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朱高炽不给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六百六十五章 朱高炽不给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汉城景福宫。

王宫面积和规制严格遵循与宗主国大明的宗藩关系,为亲王规制的郡王府,依明代王府之制营建,所有建筑均以丹青之色来区别于中国皇宫的黄色。

勤政殿是国王处理政务的地方,思政殿则是国王和大臣讨论国事的地方。康宁殿是国王居住的地方,交泰殿则是王后的居所。

高丽国王李芳果独坐在石亭中,手里的密信让他久久无言。

连接石亭的廊坊,壁画上充满了浓厚的儒家文化气息,王宫的宫女们不敢发出声音,李芳果也没有在意她们,与外界传闻的不一样,都说李芳果好色,其实李芳果更多的是为了传宗接代。

全罗道的乱民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了京畿道,李芳果不得不重视起来。

“太子殿下愿意派兵平乱民吗?”

李芳果突然问道。

开成府院君赵大临回道:“太子殿下虽然言语上很关心,但臣认为,以上国太子殿下的英明,大概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

谈起朱高炽这个人,李芳果内心很复杂,又仇视又叹服,最终又无可奈何。

“高丽今日的四分五裂,流民遍地,烽烟四起,都是因他而起。”李芳果语气怪异,连赵大临也分辨不出来他的心情。

很多人把高丽的现状,归咎于高丽国王,认为李芳果的原因,才导致今日的一切。

其实大明工业化发展二十多年,立国也近五十年,高丽原本就与中国关系密切,中国但凡有变化,不久后,高丽也会跟着变。

所以高丽国内有不少的开明之士,倡导学习大明的工业化。

如果是国内局势稳定的高丽,加上与大明的关系密切,自给自足的生产力,同样也有不少的城池,以及自身的工匠,是有成功的机会的。

李芳果也支持过,一直到弟弟们的虎视眈眈,让李芳果不得不以稳固自己的权势为先,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他只能更加的依附大明。

靠着高丽国王的不敢得罪,大明商人们才能在高丽扎根。

否则就算大明商人们有再廉价的商品,高丽不允许卖,不让大明商人们进入高丽国内,也不能发挥作用。而扎下了根基的大明商行们,一步一步扩张,与本地的部分两班阶级融合,形成了有效的关系网。

等高丽王国反应过来,哪怕看见了不对,也无能为力了,他不敢违背大明,那么有再多的不愿,也只能埋藏在心中。

正如后世八九十年代的日本,不光在欧美大势圈地,整个世界上,南洋,美洲,澳洲,非洲等,充斥着日本国内的商品,包含方方面面。

一直到美国强硬日本接受新协议,日本愿意吗?当然不愿,可是不愿意也得愿意,所以日本的商品从全世界的份额年年下滑。

虽然局势不一样,道理是一样的。

李芳果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生气了起来,问道:“权申旭那帮人追求内附大明,他们成功了,结果呢?都在指责寡人,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主上息怒。”

赵大临连忙劝慰。

看着亲信赵大临,李芳果嘴角动了动,最后没有说话。

赵大临是李氏朝鲜开国元勋赵浚的儿子,赵浚为李成桂登上王位立下了大功,因此李成桂时期,担任李氏朝鲜的左政丞,那时候的李氏朝鲜实力不弱,而大明也初立,朝鲜国内不是全部恭敬大明。

甚至有攻打大明的呼声,以郑道传一派为主,朱元璋还下旨,让李成桂把此人交给大明,被李成桂拒绝。当时郑道传的势力大,有资格反对的人并不多,赵大临的父亲是反对攻打大明的主要大臣。

李成桂死了,赵浚也死了,但是赵浚遗留的政治势力很庞大,历史上李芳远发动两次政变后,终于坐上了王位,极力拉拢赵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赵大临。

如今李芳远第二次政变不敢发动,李芳果的王位越来越稳固,拉拢赵家也是必然的选择,赵家手里没有什么兵权,面对国王的示好,没有太多的选择。

“他们被上国的仁义之名所迷惑,哪里知道人心险恶啊,更不懂主上的良苦用心,以至于今日,害了高丽,也让主上陷入了危局。”

