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第186章
崇祯皇帝也不是刚刚登基那会的小白了,很多事情他其实已经想明白了,也看明白了,程世杰所说士绅问题,如果说之前他还不知道,现在已经知道了。
大明开国以来,开科八十多次(事实上是八十九次),录取进士共计两万五千余左右(事实上是(24586人),其中,一甲进士共计二百六十七人,二甲进士六千四百六十九人,三甲进士共计一万七千八百五十人,开国以来,共计举人十万零八千余人,成化年以来,存活世上的进士平均在三千人左右,如果算上举人,那个数字则为一万两千五百人左右。
也就意味着,大明朝现在拥有一万五千五百个特权的士绅阶层,这不是一万五千五百人,而是一万五千五百个家庭,在这一万五千五百个家庭,又结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
张居正变法,好不容易把瞒报的土地,梳理到了十一亿六千万亩,到了崇祯朝,又失去了将近一半。
士绅的问题,崇祯皇帝知道,可是他也左右为难,此时的崇祯皇帝,就好像蒋光头,他也知道国府腐败,糜烂不堪,可问题是,他能怎么做?
反腐,亡党。
不反腐亡国。
在摆在崇祯皇帝面前的其实只是一条路,横竖都是死。
在看到宁海军的强大,看到宁海军重创建奴,关宁军的存在就没有必要了,崇祯皇帝只是试探一下,要挪用辽饷,准备犒赏宁海军,这一下子可算是捅了马蜂窝,所有文武官员,集体反对。
起初崇祯皇帝还不相信,可问题是事实上,他不得不信,辽饷已经成了大明的毒瘤,伤的是大明朝廷,肥的却是满朝文武大臣,当然,肥的其实是满朝文官和部分武官。
大明朝廷现在一年的收入才六七百万两银子,可辽饷差不多也是六七百万两银子,其中这六七百万的一半,甚至更多,都进了文臣的口袋。
面对这个困局,他只要问计程世杰,希望这个上马可管军,下马能抚民的程大将军可以为他解惑。
当听到程世杰的办法,崇祯皇帝还是有些为难的道:“兴办工厂这种事情谁也没有做过,有违祖制啊……”
程世杰笑道:“祖制?现在还能剩下多少?”
在网上,有很多不明白历史的黑粉,一直在黑明朝,也在黑朱元璋,事实上,历史唯一可以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皇帝的皇帝,只有朱元璋,也只有老朱同志。
朱元璋受过不少苦,所以能切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并建立起一系列维护百姓民生的政策,社会福利系统也十分健全。
朱元璋深知“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所以他希望自己的百姓可以过上幸福安心的生活,便十分重视明朝的福利发展。比如养老政策,明朝奉行儒家思想,重视以孝治天下的道理,所以对养老问题也比较重视。
朱元璋深知养老不易,他自己的父母就是没有逃过饥荒的侵袭,饿死在街头,朱元璋当时甚至无法好好安葬他的父母,这也是朱元璋内心的遗憾。
所以他成为皇帝之后,便将孝敬父母作为传统美德传扬开来,要求人们尊敬长辈,并帮助明朝的老人养老。他还特地下达法令,要求全社会尊敬老人,善待长者,各地方官员也要时常带着生活物资访问老人的生活。
为了能让子女安心侍奉老人,朱元璋下令,凡是家中有七十岁以上老者的,家庭中可以有一人免于杂役,安心侍奉老者。为了对敬爱老人的子女进行表彰,明政府还会时不时地发放衣物以示奖励。针对没有子女的老人,朱元璋设立了养济院,凡是没有子女无法照顾自己的老人都可以进入养济院居住。
由于朱元璋当年并没有能力妥善安葬父母,所以他即位以后便建立了免费的公墓制度,帮助百姓妥善安葬亲人。漏泽园成为政府专门负责的制度,使得老有所养,死有所葬,这也是根据朱元璋在《大明律》中的指示严格推行的。
朱元璋还建立了医疗建设的重要性,便在各地设置了惠民药局,凡是没钱看病的百姓都能前去惠民药局看病抓药。不光普通百姓,边防的军队也得到了免费看病的福利,惠民药局贯穿了整个社会福利系统,在民生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另外,老朱同志还是历史第一个提出免费福利房的皇帝,当然,他的这些政策,到了明末都没有人执行了,唯一执行的人,其实是程世杰,程世杰的宁海军福利体系,其实很多都是源自大明建国之初的福利体系。
比如说,阵亡将士子女有朝廷抚养,阵亡将士子弟可以世袭(宁海军没有执行这一条)斩首敌人可以赏赐田地,杀敌立功,可以升官发财,阵亡将士有抚恤,有免费医疗,有房子住等等,这其实就是明初卫所制度的福利体系部分。
崇祯皇帝也知道祖制已经被破坏得差不多了,现在的祖制只剩下一个功能,符合文臣利益,祖制就是在放屁,不附和文臣集团的利益,祖制就挡箭牌,也可以说是夜壶,有用的时候,拿出来用,没用的时候,就扔在一边生灰。
大明的积弊太多,又何止这么一点?
