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朱棣畏惧朱元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四百章 朱棣畏惧朱元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皇宫的道路上,朱棣气势汹汹,李道信老老实实的跟在朱棣身后,不敢出幺蛾子。\n\n走着走着。\n\n朱棣的脚步慢了下来,开始有了些许畏惧。\n\n李道信同样平静如常,仿佛什么都没有感觉到,就像一个透明的存在。\n\n“李道信。”\n\n朱棣突然喊道。\n\n“在。”\n\n“父皇因何事召咱?”\n\n“回王爷,不知。”\n\n朱棣扭过头盯了李道信一眼,无法分辨对方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但他自己的确气势弱了下来。\n\n对父亲有多崇拜,朱棣就有多畏惧。\n\n这是从小就已经养成的本能。\n\n只一个光复中华,恢复南北分裂,让民族重归一统,从下等人阶级解放出来。\n\n朱元璋的威望在中国就已经无以复加。\n\n最后。\n\n朱棣轻手轻脚的走进殿内。\n\n朱元璋在批复奏疏,他的视线不好,看上去仿佛趴在案几上,皇袍显得宽松。\n\n“父皇。”\n\n朱元璋没有搭理。\n\n在书房的下边,添置了一张矮案几,上面堆放了几十本奏疏,有名老太监向朱棣示意。\n\n朱棣沉吟了片刻,然后坐到矮案几后,竟然没有提姚广孝的事情。\n\n李道信出现,说明父皇什么都知道。\n\n朱棣忍不住抬起头看向父亲。\n\n父皇老了。\n\n已经瘦弱到了这般地步么。\n\n突然间,朱棣有种想哭的冲动。\n\n父皇为国家操碎了心。\n\n三十年来。\n\n为政的种种善政。\n\n发展民生,恢复北方大地元气,各地建立学校,鼓励民间私学,倡导社会互助风气……\n\n朱棣如此想到,父皇的身影,在他的心中还是那般的伟岸。\n\n元末群雄,在朱元璋面前黯然失色,可能没有朱元璋,还有李元璋,陈元璋……\n\n但朱元璋就是朱元璋。\n\n就说工匠制度。\n\n元朝的工匠是集中到京城,分类编人专门的户籍进行管理,户籍世袭不能脱籍,无人身自由,子女婚嫁也由元朝廷控制。\n\n这就是元朝“重视”工匠的由来之说。\n\n而明朝的工匠制度。\n\n工匠除了每年向地方官府服役的一个月,其余的时间是自由的,超过服役期则需要给工钱。\n\n更不提朱元璋创造的养老院制度,孤儿院制度,官员福利房制度种种措施。\n\n以及在南京大量种植造船业需要的树木,做出的种种的长远规划和布局。\n\n比较起朱元璋,他早年的那些对手们,在他的面前都黯然失色。\n\n更不提朱元璋几十年来打造的大中华朝贡藩国体系圈。\n\n中国是东方的宗主国,这是最初世界承认的,也是西方列强来到东方,在每个东方国家都要主导去中国化的根本原因。\n\n乃至六百年后。\n\n列强无论是占领朝鲜,缅甸,越南,蒙古等地区,都需要和中央朝廷签条约。\n\n法国占领了越南,要和清朝签订条约,越南脱离藩属国身份,归于法国。\n\n日本占领了朝鲜,同样要和清朝签订条约……\n\n这些都不是清朝统治者的祖业,只是掠夺占领来的,卖起来自然不心疼,明明打赢了都要送,只求自己统治稳定。\n\n如果不是清朝。\n\n整个东方都是中华的势力范围。\n\n朱棣顺着太监的示意,摊开了案几上的奏疏,越看脸色越黑,时不时抬起头。\n\n想要说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n\n第一份奏疏。\n\n是地方官府弹劾燕世子擅改朝廷制度。\n\n第二份奏疏。\n\n是宁王府弹劾燕世子擅专大宁兵权。\n\n第三份奏疏。\n\n是陕西的。\n\n第四份奏疏。\n\n是山西的。\n\n……\n\n朱棣看得大汗淋淋,这么多奏疏合起来,就差明着说燕世子在造反,朝廷需要出兵平叛。\n\n朱棣不敢继续坐着,连忙起身上前几步,跪在朱元璋前方。\n\n“父皇,炽儿他万不敢如此。”\n\n听到朱棣的话,朱元璋从奏疏中艰难的抬起头,竟然露出笑容。\n\n“你确定?”\n\n面对父亲的询问,朱棣一时间回答不上来。\n\n朱元璋摇了摇头。\n\n“圣人,杨文、吴高两人来了。”\n\n“让他们进。”\n\n不久。\n\n两名将领走了进来,在堂中一起跪在朱棣身旁。\n\n“圣人。”\n\n朱棣认出了其中一人。\n\n一名年近五十岁,军中气息浓厚的将领,此人叫做杨文,他是朱元璋家乡的子弟。\n\n原本是中下级军官,没有明初开国将领的耀眼,显得非常低调。\n\n但是需要知道。\n\n此人是从几十年的战火中,一步一步升了上来的。\n\n其父随朱元璋起兵后战死沙场。\n\n子承父业,十四岁领取火器从军,足足从军了三十三年,从小兵做起,至今的征虏将军。\n\n可以说大明收复西南地区,并且稳定地方人心,多年来此人起到了极大作用。\n\n“都起来吧。”\n\n“杨文啊。”\n\n朱元璋笑呵呵道。\n\n“圣人。”\n\n杨文看着多年未见的朱元璋,双眼热泪盈眶。