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农业学某寨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抗日保安团第一百七十七章 农业学某寨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会议结束之后,郑卫国又和李震安等人商讨起根据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来。根据地现在不是很缺粮,因为在33师控制的平汉铁路以西有大量的农田可以耕种。 历次战斗也缴获到了不少粮食。像在太原兵站里面就弄到了数量惊人的日式咸菜,可惜大伙儿吃不惯这东西,只能做成包子馅“强迫消费”。现在早上晚上都吃这个,大伙儿都吃腻味了。 可缴获的粮食总有吃完的一天。33师主力、地方部队加上冀西游杂武装都超过两万五千人了,再加部队里面的骡马,每天至少也要消耗六万斤以上的粮食。 至于耕地虽多,但大都在根据地外围,高产田几乎全在平原地区。这些地方面对日军大举压进时很难保住,而且日军反复袭扰也会给农业带来非常大的伤害。到时候别说养活部队,恐怕连乡亲们自己都难吃饱。 李震安叹了口气,说:“师座,您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可问题是怎么才能解决?” 郑卫国说:“开山造田!” 李震安一愣,摇头说:“山里面就那么一点儿土地,连山民们自己都吃不饱。再说了,那些地方,旱灾涝灾十分严重,另外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也经常发生。我们前次准备修水库,就是因地势不稳才不得不放弃。” 郑卫国说:“所以才要改,要把山坡全部改造成梯田!” 李震安说:“梯田我们这儿以前也搞过,但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恕我直言。单靠您的生产建设兵团是绝对做不到的。” 郑卫国一度曾对生产建设兵团和工程建设兵团抱以极大的希望,但他渐渐发现这些士兵或者说是工人的积极性并不高。后来129师派了一些地方干部过来帮忙发动宣传,总算有了点儿起色,但也只能说一般,远不能跟历史上的生产建设兵团和铁道工程兵相比。 王达嘿嘿一笑,说:“我早就说过,这个法子行不通!当年我们在鄂豫皖搞过,上下不讨好,最后白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郑卫国笑骂道:“去,你少给我兴灾乐祸!看来这条路暂时是行不通了。所以我想到了另一个办法!” 李震安、王达等人齐声问道:“什么办法?” 郑卫国说:“组织村民们自己去干!” 两人异口同声道:“这绝对不可能。没人会干的!”在他们看来,要肯干的话,几百年前就有人这么干了,何必穷到现在? 郑卫国说:“如果改造好的土地都归村民所有呢?”谁都知道这个年代土地对于农民的诱惑力。绝对是百试百灵。 李震安和王达闻言一震。一下子陷入了沉思。郑卫国认为自己之前的设想失败。一是宣传、组织、管理等工作没有跟上,第二就是人的私心作祟。干多干少一个样,肯定有人会偷懒。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最后大家全成了懒汉。 某疆的生产建设兵团为什么能搞起来,因为他们本来就是纪律严明的部队。铁道工程兵也是一样。可这些条件郑卫国的生产兵团还不具备,除非他舍得把主力部队调过来掏沟种地。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就只能另找一条路了——农业学某寨!现在当家人也给找来了,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工具、设备、物资都可以由根据地供应。郑卫国就不信了,某寨做得到的,平安县就搞不出来?不仅要搞,而且还要搞得比某寨更好! 李震安有些惊疑不定,说:“师座,这事儿能成不?” 郑卫国肯定地说:“能!” 正说着,门外来了两人。一位戴着眼睛,是北平某大学的建筑学教授;另一位头戴白毛巾,脚踩黑布鞋,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正是从昔阳请来的陈荣贵陈英雄。 郑卫国说:“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王达笑道:“不用!这两位都是我们这儿的名人,这位是北平中国大学的程教授,这位是生擒鬼子的陈壮士。” 陈荣贵憨厚地笑了笑,倒是程教授有些尴尬。因为他虽然有名,但并不是靠他的专业知识出名的,而是他刚到根据地就出了一个大丑。 程教授当时在路边看大家干活儿,正好看见一头馋嘴的毛驴偷吃路边的荞麦。他想提醒大家注意,可他既不认识毛驴,也不认识荞麦,只好喊道:“不好了,不好了,动物吃植物啦!” 这一喊不得了,别说耕地的农夫,就连程教授的学生都笑喷了。从此以后,根据地的军民口口相传,他就彻底出名了。 郑卫国说:“好,既然大家都认识,我就直接讲一讲我的计划。” 