崇祯皇帝苦笑道:“兴办工厂好是好,可是……谁知道办什么工厂赚钱,办什么工厂不赚钱啊?如果办的工厂不赚钱,工匠没饭吃不说,还荒废了农耕……”
“做生意,肯定有风险,正所谓风险越高,收益越大,稳赚不赔的买卖,人人都会做,还有利润吗?”
程世杰笑道:“办什么工厂赚钱,办什么工厂不赚钱,他们自己弄清楚了再动手,陛下何必操心?只管把凯子们钓过来,给他们圈一块没有耕种价值的地皮让他们建厂房,然后朝工厂收税收管理费收垃圾处理费神马的就行了!”
“凯子!”
崇祯皇帝疑惑不解地问道:“什么意思?”
“就是人傻钱多!”
程世杰笑道:“那些士绅,其实大都是凯子,现在天灾人祸,不是干旱就是雨涝成灾,种地的风险很大,让他们去兴办工厂,兴办工厂有很多好处。要建厂房,得有地皮吧?得要砖吧?得要瓦吧?得有木料吧?”
崇祯皇帝点点头道:“不错!”
“还有,建工厂得需要人吧?只有人才能把厂房建起来吧?这样一来,有地皮的人赚钱了,砖瓦作坊赚钱了,伐木工人赚钱了,本地的泥水匠也有一口饭吃了。如果工厂建得多,砖瓦作坊生意红火,肯定得招更多的人才忙得过来的,那等于是将富余的劳动力吸纳一空了。最后,那么多工厂,总得交税吧?”
程世杰笑道:“工厂办得越多,赚的钱越多,官府能征到的税就越多。这样一来,办厂的人赚钱了,没有田地的老百姓有饭吃了,官府收到的税也多了,这不是皆大欢喜嘛!”
崇祯皇帝道:“百姓都去做工了,流寇就……”
“何止是流寇不好招兵,那些士绅地主也不好招佃户了,佣金肯定要大幅提升的,这样一来,种田的收益就薄了很多,相信会有不少地主对种田失去兴趣!”
程世杰耐心地解释道:“这样以来,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种地不赚钱,地主只能去办工厂,这样一来,不就有更多老百姓有田种了?说到底还是蛋糕大小的问题,现在的蛋糕太小了,就算全给一个人吃都不够塞牙缝的,但如果将它做大十倍,一百倍,一人一口就吃饱了,也就用不着抢得那么凶了!”
崇祯皇帝迟疑地道:“办工厂真有这么多好处?”
“当然了,好处多多!”
