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阿霞的新年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买活311 阿霞的新年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恭贺新禧,新年万福!”

“康老汉儿,你现在是享福了,阿霞这样出息了——还要将你接到城里去住啊?”

“哪里,哪里!就是叫我去工地上看大门的,好歹也有点事做!”

“客气了,你啊,小心了一辈子,什么都不肯占个先,我就看你是个有后福的,果然不错吧,现在孙女儿出息了,你也算是没白苦,这不就要进城去过好日子了?”

“哎!借你的吉言了,去不去还不一定那!”

村里的新年是热闹的,大年初一一大早,亲朋好友们都在绕圈子,孩子们在村里打着转的拜年,往年磕个头拿一把瓜子,今年都给的是糖——自从泉村女娘开始外出做工,村子里的日子显见的就好起来了,糖也舍得买了。

如今村里最时新的是米花糖:米花本也不算是个新东西,只是糖贵,往年城里有得卖,但没人拖着铁砣子走到村里来做。一般人进城也顾不上扛大米去换这个,但这几年就不同了,糖便宜了,路也修好了,货郎比以往更多了起来,到了年关底下,做米花的汉子,大概四十多岁,便开始各村来去。

在一个村里,至少要呆一天的,来爆米花的人络绎不绝,给钱的也有,给米的也有,悉听尊便。大多数人都爆了一大麻袋的米花——又怕放软了不好吃,回到家里,抱出麦芽糖的罐子来,又带着爆米花的袋子,去村口老钟家熬米花糖。这个麦芽糖也是在天气暖热的时候,就要筹划着发麦芽做出来的,比自己买要划算得多了,那些村妇外出做工时,写回来的信里,许多拼音都在安排这些事情:xia天快到了,你们要把麦芽tang安排做起来——这样冬天才有米花糖吃。

老钟家里,家伙事要比别人多些,有个专门贴光饼的炉子,一年中总有几个月是不断火的,村民们外出卖货打工,都喜欢上他家做饼子,提前一天去打了招呼,给钱给面,第二天去拿就是了。到了腊月里,他家的大铁锅几经擦洗,又派上用场了,这口锅很大,一般村里有喜事要开席,都来他家做饭。

这会儿,这口锅拿来熬米花糖是正好,麦芽糖放进锅里,小火化开,这时候要加一点水,不然容易糊锅,糖稀熬开以后,便倒入米花,关火翻拌,有些舍得的,还放花生、芝麻,这样搅和匀了,赶紧在圆匾上蒙一层油纸,盛进匾中,压实、切片,就是米花糖了。若是不用爆米花,也可以,大米油炸也可以,但大家都想着省油么,于是主流还是用大米花去加工。

还有别出心裁,拿玉米粒做爆米花的,一颗颗圆圆的,用麦芽糖浆翻裹起来,老钟也是促狭,便将它用油纸包着,捏成圆圆的小球,再戳一根小竹棍在里头,吃起来更加方便,于是玉米做的爆米花便立刻流行了起来,许多孩子都闹嚷着,要去做了玉米糖的那家换,那家的孩子偏又不许,几家的孩子凑在一起打口舌官司。

现在日子好过了,连糖在农家都成了易得的东西——麦芽糖的做法,从前流传得不是那样广泛,现在有了报纸,田师傅们也都知道该怎么做,再说糯米也没以前那么贵,只要够勤快,自家日常吃点糖真不算什么事儿。百姓们便觉得日子格外的甜了起来,米花糖这个各家至少都要做点的,更有钱一些,去城里时还会买花生糖、芝麻糖,那也是用麦芽糖做的,不过花生、芝麻油料足,吃起来仿佛更香一些,价钱也不算贵,是要比自己费力做糖贵一点,但也要让他赚这点子人工钱。

像是阿霞这样,在外头能做水泥大工的人家,孩子们都抢着来,因为他家给的就是漂亮的芝麻糖,香喷喷的不说,花纹还很漂亮,听阿霞说,这个花纹和‘大理石’一样漂亮,这些孩子们听得不明所以,但对这糖就更充满敬畏了。

