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老将身死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崇祯十五年第670章 老将身死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噗碌~~~”
两只鸽子先后振翅而飞,在空中盘旋了两圈,确定方位之后,往喜峰口飞去--只所以用两只,乃是为了防止意外,毕竟鸽子不是人,加上天气多变,大风大雨,草原上又多鹰隼,飞在空中的鸽子也有可能会失踪。
“走!”
放飞了鸽子,四人立刻上马,准备离开。
不想升空的鸽子却是惊动了一队路过的蒙古侦骑,他们包抄而来,正和董朝甫四人撞见,更不巧的是,这一队蒙古侦骑,竟然是他们上午在都山口遇见的那一队。
双方再一次打了一个照面,董朝甫知道,再不能用上午的托词做掩护了,不止是因为升空的鸽子已经引起了蒙古侦骑的怀疑,更因为他们四人原本的说词是往东,但现在却出现在了北。
“杀!”
董朝甫当机立断,毫不犹豫的就举起了短弩,扣动扳机。
噗!
弩箭激射而出,准确的将一名正试图张弓的蒙古侦骑射落马下,其他蒙古侦骑呼嗬着,或张弓或拔刀,向他们四人围了上来,夕阳之下,只见他们一个个都是气急败坏,显然是在为上午的欺骗而愤怒。
“杀!”刘渠三人也都已经拔出了长刀。
战马交错而过,刀光闪烁,血雨闷哼中,有蒙古侦骑落马,而董朝甫四人顺利的冲出了包围圈--夜不收都是从大明骑兵精锐中选拔出来的,论近战能力,一点都不亚于建虏八旗,虽然人少,只有四个,但十几个蒙古骑兵却也是拦不住他们的。
虽然冲出了包围,但危险并没有过去,蒙古骑兵在后面紧追不舍,同时放出信号,有更多的蒙古骑兵向董朝甫他们追击包抄、甚至是在前方堵截开来。
追击中,蒙古骑兵不停的放箭,刘渠他们用弓箭还击,而抬目四望中,周围的蒙古追兵越来越多们,从几十骑变成了百骑。从喜峰口到青龙河,本就是深入虎穴,此时的险境其实也并不出乎意料。
“噗!”刘渠的战马忽然中箭,一声长嘶,奔跑了两步之后,重重摔在地上,马上的刘渠猝然落地,虽然没有受伤,但失去了坐骑,无法继续前行了。
董朝甫他们急忙勒住战马,试图救援。
“快走!不要管我!”
刘渠已经翻身而起,拔出了腰间的长刀,一面准备迎击追兵的砍杀,一边冲着董朝甫大吼。
此时的情势已经是九死一生,一路向前冲杀,或还有一线希望,但如果停下来救助刘渠,则必死无疑,这一点,无论刘渠还是董朝甫,都是心知肚明,刘渠知道自己必死,因此不愿意连累同袍,尤其董朝甫还是他的长官,如果为了自己这样的一个小兵,害死了参将,九泉之下,他也难以瞑目。
救还是不救?两个年轻夜不收看向董朝甫。
董朝甫抬眼四望了一下,发现有蒙古骑兵从四面向这边奔驰过来,纵是舍下刘渠,今日怕也是难以突出重围,虽然夜不收的第一个要则就是传递消息第一,同袍受伤不能战时,要果断舍弃,甚至是要主动为同袍“解除痛苦”,以免同袍为敌人所得,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今日,在两只鸽子已经飞向喜峰口,敌人四围,看来已经是不能幸免的情况下,董朝甫平生第一次决定,抛弃“夜不收准则”,于是他毫不犹豫的拨转马头,返身冲了回来。
“参……你,怎么回来了?”见董朝甫返回,刘渠不喜反惊。
董朝甫却已经勒马跳下,手中挽起长弓,瞄准即将追到的蒙古骑兵,声音冷静的说道:“今日……就死在一起吧。”
嗖,一箭射出,如流星赶月,利刃穿石,即将冲到面前的一个蒙古骑兵被他射出的重箭连人带马钉死在当场。战马悲鸣之中,惯性冲锋,重重摔着董朝甫面前。
其他追兵都是大惊。
