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到达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临夏第223章,到达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离开济宁府,方临一行又经过临清府,辗转津门,终于来到京师。

因为早有信来,董祖诰出城相迎,与方临相见,两人都是激动,握着手臂,有着一种‘他乡遇故知’的高兴。

只是,令方临奇怪的是,董祖诰戴了面巾,并请方临等人同样戴上。

“方兄,这在京师,春秋出门,不戴面巾可不行。不然,马蹄踏过街头,沙尘弥天,能把人呛死。”

董祖诰大摇其头:“即使戴了面巾,口鼻遮挡了灰尘,依然难免受罪,出门一趟,等回家时,两只鼻孔黑得像是烟囱一样。”

“这么说,也就只有下雨天会好些了?”方临问道。

“哈哈,也不是,若是遇上下雨,那就更惨了,马鞍和人的膝盖上到处都是泥……”

董祖诰说着,领着方临一行进城。

方临等人跟着进了城门,入了城,见识到了京师的风沙,那真是马蹄所过,烟尘四起。

不仅是风沙,还有大量‘占道经营’的。许多百姓在街边撑张布幔,或者搭棚,更甚者,还看到不少挤到路上的违章建筑。

想一想那种景象:尘沙满天,路边,有着大片影响市容的丑陋违章建筑。

这和想象中的京师,有着极大的落差。

看看秋秋姐弟三个就知道了,本来期待了一路的京师,这会儿真到了,却都不肯下来走,掩着口鼻躲回到马车上去了。

“董兄,这些朝廷就不管么?”方临惊讶问道。

“这事说来话长。”

董祖诰道:“太祖时期,颁令工部,下面设立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个部门,专门管理城中种种事宜。后来到了建康年间,太宗发现京师太大了,设立五城兵马司,所谓五城兵马司,即: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中城五兵马指挥司,简称五城兵马司,专职防察奸害,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防火等等。”

‘这五城兵马司听着,类比前世,简直像是把火警、城管、环卫、派出所等机构的活儿都做了。’

方临不用想到都知道,这种辛苦衙门,时间一久,就容易懒政、怠政,形成官僚作风,工作浮于表面。

果然,就听董祖诰道:“弘德年间,朝廷为了对五城兵马司加强管理,建立了巡视五城御史公署,又称巡城察院,并责令锦衣卫巡视,目的就是监督五城兵马司办事……可如此,许多事情仍然办不了。”

“哦,此话怎讲?”方临来了兴趣。

“要说这五城兵马司,位卑、责重、权小,如一城兵马司指挥使,才不过正六品。就像这些违法建筑,按理来说,也是五城兵马司管理,可背后稍微牵涉到有背景的人,就管不了了。”

董祖诰举例:“洪泰十年,新任工部尚书上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决心管理此事,下达文书,让五城兵马司拆除这些建筑。当时,五城兵马司得令后,打算抓一个典型,先是将矛盾对准朝阳门大街上一片,聚集人拿着斧头、锤子过去,依例知会,然后不管那些商贩同不同意,就开始拆。”

“那片建筑连成一片,是几十户商贩合建的,对方仗着人多势众,和五城兵马司争执起来,最后甚至还动了手……官民大斗一场,还波及了路过的户科给事中。最终闹到朝堂上,因为那些商户背后有人,不了了之。”

“也是,京师天子脚下,卧虎藏龙,各种关系盘根错节,是不好管。”方临叹息。

“正是这个道理。”

董祖诰又举了一例:“去年刚刚入夏,下起大雨,一连下了五天,到了第六天初停,京师道路已然难见路面。有些低洼处,大水直接灌入民居,污水流入室内,家居衣物与污垢种种一起漂浮。

我要说的不是这個,一日,有百姓出门,一脚踏入路边深坑溺水而亡,先后死了七八人。原来是路上有深坑,朝廷派出一位锦衣卫指挥使追查此案,直接拿了兵马司指挥使,后来察知,乃是一个叫作伊世雄的人,大兴土木,营造庄园,在附近挖了几个深坑,暴雨一下,注满其中,表面根本看不出来。