康家今年出的风头还不止这些,都说阿霞的确是赚到钱了,在外头不知有什么仙遇,把额角的小瘤割去了不说,还带回了仙丹一样的小丸子,甜滋滋的,还有一股药味,说是可以养生,用小瓷瓶装着,送了平日里每常看顾他家的邻里亲眷——像阿霞这样的人家,能够活到买活军来的日子,欠的情是不少的,不说别的,就是田里的农活,平时也少不得亲眷们帮把手,经年累月的,这都是化不开的恩情。

村子里一下便因为阿霞的壮举而轰动了起来,因为平时敢于去看医生的农户是不多的,城里的米铺、生药铺,哪个不是叫人心底打鼓的地方?生药铺一进去,没有个几两银子能走得出来?对农户来说,能喝点红糖水那就算是药了,这么滋补的东西,平日里等闲喝不得,红糖水也喝不好的病,那就是命。

这养生丸,那不是王公贵族才能用的好东西么?阿霞现在是真出息了,怕不是在云县过着怎么样吃香喝辣的好日子,在村里人看来,现在阿霞俨然已经是能和县官平起平坐的大人物了。甚至很多在暗中留意阿霞,想要几年后说亲的人家,都打起了退堂鼓:这个女娘本事太大了,将来恐怕是要找个一样有能耐的夫婿,不是他们家能高攀得起的呢!

连一文钱一枚的养生丸,都已经是如此了,千金丸那还用说?康老汉儿一句话也不敢往外说,只揭开壶盖看了几眼,立刻把茶壶就锁在自家唯一一个上锁的小箱子里,反复盘问阿霞在外都做了什么,在他心里,这样药味浓重的好东西,怕不是要几两一颗?阿霞说是一文一颗,这让康老汉儿哪里能相信?

“真就是一文!”

阿霞不得不仔细和祖父解释,自己如何排队买了一百粒,又如何把五十粒用750文的价格,卖给了二道贩子,又如何把木盒、瓷瓶卖了200文,是以这丸药若说是一文一粒也是可以的,即便不把木盒的钱算进来,也不过就是五文钱一枚,绝没有祖父想得那样昂贵。

“五文钱!我出去做事,大半日也不过就是十文!”

康老汉仍是要嗔怪她多花钱的,而且很快便按原价算了,“我们哪里是吃这十文丸子的人家!”

“买都买了,你吃就是了,哪那么多话!”

阿霞可不是个受气的性子,康老汉也老了,嘴里嘟嘟囔囔不知道说什么,到第二日,阿霞又看他取出茶壶来,放到供桌上,五十枚养生丸,先供了灶王爷,又拿去祭拜列祖列宗,还有阿霞的父母,恨不得修坟都要带去拜一拜。药丸子是一粒也没吃进去,康老汉的腰比之前要直得多了。

“阿霞啊,来来,喝糖茶。”

阿霞祖孙每年都是去康老汉大哥家吃年夜饭,大年初一早起也要去他家拜年。往年没有钱,捧一碗酸菜,提两条腊肉过去,伯祖一家也热情相待,今年阿霞是杀了一只鸡、一只鸭,提了一刀五六斤的五花肉过去,她嫂子的笑容便更热情了,年初一一见到阿霞,便斟了一大碗鸡蛋茶来,叫她快喝,又让她中午带祖父上家里来吃饭,“你也难得回来,平时你嗲嗲在家吃得也简单,这几日都来家里吃,不多你们两双筷子——到时候,还有事要求你。”

若是往年,除夕一起吃了,年初一这顿饭他们是不叫的,到底如今看阿霞是出息了,比之前要客气,在阿霞来说,往年的照应都是人情债,忙笑道,“说不上求的,嫂子有啥事就说呗。”

她嫂子便道,“人还没到,到时候等你先看了再说。”

阿霞还当是要给她说亲呢,想着这也太直接了,不过她年纪还小,出去打工之后,视野逐渐开阔,知道有些事不能和村里一般想当然的去做,年纪不到,提前说亲按说是要治罪的。不过,年初一,正拜年的当口,也不好说这些,因此便先应着,又去了同姓的几家亲戚、相处得好的邻居,还有村长家里,都绕了一圈,人人对她都比往日客气,这都是那养生丸的功劳。