而同时,另外两个年轻夜不收也已经是返了过来,跳下战马,用手中长刀和小盾格挡追兵射来的乱箭,保护董朝甫。
刘渠已知董朝甫的心意,眼中泛起泪光的同时,他大喝一声,猛的向前越出,挡在队伍的左侧,弓起马步,手中长刀狠狠向前挥出,将一名从侧面冲锋而来,试图用马刀削取他脑袋的蒙古骑兵斩落马下……
乱箭,刀光。
蒙古骑兵追上来,将他们四人围在中间,乱箭而射,初时刘渠三人尚能遮挡,但很快就支撑不住,三人先后中箭,尤其刘渠,胸口后背中了六七箭,鲜血浸透了袍子,已然是不能活,但他却依然凭借着最后一口气,屹立不倒,护卫着董朝甫,摇晃之中,他衰弱地对董朝甫说道:“参戎,对不起,是我连累了大家……”
而董朝甫也中箭了,不过他宽袍里有鳞甲,因此受伤不重,听到刘渠的话,他老眼里泪水滂沱,声音却依然冷静:“好孩子,不怨你,我们为大明,死而无憾。如果有来生,老夫再带你们吧。”
说着,他猛地将手中的长弓掷出,又取出怀中的千里镜,扔在地上,奋力踩碎,最后拔出长刀,从刘渠三人的人形盾牌之后闪了出去,独自一人,双手持刀,嘶吼着:“将军断头,勇士捐躯,就在此时~~”
如同是千军万马之中的逆流,向围在四周的蒙古骑兵杀去。
“抓活的,抓活的!”
一个穿着建虏样式甲胄的蒙古将领大声的喊,他已经看出,这个老头乃是这四个明军的头,于是蒙古骑兵不再放乱箭,而是冲将过来,围住董朝甫,有人使长刀,有人使套马的套杆,想要活捉董朝甫,还有人呼喊,要董朝甫投降,但董朝甫的强悍超乎他们的预料,长刀挥起处,连续将两个蒙古骑兵斩落马下。
见董朝甫不可降,蒙古兵都是怒起,不再试图活捉,围住董朝甫,连续猛砍急刺。
董朝甫大呼而战,但终究是寡不敌众,在又砍倒一个敌骑的同时,他的头上连中两刀,一刀在后脑,一刀在脸上,鲜血喷涌而出,模糊了他的眼。他大叫一声,倒了下去,手中长刀抛得很远,他挣扎着仍然想要爬起来作战,但双手无力,耳膜里听到的刀剑声和喊杀声越来越远,像做梦一样,整个人模模糊糊的飘了起来,半梦半醒之中,仿佛看到了一个身穿绯色官袍的文官正威严的望着他,喝道:董参将,还不快起来?!又仿佛是看到了那年那月京师的大雪,他一身囚衣,跪在刑部衙门前的雪地里,嚎啕大哭,又仿佛是看到了菜市口的刑场,一个人被捆在刑台上,面对汹汹的百姓,泪眼道: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在董朝甫之前,刘渠就已经倒地,不过他并没有死去,他挣扎着向董朝甫的方向爬去,心底里依然是要卫护老参戎的念头。
见他还没死,蒙古骑兵乱箭而射,刘渠爬出去五六步,终于是不动了,背上的箭如刺猬一般,鲜血浸透,还有许多箭落在他的周围,深深插入土中……
九月十九,皇太子朱慈烺行到玉田。
去冬建虏入塞之战,玉田虽然小城小地,但却顽强抵抗住了建虏狂风暴雨般的攻击,战后,阎应元和玉田知县张棨都受到了嘉奖,而蓟州防线的建立将玉田至于和蓟州相互呼应的地位,同时也是拦阻建虏大军从玉田走三河的桥头堡,因此,今春以来,朝廷拨下重金,对玉田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加固,同时增加驻兵,调原马兰峪总兵白广恩为玉田总兵,加强玉田的防守。
朱慈烺到玉田城下时,知县张啓和白广恩出城十里迎接。
去冬之战时,知县张啓表现上佳,阎应元回到京师后,朱慈烺曾经向他详细询问玉田之战的经过,阎应元对张啓颇有赞赏和推崇,朱慈烺也想要重用张啓,不过因为张啓担任玉田知县尚不足三年,不到调任升职的时间,加上玉田地位重要,换一个父母官怕是不如张啓更了解情况和胜任,因此朝廷虽然嘉奖张啓,但并没有将张啓高升调任----明末之时,虽然有很多城池失守,但知县守城,却能击退建虏入塞和流贼侵扰却也是不胜枚举,最有名的当属山东淄川知县杨蕙芳,面对建虏大军攻城,济南都不能守,但淄川却顶住了建虏的猛攻,保护了百姓,究其原因,就是杨蕙芳提前一年准备,加固城墙,修建了类似于棱堡的建筑,最后击退了建虏的攻城。
