挥发的气体,会有毒性,容易使人中毒。\n\n但是也不能抛剂量不提。\n\n后世煤油灯全世界通用,农村也大量使用,玻璃还未量产,不过也要不了多久。\n\n不久后。\n\n市面上的商柜,多了卖煤油的一斤装罐子。\n\n根据中华重工,朱高炽指导的思想。\n\n燃料,铁器等民生商品,要以廉价的价格面向市场,而煤油是新产物,产量也不足,所以面对的是有钱人的群体。\n\n“这油灯怎么这么亮?”\n\n一名读书人,看到商柜里的油灯,立马来了兴趣。\n\n“以前的油灯使用的麻油豆油,燃烧速度快,也不亮,在这种光亮下很容易看坏眼睛。”\n\n店铺主知道煤油的客源是哪个群体。\n\n煤油卖的贵啊。\n\n一斤就要三钱银子,比豆油贵了近十倍,普通百姓可用不起,但是有钱人用得起。\n\n煤油点灯的亮度,能吸引有钱人,店铺主不怕卖不出去,所以店铺主一口气进了十斤,每斤的采购价是两钱银子。\n\n“如果改用煤油,亮了百倍不止,屋子犹如白昼,而且燃烧时多了十倍,客人用起来非常的划算。”\n\n店铺主把煤油夸上了天。\n\n“煤油?”\n\n穿着丝绸长衫的读书人,用油灯旁的细木枝挑了挑灯芯,挑长了一截,亮度一下子更亮了,读书人的眼睛也发亮。\n\n“这一斤煤油可以燃烧多久啊。”\n\n店铺主不敢继续信口开河,有些方面夸一夸无所谓,但是有些方面不能太过夸大。\n\n“一斤煤油,先前的灯芯长度,可以不停燃烧五个昼夜。”\n\n五个昼夜。\n\n每晚燃烧一个时辰,足够使用两个月,这钱花的起,读书人家产不丰,所以需要精打细算。\n\n又问了几处事项,店铺主也交代了一些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读书人回家拿来油器,打一两煤油回家试试。\n\n一两煤油三十文铜钱。\n\n读书人的家族在固安,是当地的地主,他则有功名在身,进入北平的府学读书。\n\n到了北平花销可就大了。\n\n和同窗们的往来是一笔数目,读书的开销是一笔,房子的租金是一笔,总之每件事都要花钱。\n\n读书人的族人中,有人开矿,有人做官,也有人在山东经商,当然也有穷人,沦为为别人种地的佃户。\n\n读书人的家产,在族人中只能算中上阶层。\n\n读书人有功名,进入城里的府学读书,如此有出息,家里人舍得为他花钱。\n\n但是读书人知道自家不算大富大贵,所以煤油虽然买了回来,只有读书的时候才会使用。\n\n不久。\n\n来他家拜访的同窗们也发现了此物,啧啧称奇之余,让读书人非常有面子。\n\n煤油的油灯,很快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n\n燕王府。\n\n照明用的是蜡烛,作为北境第一实权王府,奢侈是必不可少的,朱高炽改变不了,每年的日常开销不是小数目。\n\n朱棣挑动了下灯芯,很快失去了兴趣。\n\n不过亮度的确不错。\n\n“这玩意能挣多少钱?”\n\n朱高炽心里有数,毫不犹豫的回复道:“每座焦炉炼制焦炭过程中,可以得到一千五百斤煤油,市场价四百五十两。”\n\n“煤油是炼焦的副产品,没有原料的成本,只有人工成本,制作成本,运输成本。”\n\n“因为刚投产,盈利在每斤一钱五两银子,往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n\n“不过就算是一钱五两,一个焦炉的煤油净利润是两百余量,焦炭炼制厂有十座焦炉,价值两千三百两。”\n\n“每焦炉每月炼焦两炉,全月只煤油的净利润,是四千六百两,全年净利润是五万五千两百两。”\n\n又是一笔五六万两银子的进账,朱棣都不知道北平有钱人这么多,仿佛一下子全部露出了头。\n\n“根据你的算法,需要六万户,每户用一个油灯,全年每天使用一个时辰。”算完后,朱棣怀疑道:“六万户都用这煤油,煤油售价又高,不太可能吧。”\n\n“北平近六十万户人口,只需要顶层的一千户,就能包圆了大半的煤油。”\n\n朱高炽反驳,账可不是朱棣这么算的。\n\n大明有消费实力的,还是以城市人口为主,而城市中,又以权贵官员武将太监僧人道士尼姑青楼商人大户为主。\n\n这些人的府上,可不会只用一盏油灯,也不会每天只燃烧一个时辰。\n\n论经济头脑,朱棣不愿意跟长子论道。\n\n自己说一句,长子能反驳十句,且让自己哑口无言,让他很没面子,所以立即转移了话题。\n\n“过几日为父要离开北平一段时间,在离开的这段日子,北平诸事就由你来监理。”\n\n朱棣认真的说道。\n\n商事始终是商事,朱棣希望长子能像他的经济一道上的天赋,也能处理好政务。