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北宋官窑,修内司郊坛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捡宝第597章 北宋官窑,修内司郊坛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嘶!
咯噔!
曹局长一行人,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恐怖的眼神。
冷漠的脸色,蕴含滔天杀机。
通红狰狞的眼神,宛如从地狱中爬出来的修罗夜叉。
被盯上的那种感觉,就像是被捕猎者盯上的猎物一样,不寒而栗。
只是片刻,一个个的就全都后脊发凉,额头冷汗冒出,不由自主的打起了冷颤。
紧随其后入内的吴磊、阮浩,还有楚曼文、张倩和阮彤五人,看到眼前一幕后,也全都爆发了。
“一群狗日的东西,老子真想弄死你们!”
“娘西皮的,弄死他们都是轻的,将他们扒皮抽筋了,都难泄心头之恨!”
“赔我小涛哥的宝贝!”
“你们,你们……瞧瞧你们做的好事,这些宝贝全被你们给混了,王八蛋!”
再往后是严家两兄弟。
看到满地的瓷器碎片后,两兄弟立马坐地不起,嚎嚎大哭。
“完了,这些都是祖宗留下来的古董瓷器,就这么全都完蛋了!”
“都是你们,你们赔我们严家的宝贝!”
手机前,正在收看现在直播的宝友们,一个个亦是义愤填膺。
“混蛋,一群混蛋!”
“这群狗杂种,就是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严子珍埋下的古董瓷器,肯定件件价值不菲,就这么全报废了!”
“这些瓷器不单单是珍贵的古董,更是一段历史的象征,说不定还能凭此,考究出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但是现在,因为你们的不听劝阻,全都被损坏了!”
“一群只会坐在办公室里指点江山的官老爷,你们懂不懂考古,懂不懂?”
“民族的耻辱,国家的败类!”
“你们就应该被拉出去枪毙!”
“玛德,老子要是有挺机关枪,非把你们全都突突了不可!”
王小涛望着眼前的满地瓷器碎片,内心滔天怒火久久无法平静。
严子珍所埋藏在这里的宝藏,全都是清一色的瓷器。
除了一对至正青花之外,剩下清一色的北宋官窑瓷器。
官窑分南宋和北宋两个时期的官窑,两个时期的官窑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其中北宋的官窑釉质莹润闻言,釉面大开裂纹片;南宋的官窑,底有文钉烧痕,有“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和“胎薄釉厚”四大特征。
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作为南宋官窑之最,是因为其出色的地理位置,这里的胎土全是高龄胎土,内部蕴含打量的铁元素,导致此地烧制出的官窑瓷器,要比其它地方的官窑瓷器更有厚重感。
另外这种铁元素,也能够与釉色起到一定的光合作用,正是因为如此,毛公洞的官窑,才会在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岁月,还能保持经久如新。
“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大分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窑相类。”这是元初明末收藏大咖曹昭,对南宋两大官窑瓷器特点的描述。
北宋官窑的存在,有着巨大的争议,时至今日在设窑的时间、地址上面还存在着很多的谜团。
有两方面重要的原因,亦是至今没有找到任何北宋官窑的遗址,而是北宋官窑存世的瓷器极其稀少,为数不多的存品还有考古学家对此表示质疑。
甚至是有激进派的代表认为,北宋官窑根本不存在,但事实上,北宋官窑却有着明确的文字记载。
南宋文人顾文荐的《负喧杂录》中:“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另有叶寘于《垣斋笔衡》中:“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宣政”是宋徽宗的两个年号,“宣和”与“政和”,也就是说官窑出现在北宋末年。切顾文荐和叶寘偶都生活在距离宋徽宗不怨的南宋,此二人记载的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历史上,曾经出土过张公巷窑瓷器,此要所出土的瓷器,胎釉质量比汝窑精细、胎质细密洁白、吸水率低、釉面玻璃质感强,因此有部分学者认为张公巷窑,就是顾文荐所说的北宋官窑。
不过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整个圈子里的认可,只是在这少数人的圈子里流传,所以迄今为止,关于北宋官窑是否存在,在整个学术圈子里,依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没有得到统一。
“等有了合适的身份,就可以挑选一个合适的时间,去发掘这些北宋官窑的窑址。这样就可以通过这些北宋官窑遗址,来确定设窑的时间,让北宋官窑真正举世公认!”