他的计划就是请程教授(他虽然不认识毛驴和荞麦,但专业领域并不差)从工程学上拟定好方案,然后由陈荣贵同志带队施工。他手下的工人都是根据地收留的失去土地的流民。郑卫国承诺新修出来的梯田全归村民们所有,所以这些人都非常高兴,决定跟着陈英雄大干一场。 只要这个村子建设成功,郑卫国就会以此为蓝本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复制,把冀西山区变成敌后根据地新的粮仓。 李震安他们听了这个计划之后都非常神往,因为这是这个时代闻所未闻的事情。王达眼睛一亮,忍不住说:“师座,这个工作就交给我!” 郑卫国嘉许地点点头,说:“好,以后你就以常务副县长的身份兼任生产建设兵团总指挥,负责协调处理相关事宜。程教授则是总程师,任何施工方案都要经过他的批准。至于具体怎么建设就由陈壮士带人上!” 三人互视一眼,忙答应下来。郑卫国见这件事情终于有了眉目,心里也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事情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提前打好基础总比坐吃山空要好。 从现在算起,再过一年零三个月,甚至更早,日军就会重新围攻晋东南。冀西临近平汉线,自是首当其冲,外围根据地说不定会全部沦陷。再过三年就是敌后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粮食将成为军民能否生存的命脉。 只要一年之内能有小成,哪怕只多个几十万斤粮食,也能大大缓解根据地的压力。三年之内如果能有小成的话,四二年及以后的灾荒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至少不会像历史上一样,饿得坐都坐不起来,只能躺着开会。 郑卫国笑道:“好!那就预祝你们马到成功!你们在一起好好聊聊,我还有些事儿,先走一步了。” 过些天,他就要去天津一趟。冯锟在那边发展的不错,并且已经囤积了不少物资,只是没有合适的渠道,不敢运回来。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机密的事情也需要他亲自去处理。所以,他必须抓紧时间在走之前把根据地的事情安排妥当。 下一站是平安县希望小学。这所学校是去年年底才建起来的。老师都是33师聘请的文化教员,平时既要给孩子们上课,还要给战士们补习文化。不过行军打仗的时候,很多教员身体素质不行,就没有随队出征。 郑卫国抽空编写兵法的同时,还把前世的汉语拼音给整理出来了。这东西应该可以帮助战士们快速脱盲,所以他决定先教给文化教员,再由他们去普及。 来得晚了一些,学校已经放学了。孩子们正三五成群的往回赶,有的还模仿战士们,一边走一边喊一二一,架势十足。 柱子说:“师座,这些娃儿可都是好兵苗子。要是从小训练,以后一定不输给鬼子!” 郑卫国笑了笑,说:“我宁愿等他们长大的时候,鬼子已经被赶出中国了。战火就留给我们这一代人!” 两人边说边走,很快到了学校,没想到老师们都走光了。郑卫国有些无奈,说:“来晚了,这可怎么办?” 柱子说:“要不到宿舍去找!”因为到根据地来的知识分子很多,根据地就专门为他们新建了一批集体宿舍。就在七里坝靠北的地段,坐北朝南、冬暖夏凉,是这一带最好的生活小区。 郑卫国说:“那好,争取今天搞定,明天还有一大摊子事儿呢!” 两人去了之后才发现,这里住的可不光是教员,还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人才,算是根据地的人才公寓。由于大伙儿来得时间都不长,彼此之间不熟悉,想要问个人都麻烦。 柱子说:“师座,我知道芷兰教员住在那儿,要不我们先去找她?” 郑卫国心想这丫头学过英语,应该很快就能学会,就说:“好,你前面带路!”两人很快到了一眼窑洞前,敲开门一看却是一个不认识的男青年。 青年明显是刚来的,连郑卫国都不认识,说:“你们找谁?” 柱子说:“我们来找张芷兰张教员!她不是住在这眼窑洞里面吗?你又是谁?” 青年一听张教员,脸上闪过一丝不屑,说:“哦,你们说的是那个汉奸妹妹啊!她呀,早就被学校开除了,你们上别处去找!”说着伸手就要把门掩上。 郑卫国二人吃了一惊,忙拦住说:“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那张教员现在在哪儿?” 青年不耐烦地说:“她现在又不是教员了,去了哪里我哪儿知道!你们就别堵在门口了,我还要备课呢!” 两人悻悻地松开手,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抗日保安团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抗日保安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抗日保安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抗日保安团》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