\n\n这么快就开始打理政务了么。\n\n朱高炽有些迟疑。\n\n代表的是权力。\n\n可他是朱棣的嫡长子,权利跑不了。\n\n在他看来,工业才是当前阶段最重要的,通过一年的工业,手里有了各式各样的人才。\n\n无论是铠甲,兵器,还是火器等各种兵备,朱高炽都能供应的起,只是还被他藏在手里。\n\n政务虽然也重要,但朱棣的突然要求,超过了他的计划,自己刚把工业铺开,是最繁忙的时候。\n\n“有问题?”\n\n朱棣气笑了。\n\n好么。\n\n人家历史上的朱门是装不要权利,自己的嫡长子是真不在乎。\n\n“没问题。”朱高炽连忙说道。\n\n当老板问出有没问题的时候,最好回答是没问题。\n\n过了几日。\n\n北平三司新的首脑还未抵达北平,朝廷新的诏令下达了。\n\n山西全境卫所,由晋王管理。\n\n北平全境的卫所,由燕王管理。\n\n唯独陕西没有提及。\n\n秦王是何想法不提,朱元璋又下旨,陕西练兵,操练,巡视等武勋们,继续往山西开展工作。\n\n看上去是重用武勋们,但风雨欲来的态势,聪明人已经发现了苗头。\n\n蓝玉也是聪明人。\n\n他试探的上疏了一些建议,全部无影无讯,他感觉到了不妙,可为时已晚。\n\n大量的武勋离开了军队,在山西抢地盘的几个月,旧的军队被别人控制,而新的规模更大的军队却未成形。\n\n无论掌控力还是战斗力,都无法与以前相提并论。\n\n这个时机卡的非常微妙。\n\n让武勋们在权利的缝隙不上不下,正是势力最微弱的时候,就算有人醒悟,也已经来不及了。\n\n晋王和燕王的权势,达到了巅峰。\n\n为了办理蓝玉,朱元璋借助了两位儿子的手,而为了万无一失,又加大了两位儿子的实权。\n\n特别是燕王。\n\n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无论地地盘还是军力,都远超过山西。\n\n而且朱棣能征善战,多次的北征大胜,培养出了大批的军事人才,还有精锐士兵。\n\n随着圣旨抵达北平,朱棣当日就离开了北平城,巡视各省府卫所,抓紧控制兵权。\n\n北平城诸事,朱棣交给了朱高炽。\n\n这是第一次。\n\n世子府暂时成为了北平府的权利中心,十五岁的大公子,是北平城的管理者。\n\n朱高炽把政事交给葛诚,军事交给唐云。\n\n诸事遵守旧例。\n\n并请了两人帮自己把关。\n\n朱高炽已经想起了金忠是谁。\n\n这位从王府的侍卫做起,一步步成为未来大明的工部尚书,兵部尚书。\n\n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国。\n\n为朱棣治理国家、太子朱高炽监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n\n朱高炽通过中华重工,已经明白了个道理,作为上位者,需要的不是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而是懂用人的道理。\n\n有金忠这种人才,自然要大用。\n\n“关于北平的政务,咱不是很了解,需要两位先生的帮助,以后政务和军务,请两位先生协助。”\n\n朱高炽笑着说道。\n\n余逢辰是学识之士,通读书籍,为朱棣的伴读,掌管王府的一切文书和典籍,为朱棣出谋划策。\n\n金忠已经是长史府的重要官员。\n\n朱高炽不是不信任葛诚和唐云的能力,但是该防备的还是要防备,有这两人在,葛诚和唐云瞒蔽不了自己。\n\n余逢辰资格最老,哪怕是朱高炽都不敢得罪。\n\n“大公子勿忧,诸事都有前例可循,如果遇到无法决定的事情,可以让王府提供以前的例子。”\n\n等余逢辰说完,金忠才开口说话。\n\n“王爷虽然不在北平,但长史府管事多年,并不容易出错。”\n\n朱高炽明白二人的意思。\n\n政务嘛。\n\n看起来复杂的很,其实也不复杂。\n\n不过他也不会什么都不做,既然北平城到了自己的手上,自然要促进经济。\n\n两手都要抓。\n\n以葛诚为文官之首,以唐云为武官之首,两人各负责文武之事,余逢辰和金忠则为监督者。\n\n朱棣把政务交给了朱高炽,朱高炽也不去了解细节,追求的是用人之道,打造了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n\n除了每日要抽出一个时辰,听取葛诚,唐云的汇报,和咨询余逢辰和金忠,其余和往常一样。\n\n出门的时间延后一个时辰,继续发出去工厂。\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