张啓之能,或许不如杨蕙芳,但却也是可用之人。
至于白广恩,在去年的潮白河、墙子岭和宣化之战中,表现上佳,立有功勋,不但赎了松锦之罪,被朝廷复为总兵,而且还得了不少赏赐,从马兰峪到玉田,不止是挪了一个位置那么简单,而是朝廷重新认可他为第一线总兵的体现,要知道,上一任玉田总兵可是猛将曹变蛟。
进到玉田城,朱慈烺巡视城防,探查民情,检阅军士,白广恩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全身披甲,竭力在太子面前表现,朱慈烺看过,对玉田城防和白广恩麾下的表现,还是满意的。
“殿下,臣之麾下两千精锐,可当五万兵!”白广恩在朱慈烺面前夸口。
朱慈烺微笑勉励。
历史上,白广恩名声虽然不是太好,先降李自成,又降建虏,更和高杰有诸多冲突,酿长了孙传庭的兵败身死,其麾下兵马军纪也差,不过就战力来说,在曹变蛟之后,除了宁远吴三桂,白广恩也算是一个能排上号的总兵了,因此朱慈烺还是要拉拢重用他。
巡视完毕,已经接近黄昏,正要下城,宁远最新的塘报送到了。
看完之后,朱慈烺眼中的忧虑无法隐藏----建虏对连山驿的攻势,仍在继续,算上今日,已经是第三天了,这和吴甡的预料完全相同,不过有一点意外的是,指挥建虏兵马的并非是多尔衮,而是正白旗的固山额真阿山。
虽然阿山也是建虏宿将,乍看起来,带兵攻打连山驿也算正常,但朱慈烺却隐隐感觉有一点不对,那就是,多尔衮为什么没有出现?
如果说,在这之前,建虏只派出五百人试探性的在连山驿出现,乃是为了试探吴三桂,多尔衮不能出现,因为如果多尔衮出现了,就算吴三桂尚在宁远城中,怕也是吓的不敢支援连山驿了,但现在,当明军坚守不出,任由清军攻击连山驿,一连三天都是僵持的情况下,身为建虏的睿亲王,颇有统帅能力的多尔衮,绝不应该坐视不理,他一定而且也应该出现在连山驿前线啊?
但据黎玉田的塘报,多尔衮并没有出现,不过正白旗的兵马却是不少,从旗帜上看,其精锐主力应该都在塔山。
这不像是多尔衮的作风。
朱慈烺心有不安,他清楚的知道,建虏唯二的两个超级人杰,一个是黄太吉,另一个就是多尔衮,黄太吉会不会如历史上那样,按期病死,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但肯定的是,多尔衮在此次建虏入塞中,一定会扮演关健角色,甚至可以说,建虏入塞的统帅,九成以上会是多尔衮,多尔衮现在不在连山驿,难道是已经回沈阳了?
只凭塘报,朱慈烺无法判断,因此虽有忧虑,但却也是无可奈何,只能静待后续消息的到来。
进到玉田县衙,朱慈烺正准备沐浴用晚饭,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于海忽然闯了进来---于海负责保管机密,但使有紧急邸报或者是军报,不必经过通报,随时都可以直接进入。
“怎么了?”朱慈烺心中一紧,从于海焦急的表情和脚步声中,他已经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寻常。
“紧急塘报,喜峰口发来的!”于海道。
“快拿来!”
朱慈烺腾的站起,从桌子后面绕出来,直接夺过于海手中的塘报,就着唐亮递过来的蜡烛,仔细观看。
“急报,蒙古大军经过青龙河,往西而去,人数在万人以上,极有可能会犯我边关……”
___感谢“不爱会怎样、书友20200201024028755”的打赏,谢谢~~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