赵大临半真心的说道。

其实赵大临看来,现在的国王李芳果的才能,成为高丽国王是不错的选择,比起强势的李芳远,李芳果更成熟,更懂得进退。

大明的强盛,没有人可以违抗大明。

特别是与大明交接的高丽,只有恭顺一条道路,如何在恭顺的道路下,发展高丽,正需要李芳果这样能沉得住气的性子。

其实也的确如此。

这位国王虽然是傀儡,历史上并没有完全放弃,不光生了二十多位子女,通过各种手段拉拢大臣,以及示好大明,王位越来越稳固。

最后逼迫李芳远直接掀桌子,靠着武力打败了李芳果,李芳果不能打败李芳远,实在是自身底蕴太过不足,又被李芳远限制太多。

可就算是这样,李芳果见大势已去,立刻改了态度,不但活了下来,一直活到了永乐十七年,还被高丽大臣们极力帮助,让李芳远无可奈何的封了谥号。

只是时代的浪花下,李芳果的才能,并没有发挥出来。

一个不稳定,四分五裂的高丽,加上李芳果手里没有控制兵权,就算他有再多的韬晦也无法施展,又因为李芳果的性格并不强硬,导致了高丽如今的形势。

北部的归附大明,不是他愿意的。

弟弟的在南部自立也不是他愿意的。

太多的事情,都不是李芳果愿意接受,可是他无能为力,如何明哲保身,保存自家的安危,成为了李芳果的首选,他看不到希望。

至于把权利交给弟弟李芳远,李芳果更不愿意。

如果不是弟弟李芳远的逼迫,李芳果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有信心治理好高丽的,学着上朝推动工业化,高丽同样可以发展起来,而不是像现在。

“咔咔咔。”

蒸汽机的蒸汽传入到铜管内,发出了节奏般的声音。

几名工匠大师高兴的拍手,周围的学徒们纷纷欢呼了起来,他们终于仿造出了大明染厂使用的蒸汽机,这是高丽第一台自己生产的蒸汽机。

高丽工局和高丽技术司的官员们,欣喜的去南王府报功。

大明有大明工局,高丽南王也成立了。

大明有技术司,高丽南王同样成立了。

甚至报纸,高丽南王也学习了。

高丽南部平原多,气候良好,雨水充足,有三四百万的人口,虽然是农业传统社会,但是小作坊并不少,在隔壁的倭国,除了大明的商品外,就是高丽的商品畅销。

倭国每年除了与大明商贸,与高丽的商贸也不少。

不过这些已经是老黄历,如今无论是高丽还是倭国,都被大明的商品所打败,不过呢,倭国并没有被大明彻底掌控,国内仍然保持了自己的小作坊,高丽南部也是如此。

负责模仿大明的大臣是柳以全,也是经常代表南王出使大明的使臣,听到下面人的消息,柳以全面色复杂。

现在可不是好时候。

成功的太晚了。

“南王还在为乱民的事情头疼,恐怕顾不上了。”柳以全平静的说道。

“那”

官员焦虑的问道:“高丽工局,技术司这些衙门,已经半年没有发薪了,下面的工匠更是一年没有拿到工钱,靠着时不时的接济撑到今日,是否请南王拨一笔银子?”

“光银子可不行,现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还是发粮食的好。”另外一名官员建议道。

听到同僚们的商议,柳以全露出苦笑。

“军队的军饷都发不出来,何谈工匠们。”柳以全无奈道:“南王要是有粮食,如何会让乱民势大。”

众人愣住了。

流民到底是流民,面对有组织的军队,结果只有被屠杀的下场,可是当军队饿肚子的时候,结果就不一样了,军队变乱军,与乱民结合,才是乱军越来越强的原因。

他们都疑惑。

南王并不是贪婪的王爷,反而一向节俭。

以高丽南部的平原和地理环境,加上南王的英明,又没有大的天灾,怎么会落到今日的地步,事物的发展,超过了他们的认知。

一台染厂用的蒸汽机,并不能为高丽南部带来生产力。

发明不代表生产力。

技术发明在社会普及,才是生产力的增加。

砺山的流民们已经不再恐惧大户,他们以砺山为起点,打败高丽军队后,不光获得了大量的兵甲,还有许多的士兵加入,实力上开始有了脱变,有了成组织的制度。

珍口、锦山、龙潭、镇安、益山、临波等县先后落入流民之手,犹如蝗虫一般,抢劫所有的粮食和金银,地方上大量的奴隶和贫民选择加入,从最初的数千人,很快发展到了十余万人。

倾江边东岸。

三万南军攻打流民军,势如破竹,士兵们缴获了许多的粮食,特别是流民军崩溃后,他们的后营里,不光有金银珠宝,还有不少的妇孺。

在部分南军士兵狂欢的时候,从各地调来,务必彻底歼灭流民军的南军,在锦江边过江时发生了意外。

“说好的过江时开饭,结果又说过江后开放,骗了我们一次又一次,让我们卖命,又不给饭吃,把我们不当人看待。”一名军头破口大骂。

他的骂声,很快获得了响应,大江边上,士兵们不愿意过河了,吵着要让军队开伙。

军队没有粮食。

他们的粮食供应,由路过的城镇提供,可是城池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或者说不愿意承担给士兵们。

