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其实这几天在朝堂上,便已经有人从各种角度抨击大明钱庄,其中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与民争利”。
说到底还是大明钱庄即将开展的放贷业务,触动了某些世家大族的利益。
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借贷行为。
《秦律十八种》记载:有罪以赀赎及有责(债)于公。
这里的“有责于公”,指的就是民众向官府借贷,这在当时是比较普遍的。
毕竟古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种地毕竟是靠天吃饭,抵抗风险能力较低。
一到年节不好时,农民没有收成,很多人家连饭都吃不上。
如此下去,就只能靠借钱度日了。
古代的民间借贷,根据借贷时担保方式的不同,同样分为信用借贷和质押借贷。
可是人们都已经开始靠借钱为生了,又哪会有剩余财产来作为抵押呢?
因此信用借贷逐渐成为古代最常见的借贷方法。
很多人会奇怪,难道出借人就不怕,别人拿着他的钱逃跑吗?
这主要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信用借贷的双方,大多是经济实力相差悬殊之人。
那些有能力向外出借的,基本上都是社会地位崇高的贵族,而且与官府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他们对于普通小民来说,具有天然的震慑力,欠了钱后不敢不还。
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贫苦的百姓出门基本靠走路。
一天根本走不了多远,还没来得及逃跑,就会被抓回去。
最为关键的是,户籍制度的约束力很大,人们想外出必须向官府申请。
如果没按照规定走了,那就是黑户,被发现后果更惨。
如果欠钱的人实在还不上钱,出借人会用自己的势力,强硬逼迫借贷人以土地、房屋,或人身作为抵押,最终转为质押借贷。
质押借贷则是根据“质”的不同,分为物质和人质。
所谓的物质是指以财产作为担保,来向别人借钱。
据《后汉书·梁冀传》记载:东汉外戚梁冀为人积善钻营,经常收集富商们的信息,然后去强行借钱。
他发现富商孙奋家中颇有钱财,就带着几匹马来到孙家。
随后梁冀要把几匹马抵押给孙家,同时借走五千万钱。
孙奋当然不愿意,只答应借给他三千万。
最终梁冀恼羞成怒,以莫须有的罪名抄了孙奋的家。
这是史书上有记载的,最早质押借贷案例。
虽然借贷人利用强权,将出借人害得家破人亡,不过这也说明质押借贷早已有之。
如今最有资格利用强权的大明皇室是出借人,面对把官员当韭菜的朱元璋,又有谁敢多欠钱不还的老赖呢?
唯一的破局办法就是,不让大明钱庄开展放贷业务。
想到这里,朱棡便将自己今天和朱标讲的那些话写成了奏本,打算明天上朝时怼死那些不开眼的官员。
在做完这一切之后,朱棡便在谢钰儿的服侍之下沐浴、更衣。
随后搂着媳妇一起探讨起了,昆字究竟有多少种写法。
晨曦透过云层,洒在宏伟壮观的皇宫之上。
朱棡身着华丽的官服,与其他文武百官一同前往朝堂。
皇宫的建筑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宽广的庭院中。
红色的墙壁、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
走进皇宫的朱棡,此时感受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长长的廊道两旁,站立着威武的侍卫。
他们身姿挺拔,目光炯炯,守护着皇宫的安全。
沿着廊道前行,朱棡来到了朝堂前的广场上。
此时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众多的文武百官,他们身着各色官服,三五成群地交谈着。
朱棡放眼望去,只见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官员们有的在讨论国家大事,有的在交流着彼此的见闻,还有的在互相寒暄问候。
他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嘈杂的声浪,回荡在皇宫的上空。
在这片人声鼎沸中,朱棡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也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重任。
随着一声悠扬的钟声响起,文武百官们纷纷停止了交谈。
他们整理好自己的官服,有序地进入朝堂。
朱棡也跟随着众人的脚步,走进了庄严肃穆的奉天殿,开始了新一天的朝政。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随着王景弘的一声大喝,在场的文武百官这才发现,今天坐在龙椅上的竟是朱标。
虽然在监国期间太子代理朝政,但仍然处于“臣”的地位。
通常在龙椅下方,会设有太子的座位。
毕竟按照传统礼节,太子不能坐在象征皇权的龙椅上。
就在诸位大臣疑惑不解时,王景弘从袖子里拿出一份诏书。
“天子诏,跪!”
除了知道内情的朱棡之外,在场的其他人,闻言顿时跪在了地上。
王景弘清了清自己的嗓子,随即便开始宣读诏书内容。
“最近皇后生病了,咱因为担心妹子的身体,实在是无心朝政。
特命太子监国,有什么事情,你们向他汇报即可。
大明江山迟早要交到太子手中,在监国期间咱特批标儿坐龙椅,钦此!”
在听完朱元璋用大白话写的诏书之后,在场的文武百官不由得面面相觑。
前段时间关于蓝玉、晋王的一些流言,一直都传得沸沸扬扬。
卫国公邓愈、宋国公冯胜,以及德庆侯廖永忠这些晋王党,基本上都成了被人架在火上烤的对象。
这导致魏国公徐达迟迟无法提筹备婚礼的事情,毕竟大明的开国六公三位都倒向晋王,恐怕会酿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尤其是这件事情,还涉及到了鄂国公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就变得更加敏感起来。
如今随着朱元璋的这道圣旨,之前的一切流言,都在瞬间不攻自破。
原本还打算在朝堂上继续抨击大明钱庄的官员,顿时被吓得面如土色。
谁都知道朱标和朱棡两兄弟,好得都快穿上一条裤子了。
甚至有传言说,太子在监国期间曾经半公开地讲过,“晋王说的话,就等于是本宫说过的话!”
再加上刘伯温之子刘琏、江夏侯周德兴之子周骥、义惠伯刘继祖之子刘琦,都直接或间接死在朱棡手上。
如今太子重新恢复监国地位,这时候冒险得罪晋王殿下,基本和找死没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