\n\n不知道的人以为此人是拍马屁之人。\n\n只有深知情况的人,才会知道此人是真情流露。\n\n他是朱元璋家乡子弟,父亲死的早,少年时期就养在朱元璋身旁,可以说是朱元璋看着长大的。\n\n在他心里,朱元璋不但是皇帝,还是他的长辈。\n\n“咱想跟你挪个窝,不知道你舍不舍得你的瓶瓶罐罐呢。”\n\n“圣人要属下去哪里,属下就去哪里,没有舍得和不舍得之说。”近五十岁的人,能说出这种话也不容易了。\n\n换了一般人这么说,朱元璋只会反感,但眼前人不同,朱元璋忍不住又笑了。\n\n“你去辽东吧,担任辽东总兵。”\n\n辽东没有总兵。\n\n那么杨文将是辽东第一任总兵。\n\n“遵旨。”\n\n杨文拱手说道。\n\n“马宣多智,就让他辅助你吧。”\n\n朱元璋指了指杨文身边的中年军官,那名中年军官向杨文拱手。\n\n“好。”\n\n杨文没有多问。\n\n圣人想要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n\n朱棣张了张嘴,他心里升起了不妙的感觉,难道父皇要对自己的长子出手了。\n\n当着众人的面,朱棣忍住了。\n\n但是心里紧张了起来。\n\n原来是畏惧,现在是担心。\n\n等两人走后,朱棣再也控制不住,急忙上前叫到:“父皇,这是误会。”\n\n“误会?”\n\n朱元璋好笑的看着老四。\n\n五个儿子里。\n\n他最满意的是标儿。\n\n其余四个儿子中,最大期望的是老二。\n\n但没曾想,临老临老,倒是原来不声不响的老四最出彩。\n\n“圣人,郭将军到了。”\n\n“让他进来。”\n\n“你听一听是不是误会。”朱元璋轻轻说了一句。\n\n听到来人的名字,朱棣心中升起不好的感觉。\n\n郭英的儿子正是世子妃的父亲,来人也就是世子妃的祖父,大明现存的唯二开国功勋,掌禁军的人物。\n\n郭英走了进来。\n\n“把辽东之事向老四说一说。”朱元璋轻描淡写的吩咐道。\n\n郭英看向朱棣,心中感慨万分。\n\n不过郭英没有犹豫。\n\n“世子去金州联系犬子,要求犬子掌控辽王军权,并要求犬子承诺,如果万一,犬子将带领辽东军队归顺燕王府。”\n\n“好一个万一。”\n\n朱元璋大笑。\n\n朱棣如五雷轰顶。\n\n他现在不是担心自己,而是忧虑自己的老大。\n\n老大图谋金州,有野望辽东之心,虽然老大没有明说,但这些年的动作,朱棣还是隐隐有所猜测。\n\n郭家可是老大的岳家,结果连郭家都出卖了老大,天下还有谁能保证不背叛老大呢。\n\n这就是朱元璋的威望。\n\n“老四啊,还是不是误会呀?”朱元璋笑着看向朱棣。\n\n朱棣说不出来。\n\n他选择了重新跪下。\n\n“父皇,请让儿子回去北平吧,儿子必定管教好朱高炽,不让他出府半步。”\n\n“是想父子齐上阵?”\n\n朱棣差点哭了出来,“儿子如果有半点要违逆父皇的心思,天打五雷轰,天下人唾骂,永世不得翻身。”\n\n“好了。”\n\n朱元璋没有再笑。\n\n“朕猜啊,朕下旨让咱那孙儿来京,他肯定是不来的,毕竟隔了辈,生疏了多年。”\n\n“只是呢,有野心不是坏事,怕的是有没有这份能力。”\n\n“你留在京城吧,多年戎马,估摸着你都忘记了读书,就在京城读读书,长长本事。”\n\n朱棣猜不透了。\n\n他不知道父皇到底怎么打算的。\n\n本以为自己会遭到牵连,结果屁事没有。\n\n但说没有事吧,可又被拘在京城,仿佛是“人质”一样。\n\n“其实炽儿在北平治理的政绩不错,儿子当着父皇的面,也敢拍着胸脯这么说。”\n\n“炽儿和父皇一样在乎百姓,做出的所有事,都是以保障百姓的利益为先。”\n\n朱棣开始为朱高炽说好话。\n\n“天下哪里有不流血的变革,不经受流血,没得到考验的变革,如何证明是成功的呢。”\n\n“你儿子想要变天,凭本事来吧,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否则闹出的麻烦,就不要害怕引来的惩罚。”\n\n朱元璋挥了挥手。\n\n他累了。\n\n他这一生,从来不信天上掉下来的幸福。\n\n天上掉下来的幸福。\n\n只能让人们幸福一时,但最后会痛苦一世。\n\n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n\n上位者如此,普通人也是如此。\n\n想要承受多大的福利,首先要具备相应的精神。\n\n总眼睛里羡慕别人,却看不到别人当年的努力。\n\n幸福从来不是掉下来的。\n\n活在幸福中的民族,必然最先有强悍的文明精神。\n\n保持住这股文明精神,那么就能保住幸福。\n\n当失去了这股精神,则现有的幸福也留不住多长时间,必将逐渐消散。\n\n“你儿子不是常常提及要建设精神文明么,说明他是懂道理的,不能小瞧他呀。”\n\n“你这个当父亲的,看来还不如我这个爷爷了解他啊。”\n\n朱元璋直起了腰。\n\n“就来让他爷爷看看他的精神文明是何样的,配不配得起他想要的位。”\n\n“让天下人看看,能不能让天下人服气。”\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