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玻璃工坊(二)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问鼎第四十八章 玻璃工坊(二)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刘山君与众人稍稍休息了一会儿,便开始烧制第三炉玻璃,这一炉玻璃将是正式产品,刘山君准备用来打开“市场”的,所以刘山君便命人搬来提前准备好的模压器。
其实这所谓的压膜器说起来很“高科技”,但其实就是用熟铁制造的简易工具,是刘山君几天前画好了图样,命冶炼工坊赶制出来的。
至于用模压器模压玻璃的技术,其实也不是很难,就是在上面抹上一层原料,这种原料是用桐油调和的木炭粉末,用处是防止铸模和玻璃黏合。
当一个坩埚的玻璃液倒入退火通道降温后,就可以将一些玻璃液被倒入铸模。
此时刘山君站在后面,看着罗大眼带人在前面操作,前面两炉玻璃都是刘山君带人操作,罗大眼经过“现场学习”,已经记下了所有的工序,这份学习能力也是很可以的,刘山君对罗大眼也是高看了一眼。
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第三炉玻璃液顺着退火通道流了出来,刘山君见状提醒了罗大眼一声,罗大眼急忙便对几个兵丁说道:“快压下铸模压具!”
几个兵丁也是操作了三次,算是熟手,不过使用这个模压工具还是第一次,于是便按照刘山君教授的办法,将模具压下,迫使玻璃液体在模压器中成型。
“嗯,不错。”
此时众人虽然很紧张,但是却没有出错,刘山君见了也很是满意。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待模压器中的玻璃冷却后,一个圆形玻璃瓶就做出来了。此时众人都围在旁边,看着玻璃瓶啧啧称奇,众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瓶子,而是白花花的银子,是广鹿岛的生计,也是刘山君朝思暮想的军备和钱粮!
此时这个透明的玻璃瓶放在桌子上,在刘山君眼中,这样的瓶子其实很普通,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放在后世估计也卖不上什么高价。
可是在眼下崇祯年间,这种成色透亮、没有气泡的玻璃瓶却是罕见的珍品,完全可以以高价卖出。如果运到北京城售卖,估计一千两银子都有人要!
不过在登州府的话,刘山君估计价格不会那么夸张,充其量一、二百两银子顶天了,而且还多是有价无市,毕竟登州府虽然是府城,有钱人和达官贵人却比不得北京、南京等地。
就在这时,刘山君拿起玻璃瓶仔细观察,发现玻璃瓶的壁里有零星的小气泡,虽然不是很明显,如果不是仔细观察,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但是刘山君却还是叹了一口气,因为有这些气泡存在,虽然美观上不是什么大问题,依然能够卖一个好价钱,可却会让玻璃瓶变得脆弱,容易破裂。
将玻璃当场商品来卖的话,这些小气泡也许不算问题,可对于刘山君准备攀登的科技树来说,却是很严重的问题。
将来制作光学玻璃,进而制作火炮瞄具、望远镜,里面连一丁点的气泡都不能有,军事装备质量优先。所以现在就要打下基础,决不能在技术上有所欠账。
于是刘山君和罗大眼讨论了一下,二人仔细回忆了第三炉的整个过程,最后觉得应该是澄清的环节没有做透,这才导致出现了些许的小气泡。
找到了问题可能的源头,刘山君便命人在重新做一锅玻璃热液,并且在里面加大了食盐的投放量。
不过这一炉玻璃制成之后,却让刘山君有些失望,这一次食盐放的有些多了,成品玻璃上的气泡倒是基本上看不到了,却让整个玻璃液乳化,做出来的玻璃瓶变得不再透明,就如同是后世的磨砂玻璃。
“既然是这样,那就换一个思路吧。”
刘山君心中想着,随即命人再次准备原料,又烧了一路玻璃溶液,这一次刘山君还是维持原来的食盐投放量,不过增加了搅拌的工序,试着能不能将玻璃中的气泡搅拌出去。
此时在工坊内,正好有用来砸墙的铁棍。其实说是铁棍,不过是包了一层铁皮的木棍而已。
刘山君命人拿来,然后在玻璃液冷却前不断搅拌坩埚中玻璃热液,直到把玻璃热液中的泡沫尽量搅拌冒出,表面看上去没有泡沫的痕迹之后,这才加入食盐做澄清剂。
当这一炉玻璃成型后,刘山君、罗大眼、董正明等人仔细观察,惊喜地发现这次的玻璃里面彻底看不到气泡了。
刘山君看着这个完美的玻璃瓶,也忍不住大笑起来,随后刘山君便让包天顺安排一部分兵丁驻守在北村,然后让村正秦雨开始去招募人手,自己则叫上了董正明和罗大眼,来到工坊的办事房商量事情。
“肥皂工坊和玻璃工坊已经开始招募伙计,两处工坊的出产也要定下来,对,还有价格。”
刘山君稍稍思索之后,说道:“先说肥皂工坊:肥皂工坊要出产两种肥皂,一种是不添加香料的普通肥皂,一种是添加香料的精品肥皂,昨晚回南台山营垒的时候,我仔细核算了一下。”
“肥皂工坊预计招募一百五十个伙计,按照工序制作原料、混合皂化、成型阴干、包装运输等,一百五十人可分为十组,每组每天就可以生产一千块肥皂,如此工坊每月预计应该可以生产三十万块肥皂。”
“这三十万块的产量中,普通肥皂每月生产二十万块,精品肥皂每月做十万块,如此加上平均到每天的人工等开支成本,一块普通肥皂的总成本也不过五文钱,加了松香的肥皂成本也不过十文钱。”
“至于定价,普通肥皂的售价定在十五文钱,加了香料的精品肥皂售价定在五十文钱,如此肥皂工坊一个月至少可以盈利至少五千两银子!”
董正明和罗大眼开始听到肥皂工坊一个月就能生产三十万块肥皂,都是喜上眉梢,哪怕这是原料充足的最高产量,也是非常可观的。
可是随后听闻肥皂工坊一个月也就是五千两的收入,二人多少还是有些落差。没办法,肥皂的价格不能太贵,否则以此时民间的购买力,就没有多少人能用得起了。
刘山君说道:“肥皂工坊的事情,里正尽快去落实,另外要确定一个主事报给我。”
董正明当即答应。
接着,刘山君说道:“再有就是玻璃工坊,目前玻璃工坊也只需要生产两种玻璃制品:茶具和酒具,至于镜子,暂时不用生产。”
一开始刘山君是准备生产玻璃镜的,可是作为在南台山营垒休息的时候,刘山君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个时代玻璃镜太扎眼了,在自己实力不济的情况下贸然大肆生产,注定会引来不小的祸端。
于是刘山君重新将玻璃工坊的产出定位为茶具和酒具。
“茶具和酒具要做成一套,具体的形制和每套的数量,罗主事自行斟酌就可以了,不过价格都统一定为一百两银子!”
“一百两?”
“对,一百两!”
笑话,虽然此时玻璃制品看上去很高大上,可是说白了,玻璃的原料就是沙子,或者说是沙子之类,几乎没有什么成本的东西。
所以一套茶具、酒具就算再精美、数量再多,一百两银子也是稳赚不赔了。
罗大眼激动的说道:“如此算来,一个坩埚炉一天差不多可以产出十来个玻璃制品,按照大人的意思再建两个,那三个坩埚炉一天就是三十个,一个月就是近百个。”
“如此说,玻璃工坊一个月就能赚将近十万两!”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