人在世上,谁不喜欢被人高看一眼?阿霞便是个踏实的性子,也不由得有些飘飘然,酝酿起些雄心壮志来,心里不由便想道:“还是出去做工好,只要有一门手艺,眼下想来,做工日子真不差,倒比种田来钱要快得多。”

此前为何村里人舍不得几亩地,不愿进城去做工?道理是很显然的,因为从前匠人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就譬如说做木匠的,他不能一年到头的忙活,总有闲在家里无活做的时候,年景不好的时候,一般手艺粗陋的匠人,吃不上饭,只能卖身为奴的也不少见。

这日子不好过不说,匠人学艺要先做学徒,那份苦也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了的,且也不是个个都能满艺出师,因此,既然作物的产量高了,赋税又少了,农户心里便很自然地觉得,做农户的好处比做匠人多。

但出去做了工,阿霞就逐渐发现,现在的匠人也不比从前了,如今都不是师徒制,而是专门学校制度,只有怕你学不进去的,上学还给你发钱,哪有吃苦倒贴钱学艺的?且如今的匠人哪有没活做的,只有做不过来,她私心里觉得,至少几十年内只怕都是这样——水泥房这样好,有条件的能不造?光是福建道,若是要把所有房子都换成水泥房,只怕也够阿霞他们干一辈子了。

这样的想法,确实不是初次想起了,只是若是要常年出去做活,就等于是放弃了自己争取来的这么一亩多的地,将来若是做不得工,还要回来种田,那就未必能在泉村了,或许要到鸡笼岛去,正所谓故土难离,阿霞还是有些舍不得泉村的地,泉村的屋,因此便这样不上不下,又吊了一年。

今年回来,因着这养生丸引起的轰动,她倒是越发觉得城里的好了,决心渐渐就定了下来——不说别的,光是城里这份见识,便要胜过村里,就算收入都是一般,那也是城里要好得多了,在城里,医院的养生丸子实在不算是什么稀罕物事,进了村却引起这样大的轰动,村长对她都有好脸色,若是千金丸显露出来,还真不知道村里人要怎么捧着他们家呢。

还是要出去,阿霞的心,不知不觉便定了下来,谢双儿说得不错,要读书,要上进,要到城里去。人往高处走,她今年还不到20岁,现在不拼,什么时候拼?

有了这个想法,当晚她就和康老汉商量了起来,去村长家拜年时,也是问了长期在外,这田土的事情该如何交割,当下村里便传开了,说阿霞要去城里安家,把康老汉接出去享福,康老汉忙着到处辟谣,只说,“我老了,地种不了,倒是能出去做个看大门、捡垃圾的杂活,钱一日也就是十文,倒不多,就是图个包吃,比在家划算些。”

这听着还像话,不然,大家真要妒忌起阿霞祖孙两个来了。阿霞对外也说自己买不起房,“嗲嗲老了,在村里有个什么事,我也来不及的,不如带他出去,一起住着,横竖现在路好走,彼此也多个照应。”

“那这趟出去真就再不回来了?”

“祖屋在这里,怎么能再不回来?还是要回来过年的!”

即便如此,众人听着也是啧啧赞叹,都说阿霞出息了——他们倒是也想不回来了,但家里人口多,哪有这么简单呢?而且在外做的,也多是一些简单的小工,收入且不高,又是随时都能不要你的,不像是阿霞,有一门手艺在,到哪里大家都是抢着要,收入也高,而且没有家小,家里只一个嗲嗲了,这才有底气从农转匠。不过,众人嘴上说的都是好听,私底下有没有暗自希望阿霞落魄而归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时候,便看出一族的好处了,族人自然都是盼着你好的,阿霞伯祖那边,也是问得很仔细,听阿霞说得头头是道,知道她不是一时兴起,方才放下心来,又谈定了请他们帮着照看老屋——村里的水田,那是要分配给别家去种了,不肯荒着,老屋后的一口井、几分菜地,便都由伯祖家照料着,种的菜他们自己吃,也可以做成腌菜去卖,用处总是有的。

