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不值得 第二十六章 封家往事(一)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长安闻雪少年时人间不值得 第二十六章 封家往事(一)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封家国公府。
封家世代兵戈之家,自第一代族长封坤带领全族,自辽东半岛上千里渡海奔萧以来,已传四代家主,五世基业。
当时的萧家太祖爷得知消息后,据传说是正在洗脚,听到消息后,没穿鞋就跑出去皇城迎接封家全族,大摆宴席是不用多说的。
宴席之上甚至还拉着封坤的手,当着众臣之面畅谈古时得陇望蜀的典故,大有把封家归萧的意义再往上拔高很多
封坤与整个封家自然是受宠若惊,同时还有对于太祖皇帝如此厚待的感动,常言道:“君以诚待我,我必不相负。我以诚待君,信君不负我。”
君以国士之礼待之,我必以国士报之。
又很自然而然的,封坤与封家,便把自己常年在辽东北地往返时了解到的兵力部署,重镇粮仓都统统告诉了萧家太祖。
后来萧家太祖,乃至后来秦王,改穆王为北地王的数次北伐大业,都是在依据封家当年提供的情报之下。
后来萧家太祖出师未捷身先死,创业半道而崩殂,先在应天府建孝陵,后秦王北伐克复两京又建定陵。
封坤自然而然的是死后以国公礼葬之,又得圣诏陪葬定陵。
这当然不仅仅是当年献图之功,封家第二代家主,封舍利是秦王麾下仅次于那位不知此刻是何处侠客的大将!
在当年克复两京之时,封舍利也是当了右护法的,可以说往前冲的是秦王他们,在后面殿后的则是封舍利。
可以说,如果秦王能够顺利登基,封舍利甚至可以以军功再封一个国公,可是秦王死了,死的无声无息。
那位左护法在此之后淡迹于江湖,而作为封家第二代家主的封舍利自请去秦王的昭陵当一个守陵人。
圣人刚开始不想着同意,后来还是封舍利的叔叔,也就是封坤的弟弟,封仙芝入宫同圣人进行的交涉。
交涉的内容自然没人知道,只是结果就是封仙芝代替侄子继承国公位,也以高龄再次提枪上马,而封舍利便去了昭陵当一个守陵人。
这其中的道理,其实也很显而易见,毕竟封舍利再能打,功劳再大,他也终究是占着一个秦字的。
去昭陵守陵自然是最好的选择,而且自那以后,封舍利便几乎没有回过封家,一直都在昭陵守陵。
再然后封仙芝的事情就都知道了,可杀可不杀的情况,李穆天下了狠手,一个斩立决让穆王系同封家,可以说是结下了一段死仇。
本来所有人都会以为,在昭陵已经为秦王守陵很多年的封舍利,再怎么样也回去为自己这个亲叔叔,毕竟国公的位置只有他来做,封家才能更快强大,也能讨一个公道吧?
但事实呢?封舍利也只是在此后数年里唯一一次回了一趟封家。
封仙芝的小儿子封堪当时很激动,因为他和所有人都觉得的一样,封舍利就是来继承回国公位子,为自己的父亲去讨回一个公道的。
但事实却打了他,包括整个封家那些族老们的脸,封舍利只是回来了,却还是要走的,临走之前,他钦定了封家的国公爵由封堪继承。
之后把封仙芝的尸体也带走了,是要葬在昭陵,本来封家全族是反对的,他们是都想着将封仙芝也葬在定陵。
毕竟你秦王功劳再大,不也就是一个秦王吗?葬在你昭陵,怎有葬在太祖的定陵给家族带来的利益大呢?
这是怎么算,封家也算不明白一个账,而封舍利对此,也只是淡然一笑,随后给了一个看起来,不怎么像是解释的解释。
忠骨无路哭昭陵,人生何处不青山?
迫于封舍利强硬的手段和当年能够屡次先登的武力值,封家上下也只是能够在言论上反驳,而封舍利的态度却很坚决。
所以大家也都知道的,道理再大,也大不过更大的拳头不是?很合理的,封仙芝的忠骨被封舍利葬在了昭陵。
而封家至此,似乎已经注定了落没的结局,毕竟你封家一个秦字号的也就算了,还有一个兵败的忠骨埋在昭陵?
这是什么意思?
当今圣人可从来都知道这长安城的任何事情像这种忠臣埋骨之事,更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但就当整个封家已经接受了落寞的事实和准备对于穆王看似讲理却又不讲道理的行为忍气吞声后。
圣人的秘旨到了新晋国公,封堪的书房。
封堪在跪迎秘旨以后,自然是马不停蹄的前往了那座大明宫。
至于再往后的事儿?
下一章说。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