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哗然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汉之魂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哗然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在入冬的季节出钱粮征兵效果更加好,京畿之地主动报名的青壮年突破三十万。
镇抚官和宣传员带着少年火枪手登记造册,还是采取尽可能收下家中超过两个男丁的办法选体格健壮的良家子。
最后收了三万六千人,录取比例接近十选一,由此可见这些主动从军的良家子整体素质该有多好。
这些人拿到粮饷意味着三万余户老百姓的日子会直接得到改善,更加有利于京畿之地的长治久安。
以前“红旗军”收留青壮年从军、做随军杂役基本上都是采取移民的办法安置家小,现在换了章程,此次在京畿之地招募的新兵不再鼓励移民。
但是军属的优待一个也不能少,这样做了更加会让太多京畿之地的升斗小民感觉到追随“红旗军”的优越性。
因为老百姓基本上没有高大上的追求,心里装的无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当他们眼睁睁看到邻居家有儿子成为“红旗军”之后。
不仅仅每个月能够得到粮饷,家人还可以拿着粮本购买平价粮食、低价海鱼罐头、畅销酒,还能够得到“四方钱庄”的体面工作……
一年半载时间过去,整个京畿之地的老百姓会愈加渴求成为“红旗军”家属,黄汉的势力范围应该是全覆盖京畿地区。
用不着藏着掖着,以后征兵地区军属不存在被流寇祸害这样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之时,都无需让他们背井离乡进行移民,除非自己主动报名要求换新环境。
五湖四海都有“红旗军”家属对黄汉更加有利,明年设法去南直隶宣传,争取在扬州府、应天府、松江府、苏州府……留下种子。
走马上任的黄汉没有直接去山海关,而是率领十几个亲卫一百余少年火枪手,选拔了三百武力值名列前茅的不夜城警卫转为正兵直驰天津卫。
与此同时,东江镇、蓟镇、辽镇、登莱诸将都要赶来天津卫集结,等候征虏大将军的下一步指示。
出狱后,杨一鹏从长子杨昌朝口中得知了自己能够留下性命完全是东平侯用计的结果,现在又是得到东平侯举荐才成为天津兵备道。
能够留着有用之躯投身于灭亡建奴的五年平辽大计划,杨一鹏激动得老泪纵横,他暗自发誓竭尽所能,争取为“红旗军”打胜仗做好后勤。
杨帆表字昌朝,乃是杨一鹏的长子,家中突遭变故后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对黄汉感恩戴德,他准备带上四个家丁主动投军跟父亲商议。
杨一鹏得知儿子准备追随征虏大将军做一马前卒,没有认为他有辱斯文,而是鼓励儿子融入“红旗军”争取立下军功。
“红旗军”不仅仅招收升斗小民,也欢迎大明读书人投笔从戎,杨帆得到了随军主簿的文职,军中如他这样的仕子已经有不少。
经过郑秀娥出钱粮组织大量人手修补,架设水泥钢筋混凝土桥梁,京师到达天津卫的官道有可能拥有大明最好的路况。
黄汉率领人马没有急行军因此不会朝发夕至,在第二天傍晚进入卫城。
天津巡抚贺世寿、兵备道杨一鹏、天津总兵官巢丕昌、东江镇总兵官黄龙、登莱兵备道孙传庭、深弥岛副将毛承禄、广鹿岛副将尚可义。
龙武水师参将黄勇、薊镇总兵宋鹏飞、福建杨大年,山海关总兵憨子、宁远副将杨汉威等等已经等候多时。
有了生杀大权,有了人力、物力、财力和无与伦比的武力,是时候从根本上解决大明兵无斗志的根本问题,坚决铲除导致军队军阀化的弊端——家丁制度。
翌日,携天子剑的征虏大将军召开了第一次大会,监军大太监郑之惠宣读了圣旨过后,辽国公、征虏大将军、辽东文武双经略接受文官武将叩拜。
这种大仪式下依旧使用朝廷礼仪,“红旗军”中轻易不会这样搞,这一次举行得如此隆重还是杨一鹏和郑之惠、贺世寿、孙传庭商议后张罗的。
在太多士大夫眼中都认为礼不可废,征虏大将军第一次召集文官武将议事进行战略部署,总要给所有人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
仪式过后,黄汉进行类似于就职演说般的讲话,强调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即日开始按照实际兵额点验辖区的所有人马造册。
以后全军执行“红旗军”已经形成规范的纪律,所有的将士们都按照品级和上官批示的公文在就近的“四方钱庄”领折色,在“红旗大粮行”领本色。
薊镇、宁远、山海关、辽南人马早就如此执行无异议,东江镇黄龙、毛承禄、尚可义等等还算镇定,登莱、天津卫的将领一片哗然。
黄汉铁了心要把隶属于自己指挥的人马都变成“红旗军”,这一次绝不容情,根本不管登莱、天津卫的将佐愤愤不平。
他紧接着宣布了取消给将领家丁发饷的旧制度,言明所有的兵丁只有一个发饷标准。
各将领的家丁经过重新考核后打散归入各营伍,具备能力和作战技能者会给予伍长、小旗职务,通过文化考试者可以酌情给予正副总旗官、拭百户、百户官的职务。
这一招约等于要了不少将佐的命,连黄龙、毛承禄、沈世魁、尚可义、尚可进等等东江镇将领都接受不了,天津卫的将领那就不用说了。
天津总兵官巢丕昌自认为是地头蛇,手里有三百余家丁,麾下有两千多人马,居然敢当场发作,全然忘了他屁股不干净吃了六成空额。
他大声道:“大将军,下官训练几百敢战的家丁实在不容易,岂能拱手让人?下官无法在您手下当差,还请您高抬贵手,下官请求调离。”
前车之鉴,想当年在宁远搞整编之时反对者都没有被黄汉刁难,都携家带口带着私产离开了宁远。
如今巢丕昌还在想惹不起躲得起这样的好事,他认为凭借手里的三百多铁甲家丁,凭借手里积攒的十几万两家当,到哪儿都能够混得风生水起。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