程世杰并没有告诉崇祯皇帝,在后世,中国人口超过十四亿了,一直在增长,耕地却没有增加一寸,反倒一直在减少,却没有出过乱子,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世界工厂”这四个字。那全国遍地开花的工厂为农民提供了除种田之外另一条致富的途径,到工厂打工的收益是种田的十倍,依靠这份工资就能解决温饱问题了。
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全靠农业撑着,依靠十八亿亩耕地供养十三亿人口,哪怕按哪按照亩产两千斤计算,人均收入不过一千多块。
当然,如果还是那种情况,战争不可避免。这是生存法则,物择天择,穷愣的国人才是最可怕的。
当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业税就完全代替了农业税,农业税也就可以取消了,甚至还可以反过来给农民一些补贴,对农民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
崇祯皇帝还是有些疑虑,不太确定地道:“如果办工厂真有这么赚钱,怕是没有人愿意种田了,如此一来岂不是荒废了农桑?农桑可是国之根本……”
“物稀以为贵!像这种羊肉,在草原上,还没有青菜咸鱼贵,在沿海地带,咸鱼还没有青菜贵也没有粮食贵。”
“再者说了,办工厂的人多了,就不再赚钱,种粮食反而有可能比办工厂更赚钱!当然,办工厂也不是谁都办得起的!办工厂要买地皮,要建厂房,要购置机械,要招工,花钱太多了,办的工厂多了,来打工的人就多,吃饭的人也就多了,这样一来,粮食、蔬菜的价格自然就会上涨,种田还是有利可图。既然是有利可图,用得着怕没人干么?”
崇祯皇帝这才发现,他读了很多书,一点用处都没有。
当然,他不好意思跟程世杰说。
“听君一席话,剩读十年书!”
崇祯皇帝感叹,自己比程世杰差得太多了。
可是,程世杰知道,他告诉崇祯皇帝经济发展逻辑,其实也没有用,因为崇祯皇帝与他不一样,崇祯皇帝是戴着镣铐在跳舞,而程世杰却不是。
程世杰掌握着军队,这个军事集团已经有了自己的利益诉求,首先是以谢景林为首的宁海军商人集团,开始率先扩张了。
在程世杰大败建奴以后,谢景林以程世杰特使的名义,前往朝鲜,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他盯上了朝鲜的铁矿,因为程世杰曾告诉他,朝鲜的铁矿资源非常丰富,这是亚洲第一铁矿。
谢景林不知道亚洲的概念,但是他却知道,这个铁矿比大明所有的铁矿都大,于是,他将与朝鲜合作,让朝鲜把开采出来的铁矿卖给大明,也就是程世杰。
提起朝鲜,大部分是想到的是封闭、落后、贫穷、神秘和硬气,朝鲜由于山地居多,因此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接近二百多种有用的地下矿物资源,比如铁矿石等黑色金属矿物以及金、银、铅、锌等有色金属矿物,而其中的石墨和菱镁矿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可以说是一个躺在金砖上的国家。可问题是,现在的朝鲜国王李倧并不知道,在谢景林抵达平壤的时候,李倧其实已经不在朝鲜了,他受到了大明皇帝的邀请,前往北京参加献俘大捷,这可是大事,李倧可不敢不重视。
对于朝鲜而言,趋利避害是本能的选择,大金国在蒸蒸日上的时候,哪怕大明胜少败多,可是朝鲜依旧不敢彻底倒向金国,直到崇祯九年十二月(1636年),皇太极亲征朝鲜,东江军最后一任总兵沈世魁严阵以待。