阿霞又把养的鸡鸭中,下蛋的那些,分送给邻居,不下蛋的拿来伯祖家里,让她嫂子每天杀一只来吃,这个年康家是真过得肥,顿顿鸡汤、红烧鸡块、卤鸭,换着口味吃,许多都是从报纸上学的做法,再请教阿霞斟酌了做的。农家人,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伯祖家还算是殷实的,有些农户原本是佃户,现在日子逐渐过得好了,也开始敢于吃肉,偶尔炖个鸡汤,都不晓得下姜。

便是现在,这些整碗的大鱼大肉,在农家也是难得的,村里人唯独是吃菜方便些,城里到了腊月,运菜进城的人少了,菜价较高,食堂锅底是不肯放青菜的,各家吃客也更愿意带肉,不愿意带青菜——价钱差不多的,却是素菜,没得让人说嘴,所以团年饭没有青菜。

村中菜便宜,但大家更愿意吃肉,都知道这肉是阿霞带来的,伯祖家的孩子们,嘴里姑姑、姑姑的,叫得不知比从前甜了多少,几个嫂子、堂姐妹也对她越发客气。

不觉这就到了初四,这时候,外村的亲戚便来走动了,阿霞这天和康老汉过来吃饭时,便见到桌上多了两个年轻后生,都是矮壮身材,衣衫也还算整洁,见到阿霞来了,忙起身见礼,行动间门非常客气。她嫂子道,“霞,这是我娘家几个堂弟!”

一次来两人,大概不是说亲的,嫂子也是爽快人,三言两语便说破了,道,“他们两个,也是有心出外闯一闯——也是想做建筑工,只是数学不太好,我娘家村里运气不好,来的扫盲班老师,算学也是一般,几何根本教不了什么。”

“他们都是看着教材,自己胡乱学一些,听说你数学又好,水泥工又做得好,外头都是争着来抢,就想着,能不能拜你做个师父,今年也跟着你出去找份工。”

原来是这事儿,阿霞一时有些诧异——她倒不是第一个做带头的,以前和村里女娘一道时,大家也都愿意服膺她。不过,这隔村的汉子来正经拜师,这还是头一回。

“哪里就敢做别人的师父了!”她先笑着谦让了几句,见那两个后生连着嫂子都很认真,便仔细问了问,这两人都是十五六岁,也跟着长辈外出做过工,学了些本事,不过还算是小工,两个都是做砖瓦的,垒砖垒得不错,只是这活儿能做的人很多,不如水泥大工吃香,便想学着兑水泥、上腻子,嫂子回娘家时,听她说起过阿霞,便写信来想托个人情。

亲戚之间门,本就是好来好去,伯祖家的人情阿霞是要还的,她见这两个后生也很知礼,便道,“师父说不上,咱们一道做工,互相学习便是。你们那里许多人出去建筑队做工么?”

泉村这里,出去的女娘多是做纺织的,做建筑的很少,这两个后生是茂山村里的,他们村里的男丁出去做工就多是去做建筑小工,这行其实和做农活相比也不轻松,他们没有不想做大工的,只是没人带,各自都在想办法学艺。

阿霞听到这里,不由也是心中一动,暗想道,“我原来做事的队里,倒是有个张师傅,他除了水泥不会做,其余的都是一把好手,若是能和他一起收些徒弟,自己拉个班子起来做……赚得应该要比做水泥大工还多一些。”

不过,这般合作,因张师傅会得更多,主动权就不在阿霞这里了,阿霞转念一想,又觉得如果自家先向张师傅学些手艺,再从茂山村里拉拔些亲戚后生出来,自己做个小建筑队,不敢说造人住的房子,造些小砖窑,修葺水泥屋子,赚头应当也是不少。一时间门便大为懊悔,不该把千金丸的盒子卖掉:向张师傅换手艺,那是阿霞得利的多,空手不好上门,千金丸岂不就是最好的登门礼?

不过,礼物也只是小节而已,阿霞既然起了这个念头,便对那几个后生和颜悦色,和他们好生商量了起来,心底不知不觉,生出一点期许:到明年过年的时候,便不说在城里买了房子,至少,不必再为了省钱,买个补品,还要把盒子卖掉……:,,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买活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买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买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买活》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