朝廷追究兵马司指挥使之责,对方却大叫冤枉,说此事兵马司早就排查得知,去管那个伊世雄的,对方却放言‘自己在九门提督有人,再敢来阻挠,就让五城兵马司的人走着过去,抬着回来’,将此事报于工部,工部回应非他们管辖,报了顺天府,也是遭来一通好骂。

那个伊世雄被抓入狱中,还有九门提督为此人求情,最终还是陛下发话,将此人法办了,受此震慑,京师中如伊世雄之辈才销声匿迹。”

董祖诰苦笑道:“若是方兄早来两年,在路边还能看到那些大坑。”

方临听了这些,只能叹息,如违章建筑、挖坑两案,前者不了了之,后者也只是抓了个小卒子:‘京师卧虎藏龙,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也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还是那些朝堂上那些阁老重臣,以及权贵住在另一片区域,不见其乱,不受其害,自然不能感同身受啊!’

路过一处集市,可见角落的粪秽污水,可想而知若是到到了夏日,必然是苍蝇乱飞,不可入目。

说实话,这和前世影视剧中,天子脚下哪里都是富丽堂皇,干干净净,井然有序,街道上的青石板路,就像是狗舔过一样,却是大不相同。

对这些,董祖诰已是见怪不怪,并不讳言和方临‘吐槽’着,可见亲近。

方临听着这些,心中暗暗和江淮之地的城市对比,有着自己思考:‘相比江淮之地的淮安等城,京师市容差上不止一筹,背后原因,除了各方关系桎梏,不好治理外,还有其后原因,以及城市结构的问题。

气候问题么,正值小冰河时期,北方等地气候干燥,京师百万级别规模人口汇聚,取暖对树木砍伐,破坏植被,更是加重了这种气候,易起风沙。

而城市结构,江淮之地,中外货物汇聚之所,如淮安等乃是商业城市,势必需要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而京师乃是消费型城市,这个时代,除了文化之外,并没有值得一提的工业,也就相对不注意这些了。’

……

董祖诰带着方临一行去往客栈,安顿下来,又设宴给他们接风洗尘。

如方父、方母、田萱他们知道方临、董祖诰有些时日不见,多有话讲,没和俩男人凑一起,给他们让出空间,单独喝酒、聊天。

董祖诰问了方临过来经历,听了方临的一路游记,大为羡慕:“游山玩水,访友施缘,方兄这过的可真是神仙日子!”

“哈哈,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我不过一闲人,不比董兄居庙堂之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临举杯。

“方兄,你这张嘴啊!”董祖诰笑着摇了摇头,与方临碰杯,一饮而尽,说起当下朝堂局势:“陛下连续一月没有上朝,不见外臣,魏忠贤隔绝内外,朝堂衮衮诸公自不能忍,局势一致剑拔弩张……最终,还是让首辅一人进去,见到了陛下。”

“想来陛下龙体……天下多事矣!”方临感叹着,问道:“董兄没有受到波及吧?”

“我还好,有座师庇护,不过我一友人就遭了那魏忠贤排挤罢官。”

董祖诰说起来:“我这友人,名气可是大得很,想必方兄还听过……”

“哦?”方临看去。

董祖诰没再卖关子:“此人正是米万钟,先祖乃是北宋书画名家米芾,名门之后。

要说我这友人,乃是洪泰二年的进士,然而性情淡泊,率性而为,蹉跎十数年,调来调去,在几个地方做过官,官衔却是始终没变,一直是正七品。

直到两年前,才升为户部主事,要说这官乃是京官,在京供职,京中达官贵人极多,米兄又家门显赫,若是有心,完全可以青云直上,然而米兄对做官兴趣不多,除了结交志趣相投的友人,就是爱好奇石。

米兄为此做了一件傻事,一日,在城外房山看中了一块巨石,实在喜欢,仆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将此石弄到家中。可那块巨石长三丈、广七尺,大小差不多能比得上一块假山,最终,动用四十四批骡子,拉了七天,才从山上拉下来。其后,又在去年冬天,投入巨资建立冰道……”

董祖诰说到这里,都是皱了皱眉,以他的性格,是看不惯此种奢侈之举的,而且耗资如此之大,竟然就为了运一块石头。

‘好家伙!’