将军出生两班阶级,与地方的两班阶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能成为将军,靠的不是士兵们能打仗,而是两班阶级的认可,所以他是不会得罪地方的,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催促士兵们过河。

“希望龙潭那边能懂大义吧。”

防御使洪兴善是南阳人,南阳是咸镜道的县,如今他的老家没有了,成为了大明的都司。

咸镜道在高丽本就是边地,地方的两班勋贵势力在朝廷薄弱,洪兴善能成为防御使,就是因为投靠了内地的两班阶级,加入到了南军,最后跟随了南王,来到了南方。

这样一个在南方没有根基的人,是不敢太过得罪当地两班的,也正因为他的身份,所以李芳远很信任洪兴善,把尚庆道的兵权托付给了他。

洪兴善好不容易从尚庆道带来了两万大军,结果进入全罗道后,不但没有得到粮食补给,还被地方处处刁难,他能忍得住,下面的士兵们忍不住了。

因为饿死的不是洪兴善,士兵中是真的饿死了人。

几年来断断续续发军饷,别说养活家人,连养活自己都不容易,许多士兵的家里都饿死了人,不少离开家乡乞讨,不知道流落到了何处,也不知道是生是死。

那些没有男人的妇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身体。

士兵们满心的抱怨。

“兵变了。”

“大事不好了。”

洪兴善正和人商议,听到外面的呼声大惊,还不等他拿定主意,一伙士兵就冲了进来,见人就砍。

两万南军在锦江东岸兵变。

大肆劫掠当地后,一部分自溃,一部分流窜,甚至与乱民结合,还有一部分掉头攻打茂朱城,茂朱城不光是大城,还是军事重地,不是乱兵可以攻下的。

但是茂朱城的兵力都调走了,无法应对乱兵的攻打,很快就被乱兵打开了城门,发生了灾祸。

乱兵犹如星星之火蔓延开来。

而原本围困乱民于砺山的南军,正等着友军支援后,发动总攻进山彻底剿灭剩余的乱民,结果等来了南王让他们必须收复茂朱城的紧急军令,夺回这个军事重镇,结果又给了乱民们机会,从南军的包围圈突围了出来。

乱民,乱兵,暴民

忠清道南部,全罗道北部,庆尚道东部,已经失去了秩序,并且越演越烈。

基于此,大明的商行们都不敢踏足高丽南部,只有那些胆子大的,还在京畿道与忠清道,全罗道海岸边招募工人和做生意。

高丽的民乱,一下子成为了涛涛之火。

远在平安都司的朱高炽都被惊动。

朱高炽望着南方。

“大明该如何应对呢?”

——

原本定期一个月的高丽北部之行,因为高丽南部的变化,被无限期拖延下来,朱高炽饶有兴趣的观察高丽的变化,看看高丽最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大哥。”

朱高燧笑着喊道。

与二哥的恭谦不同,朱高燧仍然称呼朱高炽为大哥。

拉一派打一派。

因为对宗室权力的打压,朱高炽也必须要重用起二弟和三弟,否则对自己的地位,有一定的风险。

父皇回到京城,朱高煦也回去了京城,负责一部分的京营兵权,三弟朱高燧担任锦衣卫指挥副使,保卫朱高炽的巡视全国。

朱高炽随意的接过了三弟呈上来的册子,打开后看了几眼。

“李芳远做的其实不错。”

朱高炽评价道。

李成桂是个有才能的人,李芳远也不错,敢想敢干,能把李成桂这样的开国君主推翻的继承人,而且也起到了稳定李氏朝鲜的过渡期,为李氏朝鲜好几百年的王朝奠基。

这样的人,看到了大明的工业化变化,并不会视而不见。

“不过是有些小聪明罢了,跟大哥不能比。”朱高燧笑着说道。

朱高炽摇了摇头。

自己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又深知高丽的历史,借助了天时,搅动了高丽的风云,占着先手,又有大明的国力支撑才能有今日。

如果把自己和李芳远放在同样的水平上,朱高炽并不会自大的认为自己比李芳远才能更高。

犹如跟对了平台和跟错了平台。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选择错了,再多的天赋,也发挥不出来。

“高丽是有工业化发展的根基的,不能小瞧了高丽,更不能小瞧了倭国。”朱高炽解释道:“例如倭国,前几年之所以控制阉工规模,就是担忧过度的使用阉工数量,导致倭国国内贫民减少,反而帮助倭国解决了人口过剩的大难题。”

朱高燧好奇的问道:“那为何大哥又改变了主意?”