凭借神眼天瞳的溯源能力,王小涛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些北宋官窑瓷器的烧制过程。
虽然北宋末年距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九百年,想要凭此找到这处北宋官窑的遗址,依旧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王小涛坚信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能够做到。
只是现在还不是时机,必须等到有一个合适的身份才行。
让北宋官窑真正被所有人认可,举世公认的意义,并不仅仅只是让北宋官窑的存在不再有质疑的声音,更是让所有九州人更好的了解那一段靖康之难的历史。
同时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九州瓷器文化,是何等的璀璨!
官窑瓷器的细致精美在于,由于有朝廷买单,可以不计人力、物力、财力等方方面面的全部成本,这样所烧制出的瓷器,必然是精品中的精品。
另外宋官窑瓷器珍贵的另外一点,是因为器型和其它名窑瓷器器型的不同,宋官窑瓷器不以日用品为主流,而是专注仿古铜器、玉器等礼器而制成的瓷器。
比如眼前这些碎片中的官窑青瓷簋式炉,其形制就是仿商周青铜簋式样,然后还有官窑鼎式炉,是仿制的先秦时期的祭鼎烧制的。
先秦时期,鼎是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古时祭祀以青铜玉器为主,陶瓷主要制作生活用品,即便是瓷业已经十分发达的额北宋,亦是如此。
但在北宋亡国之君宋徽宗的影响下,宋朝皇室也兴起了复古之风,宋徽宗个人对瓷的青睐,让瓷器地位迅速提升。另外这位“青铜”皇帝在宫中还收藏了大量古董礼器,并编撰成书,此举大大解决了官窑烧制仿古礼器的技术难题。
真正让瓷制品登上国之礼器尊为的,是一场国难。
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宫中礼器所佚失。
靖康二年,五月一日,康王赵构继帝位于应天府,改年号为建炎,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史称宋高宗。
南渡后宋高宗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皇家的面子重新树立起来,建炎二年宋高宗在扬州设立郊坛开始祭祀,然而当时都是逃难而来,根本没有礼器用于祭祀,于是宋高宗便向还滞留在汴京的官员发出号召,让他们南渡时带上礼器。
然而第二年金兵继续南犯,仓皇而逃的宋高宗好不容易从汴京带出来的礼器,又在途中“尽皆散失”。
“设祭器九千二百有五,卤簿万二千二百有二十人,祭器应用铜玉者,权以陶木,卤簿应用文绣者,皆以缬代之。”
这段史书记载的资料,便是当时最好的写照。
祭祀是国家大事,规格不能偏废,所用礼器本应是铜、玉制成,却没有条件,只能是暂且用陶瓷制品来做替代。
如此海量的需求,必定要设窑进行烧制,起初南宋朝廷采用“官民混搭”的方法,与地方大窑合作,先后在绍兴府余姚县、平江府等地的窑场下单,烧制宫廷祭器,两地算是南宋官窑的前身。
宋高宗对于余姚和平江两地所生产的祭器,始终不满,终于与绍兴十三年,下令开办皇家御窑厂,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
自此,这两个窑口,就始终承担起为宋廷烧造礼器,以及其他陈设器、生活用瓷的使命,直到南宋灭亡。
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官窑弦纹瓶杯是代表文物之一,它具有典型的仿汉代铜器式样,器身不满大片纹,纵横交错,线条简洁压制,釉色凝厚深沉有玉质感。
不过没有窑址出土的东西,即便是有大咖的认证,也难以成为铁证。
正如台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粉青三登方葫一样,这件文物是清宫旧藏,早年被定义为北宋官窑所制,且在三登方壶足内可有乾隆皇帝御诗《咏官窑三登瓶》:“修内成秘器,年陈陶气澄。那馀下策火,祗裂细文冰。葆有精神足,疵无髺垦曾。耤回閒玩古,即物祝三登。诗末署“乾隆甲午季春御题”。”
皇家旧藏,又有乾隆皇帝的御笔认真,已经可以说是极其富有说服力了,但这件文物迄今为止,依旧在文物圈内有很大的争议。
有人甚至提出了,此物为清代宫廷仿制品的说法,另外还有观点认为是明宣德时期的器物,因做工精致,仿真度高,就连大收藏家乾隆皇帝也把它当做北宋官窑的器物。
争执不休,最终台城博物馆,将原本定义为北宋官窑粉青三登方壶中,代表年代的“北宋”二字去除。
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那是哪个涉及瓷器文物鉴定的硬性标准,窑址物才能确定瓷器是否真品的最关键证据。
遗憾的是,现在存世的北宋官窑文物,都不具备这个条件。
“你们最好祈祷,这些瓷器的碎片,没有被毁坏到无法被修复的情况。”
“不然,老子要你们狗命!”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