在崇祯十年四月,第二次之战时,皮岛东江军兵败,总兵沈世魁被生擒,在清军主帅阿济格面前与另一清将马福塔“同坐而箕踞”,毫无惧色。马福塔说:“你怎么不跪下?”沈世魁说:“我怎么会跪下?快杀了我吧!”马福塔叫他脱衣服,沈世魁说:“我凭什么要脱衣服?你们的一贯做法就是杀其人、穿其衣,杀了我之后你们就可以穿我的血衣,我为什么要为伱们而脱衣服呢?”马福塔大怒,下令将沈世魁推出斩首,枭示旗下”
在这个时候,朝鲜正式投降清朝。
作为一个小国,对于力量的反应其实更加敏感,哪怕明朝在崇祯二年,建奴破关、崇祯四年大凌河之败,崇祯七年建奴再次破关,逢战必败的情况下,朝鲜其实一直相信大明有实力扭转战局。
当然,历史上他们最终没有等到大明力挽狂澜,收复旧河山,然而,在海州八里湾大捷的同时,接到消息的李倧第一时间就向崇祯皇帝送出贺信。
谢景林前往朝鲜,有二件事情,第一件,正式通过朝鲜,为了保护朝鲜国的安全,大明辽东总督,海国公程世杰收编了东江军,成立宁海军皮岛都司,专门负责保护鸭绿江的安全,考虑到春秋时期,鸭绿江河流会冰封,鸭绿江不足以作为朝鲜的屏障。
为此,海国公、征虏大将军,程世杰准备接手会宁、庆源、钟城、庆兴、稳城、富宁公山佥共七镇,设立七个局一万零五百人的守备军部队,以防建奴入侵朝鲜。
此事成或不成,程世杰并没有以官方的名义通知朝鲜,谢景林只是一个商人,如果朝鲜不同意。
那么,建奴肯定会袭击朝鲜。
如果同意,那这七个城和咸宁北道,将作为宁海军扼守鸭绿东南岸的驻地。
朝鲜背靠大明的时候,不仅仅有相对的自主性,无论是南边的倭寇,还是东北的建奴,染指朝鲜的意图太明显了。
特别是这段时间,朝鲜被建奴打怕了。
哪能不同意。
不仅仅是同意宁海军驻军,还同意承担宁海军驻朝鲜的粮饷,每个士兵按一两五钱银子每个月,每年承担十八万九千两银子的军饷,以及二十万石粮食,五万石草料。
……
沈阳城,大金皇宫。
说是皇宫,其实这个规模,还真不大。北京故宫,占地面积是七十二万平方米,约合一千零九十亩地。沈阳的皇宫占地六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九十亩又九分地。仅仅相当北京紫禁城的十二分之一。
要说起来,程世杰位于总兵府金州城的总兵府,占据了八分之一的金州城,当然现在金州城已经成了辽东最大的城市,城市的规模甚至比登州城还要大,光以人口和城市规模来说,已经不弱于开封、西安、洛阳之类的大型城市了。
程世杰的宁海军总兵府现在占地面积是六百多亩地,三十多万平方米,差不多是四分之一的故宫。
当然,这并不是程世杰的私宅,而是一座官衙,里面安排的则是宁海军的监军道署和军务署,以及现在的总参谋部,总后勤部。
但是比沈阳皇宫大得多的民宅其实不少,就像莱阳张氏的祖宅等等。
此时的沈阳城,几乎家家户户哀声一片,到处挂着带着百孝,整个城市一片雪白,当然这不是因为下雪,而是因为死得人太多了。
以往的时候,沈阳城临近过年的时候,就会非常热闹,来自蒙古草原上的蒙古人,来自朝鲜的朝鲜人,还有不少倭国人,当然也有晋商的代表,蒙古人有的是过来走亲戚,有的则是做生意。
总之,非常热闹。
可是现在的沈阳城身影几乎绝迹,汉人和蒙古人也少了许多,给人一种今非昔比的感慨。
皇太极自从辽阳撤退以后,就病倒了,病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总算缓过来了这口气,走到街道上,看着清冷的街道,皇太极不禁悲从心来。
可问题是,谁叫大金输掉了八里湾之战呢?
其实输掉这场仗也没什么,大金纵横辽东三十余年,也不是没有打过败仗,但是……但是输归输,别损失那么多人马啊!