“因为倭国内战了。”

朱高炽笑道。

一个民族,当分裂的时候,那么就是给了敌人的机会,敌人不需要自己动手,只需要扶持一部分,既不让那部分发展起来,又不让那部分弱小,躲在背后就能让这个民族具备内战的危险。

当内战发生了,最大的损失,就是这个民族的自身。

所以遍观历史,统一是彻底强盛的前提。

不能统一,始终都是瘸了条腿。

因此西方虽然无可奈何下,被迫放手了大片的殖民地,可又在各个殖民地布局了一个又一个分裂的势力,成为了他们躲在背后遥控指挥,当渔翁的天时,以文明的理由,不允许各个国家解决割据势力完成统一。

朱高燧半懂不懂,猜测道:“因为倭国内战了,大哥不在担忧倭国解决了人口过剩问题,因为他们就算人口过剩的问题解决了,也陷入了内战,无法发展。”

“对的。”

朱高炽点点头,又说道:“加上阉工的使用,的确有利于大明工业化的推动,符合大明的总体利益,所以我才松口了。”

朱高燧明白了,对大哥更加的佩服。

发展是生产力,压榨也是一种最大的效率,不过呢,朱高炽先要保障内部的良好循环,在稳定了这个基础之上,再用外部压榨来弥补国内生产力的缺口,从而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就是大明工业化二十余年来,效果良好的主要原因。

否定只靠内部循环,大明的发展速度不可能有这么快,因为大明的工业技术总体水平,并没有达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水平。

正是因为多年来,合计两百万人次的阉工和俘虏,才为大明北方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增幅了社会生产力,让大明敢于在东北和西部修建铁道提供物资保障,以及国内生产需要的工业基础提供协助。

“那高丽现在也内战,所以就算李芳远想要模仿我们大明的工业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朱高燧举一反三的问道。

朱高炽没有回答三弟的疑问,而是认真思考起来。

有时候矛盾不可怕。

一个矛盾,解决它。

无数个矛盾,无法解决了,就引爆它。

爆发完了,矛盾也消失了,留下一个清白的社会,迎来了新的生机。

例如人口过剩的问题,工业发展的前提是农业稳定,也就是保障人们的粮食需求,只有满足了人们的食物,难么工业无论怎么发展,都不会有问题。

所以明初和明中期都可以发展工业,唯独明末不行。

但是明末已经获得了新大陆的高产作物,所以明末也是可以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的,那如果明末没有获得新大陆的高产作物怎么办?

没有别的办法,让人口与粮食达到平衡,是唯一的办法,简而言之,让矛盾爆发出来。

当多余的人口无论什么原因消亡了,社会也就重新安定了下来,具备了发展的基础,所以每次的大乱后,也是大兴的好时机。

只要抓住了这个时机,就能解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从而发生质的改变。

所以打败也好,打胜也好,只要多余的人口消失了,反倒是机会。

倭国的大内氏就是大明控制倭国的命脉,大明不会让大内氏脱离自己的控制,也不会让幕府消灭大内氏,所以倭国永远不会获得稳定的社会环境,只会越来越衰弱。

但是高丽南部不同。

无论是乱民乱兵,或者高丽南王,双方都不受大明的控制,以前高丽南部人口过剩,只要不打仗,朱高炽就不怕高丽南王有什么想法。

因为他有再多的想法,人口过剩就是他无法解决的问题。

现在打仗了。

那么双方谁胜出,不光解决了人口过剩的问题,也因为战争的问题,胜利者的实力会增强,从军事上和粮食上,加上大明向周边的技术辐射,必然让他们获得了工业发展的基础。

特别是最后的胜利者为高丽南王的话,以他的才能,工业化是必然的;不过呢,高丽南部就算工业化发展起来,也不是现在大明的对手。

只是农业社会经济崩溃的高丽南部,与粮食稳定和工业社会发展的高丽南部,大明应对需要消耗的力气不可同日而语,大明的脚步是全天下,朱高炽可不愿意在高丽南部消耗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正是古人所言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坏的事情不一定是坏的,也可能变成好事。

后世常言那些年如何如何。

可如果不是那些年高度的控制下,全国各种的大基建,令世界震撼的无数工程的基础上,又如何会有短短二三十年就取得的经济大成功。

事物的两面性,就是这么神奇和复杂,又如古人所言,天无绝人之路,就看抓不抓得住机会。

朱棣的气魄比自己强,他要南征,在京城呆不住,所以大明没多少力量投入到别的地方,现在的这个机会,是高丽的机会,如果高丽抓住了,就能翻身,进入工业化。

朱高炽自然不会给。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