方临听着,也是暗暗心惊,建造一条冰道,将石头从房山运送到城中,这工程量差不多相当于在前世在房山、海淀之间开通一条轻轨。

“那位米主事,就是为此遭了弹劾?”

“正是。”

董祖诰叹息道:“有言官弹劾,陛下都没有如此招摇,米兄如此兴师动众,眼里还有陛下么?这是诛心之言,不过,米兄用的是自己的钱,与朝廷八竿子打不着,又逢陛下身体……无心关注这些小事,此事本应就这么过去。

可这时,恰逢魏忠贤看上了米兄的一座宅院,差人过去说要买下这座宅子。若是搁作知道变通之人,遇到这种事,恐怕会求之不得,直接将宅子送上,攀附上去,换一个前程,奈何米兄不是那种人。

米兄眼中,根本就瞧不起魏忠贤这等阉党,将魏忠贤差来的人骂了回去,魏忠贤岂能罢休?以运送巨石为由,在陛下耳中进了谗言,致使米兄罢官。”

“的确是一位清高之人。”方临颔首赞同。

对米万钟花费巨资运送奇石,他其实没什么意见,又不是用的民脂民膏,用的自己的钱,这是对方的自由。

而从决然拒绝魏忠贤来看,也的确是率性而为,性情中人。

“魏忠贤为了一己私欲,党同伐异,欲壑难填……又逢陛下龙体欠安,朝堂之上,党争越来越激烈了。”董祖诰叹息。

方临听了这话,却没有开口。

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能和文官集团斗起来,背后是洪泰帝撑腰。而洪泰帝的目的,乃是为了让宦官集团、文官集团互相制衡。

说实话,这种互相制衡,皇帝作为仲裁者的身份出现,虽然会造成党政,大大拖延朝堂行政效率,但在新君手腕、威望不足的情况下,的确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皇帝权力,不被架空,并且,只要把握着一个分寸,也不会让局势失控。

“陛下……唉!”董祖诰没说下去,不过显然也看出来了,洪泰帝扶持宦官集团,是在为新皇铺路。

搁在洪泰帝立场,这自然是一个好选择。可他作为文官集团的一员,屁股天然坐在文官一边,自然对此心情复杂。

方临沉默与董祖诰碰杯,一饮而尽,心中想到洪泰帝身体,也是生出颇多唏嘘:‘此来京师,我也有见一见洪泰帝这个笔友最后一面的心思,可看如今时局,恐怕是只能留下遗憾了。’

……

董祖诰为迎接方临一行,专门请假一日,次日就是上衙。

而京师气候种种,如方父、方母、田萱等等的确不喜欢,可毕竟是京师,繁华热闹非是别处可比,带着秋秋姐弟三个在牙家安排下游玩。

而这时,方临寻到了米西这个泰西友人,会晤见面。

“亲爱的方,好久不见,我很是想念!”米西见面,给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不得不说,这家伙来到大夏七八年,入乡随俗,同时身上又保留了西方的社交方式,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的搞笑。

当初淮安一别,的确已然时隔七八年,不过最近二三年有着书信联系,但书信沟通,如何也比不上当面交流。

方临与米西进门坐下,看着对方熟练地用薄饼将烤鸭、蔬菜卷起来,不由脸皮抽了抽,竖起大拇指称赞道:“米西,你已经是个地道的大夏京师人了。”

“哦,是么?”米西听着,似乎对此非常自豪,一边吃着,一边和方临说起来:“方,在我离开淮安后,去了很多地方,大夏的应天、临安、苏州……”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临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临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临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临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