八里湾一战,仅真女真将士便有超过四万多人战死,蒙古人挂了一万多,又有八千余人投降,前后十二万大军,最终有命逃回来的也不过四万出头。
这等惨败令皇太极吐血,也在整个金国引发了十级大地震,把所有人都震了个七荤八素,辽阳之战结束之后,朝鲜在第一时间就宣布重新成为大明的藩属,一脚将跟大金订立的盟约踹进了鸭绿江。
大金当然气得要命,皇太极更是恨不得血洗朝鲜半岛,但是,这件事只能想想而已,虽然建奴还有四万余士兵,可问题是,他们缺乏粮草,没有补给,兵甲不全,别说宁海军不会看着他们攻打朝鲜了,就算是宁海军坐壁上观,他们也没有能力走到朝鲜。
蒙古人的反应倒没有那么夸张,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蒙古部落宣布跟大金断绝关系,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建奴再败,还有四万余人马,只需要出动两万精锐,就可以把蒙古人按在地上摩擦。
蒙古人虽然没有敢脱离大金,背叛大金,可问题是蒙古人开始转性了,面对女真勇士,蒙古勇士敢冲他们亮刀子,一言不和就开打。
最让皇太极大伤脑筋的还是因为范永斗全家被抄了,虽然晋商依旧敢向大金运输货物,可问题是,这些货物的价格比以往涨了三五倍,有的更是十倍以上。
现在沈阳城,就连给死人烧的纸钱,也涨了十倍不止,搞得建奴家家户户不省着点用,有的甚至连纸钱都烧不起了。
布匹、粮食、盐、茶叶、瓷器几乎所有物资的价格大幅上涨,让皇太极伤透了脑筋,这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八里湾之战粉碎了大金“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的神话,大金八旗在昔日的手下败将眼里,不再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对手了!
草原民族对力量的直觉是非常精准的,一旦发现自己投靠的势力开始衰弱了,他们马上就会翻脸,叛离算是轻的,群起而攻之才是草原狼族生存的王道!
现在大金还没有到被那些有奶便是娘的家伙群起而攻之的地步,几十年征战打下的赫赫威名到现在都令草原狼族忌惮不已,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点资本也会被慢慢吃干净。
大金必须在这点资本流失殆尽之前取得一场对明军的大胜,以证明自己依然是强大的大金,震慑住离心的盟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没办法,以武力立国的弊端就是一旦周边势力发现你的武力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强悍之后,马上就会起二心,唯有不断取得胜利,地位才能稳固,所以哪怕再难仗也得打下去。
自己约的炮,流着眼泪也要打完。
很快,皇太极就找到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喀尔喀蒙古,因为林丹汗麾下的乌珠穆沁、苏尼特、浩齐特等部为逃避战乱,投靠了车臣汗。
皇太极没有办法,他们没有过冬的物资,也没有过冬的粮草,沈阳城的剩余粮食不足五万石,可是对于小二十万女真部落来说,这点粮食才能吃多久?
最多二三十天,二三十天之后呢?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如果在中原王朝,在遇到这种情况,以稳为主,可以武立国的建奴,只能以打为主:“车臣汗胆敢收留林丹汗麾下残部,对本汗王不敬,必须发兵征讨!”
多铎在多尔衮的授意下,大吼道:“对,必须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皇太极不顾大病初愈,急忙趁着建奴勇士还有一些力气,倾巢而出,发兵车臣汗部。
……
崇祯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尽管天空中下起了雪,寒风呼啸,可是寒风却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北京周边州县的老百姓却拖家带口,连节都不过了,心急火燎的往北京跑,有的甚至是昼夜兼程赶两三百里跑追到北京来,专门看崇祯皇帝举行的献俘大典。
其实程世杰来到京城已经半个多月了,他都闲出毛了,崇祯皇帝一直不举行大典的真正原因,就是为了几个国际友人。
这些国际友人,第一个到达北京的则是朝鲜国王李倧,第二个抵达的则是琉球国王尚丰王,尚丰王比较惨,继位之前,早在万历四十四年,尚丰作为人质前往萨摩藩,1621年因尚宁王无子而过继并继位。
他在担任国王期间,一直受到萨摩藩的欺负,这一次多亏了郑芝龙,郑芝龙麾下一艘乌尾船在萨摩藩控制的海域沉没,其实,郑芝龙也知道这是一场意外,在大海上船只沉没属于正常现象。
可问题是,郑芝豹赌输了钱,非要让萨摩藩给他一个交待,为了威逼萨摩藩,郑芝豹率领一百多艘大小战舰,炮击萨摩藩沿海。
两强相斗,就没有精力顾及尚丰了,尚丰破不急待乘船一跑向北,于崇祯五年十二月十六日抵达北京,请求崇祯皇帝给他主持公道。
除了这两位海外藩王,还有混不下去的林丹汗的使者、以及几个部落首领。
安定门外一带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最要命的是,人还不停的涌进来。这还是大明开国以来,大明老百姓再一次为军队打胜仗而爆发出如此的狂热。
为了举行这次盛典,崇祯皇帝基本上是砸锅卖铁了,但是登上城楼看着下面人山人海,欢声雷动的盛况,他便觉得这钱花得值,这等盛事再穷也得办,而且还得大办特办,好振奋一下民心士气,不然老是没完没了的坏消息,老百姓不疯他都该疯了。
原本一直跟建奴好得如同一条裤子的蒙古人,其实大都是墙头草,去年大凌河之战,大明损失五六万军队,可谓惨,可问题是大明实在太强大了,去年被建奴抽了一耳光,今年就组织了十万大军,把建奴按在地上摩擦。
随着八里湾之战,辽中之战,辽阳之战,这几战下来,皇太极十二万大军只剩下四万,这个消息,在蒙古草原上,越传越离谱,有人说建奴差点全军覆没,只剩万余人马逃回沈阳。
这些蒙古墙头草,马上就看出了问题。
大明,还是那个大明,可以按照蒙古在地上摩擦的大明,建奴胜了无数次,大明败了无数次,大明败得起,建奴只是一次失败,他们就承受不住了。
这些墙头草赶紧派人带着礼物,前往北京城向崇祯皇帝谢罪,他们不是空着手来的,而是带着战马、皮草,和珍贵的宝贝,崇祯皇帝意外收到了上万匹良马,算是回了一点血。
这些墙头草表示要和从前一样,和大明联手对付建奴金。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大明的威望增长了,狠狠的压了建奴金一头。
爱面子的崇祯皇帝自然高兴得不得了。
当然了,他也知道这帮家伙可能只是想跑过来捞点好处的,所以主动提出让他们参观阅兵大典,如果在见识过宁海军的声威后他们还敢开口要好处,那就算他们有种了。
随着午时,也就是吉时到了,浑厚的钟声响起,阅兵大典要开始了。
“轰轰轰……”
一门接着一门的礼炮打响,虽说鸣放的只是礼炮,但是那声势还是把那帮蛮夷吓得不轻。
一共两百多炮,一炮代表一年,大明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都浓缩到那轰隆隆的炮声中去了。
在隆隆炮声中,大队留着金钱鼠尾辫的俘虏被押了上来,这些都是在战场上被明军俘虏的建奴武士。
他们有的是在海州因为吃了发芽的土豆,上吐下泻的时候被俘虏的,也有的是在八里湾之战中被俘虏的,也有跑到广宁卫路不动了,又累又饿的时候俘虏的,也有的是因伤被俘虏的。
无论是哪一种俘虏,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听到炮声,吓得腿肚子发软,在八里湾之战,在广宁之战,在辽中之战,在辽阳之战中,宁海军的火炮,夹杂着毁天灭地之威,把他们炸得灵魂出窍,让他们记忆犹新。
这隆隆炮声让他们惊恐万状,肝胆俱裂,面如土色,有些家伙甚至小便失禁了。
观礼的明朝官员和百姓见这些建奴武士这副怂样,都愣了一下,然后哄堂大笑,那笑声就像一把把尖刀,反复的戳着女真武士的心窝,让他们头都抬不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