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章 信与不信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崇祯十五年第1162章 信与不信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身为三边总督,孙传庭担子重、责任重,还要提防言官的弹劾,因此,除非是闯营和蒙古人开战,公开宣誓归顺朝廷,否则他是不会轻易将粮草甲胄交给闯营的。
但如果闯营公开宣誓归顺大明朝廷,他们流贼的身份,立刻就变成了大明官军,有了关内的援助,沙克沙僧格还会不会大举来攻,就会是一个疑问了。
李岩心中忧虑,他决定,先去见延绥巡抚。
---孙传庭身为三边总督,总督整个西北三边的军务,但具体到三边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各个巡抚负责,而距离白城子最近,主管榆林靖边一代事务的,正是延绥巡抚。
说起延绥巡抚,最有名的当然是前前前任洪承畴了,正是因为在延绥巡抚任上的杰出表现,洪承畴才会一路被提拔,最终变成领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是为大明第一重臣。而洪承畴之后,续任的几个延绥巡抚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今年,新的延绥巡抚到任。
那么,新的延绥巡抚是谁呢?
正是前任蓟州总督,因为建虏入塞获罪,历史上原本被斩首,这一世在隆武帝的营救之下,被连贬数级,到大同担任兵备道,磨炼两年,在隆武帝继位之后,被隆武帝重新启用,任命为延绥巡抚的赵光拚。
在担任蓟州总督时,赵光拚和隆武帝多有交往,通过交往,隆武帝也知道,赵光拚是一个尽心职守、勤奋勇直的可用之臣,只是运气不好,刚刚上任不久,就遇上了建虏入塞,背了历史的黑锅,死于街市,但就其能力和忠义来说,赵光拚都是可用的,因此继位之后,就有意拔擢赵光拚,将他从大同调往西北,加以磨炼,等到李自成身死,西北局势有变,延绥巡抚升到中央之后,便顺势拔擢赵光拚为延绥巡抚。
而在李岩出京的同时,除了给孙传庭密旨,介绍李岩的任务之外,隆武帝也有一道密旨给赵光拚,要赵光拚全力配合李岩。
所以现在,李岩第一个要找的不是孙传庭,而是赵光拚,身为延绥巡抚,赵光拚也是有一定的调拨钱粮的权限的,但甲胄兵器却是非通过孙传庭不可。
延绥巡抚的驻节地在榆林,离着白城子不过两百里,原本三到四日的路程,但不想靖边延绥长城之外,竟一直都有小股的蒙古散骑在游弋,为了躲避他们,李岩三人不得不绕了远路,一天半的路程,足足走了三天,方才看到了延绥的边墙,而当李岩赶到榆林,已经第六日了,而这时,消息传来,在孙传庭统率大军,及时的支援之下,见无机可乘,沃尔都司蒙古五日前就已经从宁夏撤兵了。
听到沃尔都司撤退,李岩亦喜亦忧,喜的是沃尔都司撤了,三边安全了,忧的是,沃尔都司已经撤退,但他答应闯营的粮草辎重还没有着落呢,这种情况下,闯营怕是不会出兵袭击蒙古游骑……
进到榆林,见到赵光拚,李岩将情况一说,听到闯营愿意归顺朝廷,赵光拚大为欣喜,当听到要为闯营调集粮草之时,他却沉思的说道,粮草他立刻就可以调集,但什么时候起运,还要听陛下和朝廷的--虽然闯营已经答应归顺,但毕竟还没有正式归来,这个时候调拨钱粮给闯营,于法不符,也幸亏陛下有密旨,赵光拚才会答应先行筹集,但将粮草运出关外,交给闯营,却不是他可以决定的,此事非得朝廷、或者是他的上级孙传庭同意不可。
李岩知道,此事重大,不能为难赵光拚,于是一边请赵光拚想办法多筹集一些粮草,一边要急急赶往宁夏,去见孙传庭。
“汉泉,我有一句话,你当知晓。”临行前,赵光拚道。
李岩字汉泉。
“大人请讲。”
“只凭你三言两语,就想让朝廷和制台大人相信闯营归顺的诚意,怕是很难的……”
“大人的意思是?”
“闯营需得拿出一定的诚意,最起码,李过得亲自入塞,来见制台大人,如此,才能取信于朝廷……”赵光拚道。
李岩似有所悟。
……
李岩赶到宁夏,不想孙传庭早已经离开宁夏,前往京师了---陛下的旨意,但是沃尔都司蒙古人退去,就要孙传庭立刻进京,因此在沃尔都司退兵之后,孙传庭安排了防务,就急急往京师去了。
李岩本想要追赶,但后续和闯营的联络,仍需要他亲自坐镇,所以他只能写了一份长信,将自己去到闯营的经过、闯营现在的情况、以及他对李过刘芳亮的了解,详细的告知了孙传庭,同时附上了一张自己手绘的白城子的城防地形图,间接说明计划的可行性。
“制台大人,李过刘芳亮虽然是贼寇,但胸中依然有赤子之心,尤其紧守虏我分别,不向蒙虏低头,其残部又多是老兵,有战力,职以为,可招也。”
“他们归顺之心坚定,绝不是作伪。”
“现在他们愿意坚守白城子,此心,可鼓而不可泄啊。”
“沃尔都司既然退兵,最快两到三月,慢则四到五月,他们就会向白城子用兵,时间紧迫,闯营存亡关乎收复河套的大策,望大人速拨粮草兵器,秘密运往白城子,以增强白城子的守御。”
最后,李岩恳求。
孙传庭一路向京师,走到开封时,收到了李岩的来信。
见闯营愿意归顺朝廷,并且同意参与“抛砖引玉”的计划,孙传庭微有些惊异,他没想到闯营会答应的做这样的蠢事,难道流贼也知道国族大义吗?而当看到李岩手绘的白城子的城防地形,以及未来如何改进和布置防守时,他对李岩,忍不住刮目相看,看来,李岩不只有嘴皮子,具体实务也是有一些的。
也由此,孙传庭对李岩的看法大为改观,对这个“抛砖引玉”的计划,也才真正重视起来。
但对闯营是否真的归顺,真的能坚守,孙传庭依然抱有一丝的怀疑,因此他只同意先给闯营调一个月的口粮盐巴和少量的药材,待闯营做出实际的行动之后,再给后续的粮草,至于兵器甲胄,因为事关重大,他仍需要考虑--虽然他心里早就已经明白,李岩所为的“抛砖引玉”的计划,事先肯定已经是经过了当今陛下的同意,但他依然不能轻易点头,不止是因为他身为封疆大吏,掌握三边军政,肩膀上担负着保卫三边边境的重任,他不敢有任何疏忽,即便是面对陛下的圣旨,但是有错,他也会据理力争,而不是委屈服从,更因为他清楚知道,如果计划出了叉子,这个罪责,不会是皇帝,只能是李岩和他两个人承担,李岩一个竖子,死不足惜,但他却不能让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因此,他不得不小心谨慎,严密审查,但是李岩的计划不能水到渠成,他是不会轻易执行的。
从开封到京师,孙传庭一路思索,时不时就会拿出李岩的密信和手绘的白城子的城防图观看。而就在快到京师时,他收到了赵光拚传来的一个新消息,那就是李过已经秘密入塞,进了榆林府,见了延绥巡抚赵光拚,赵光拚说,李过立排众议,不顾闯营其他将领的强烈反对,亲自入关,拜见于他,并向朝廷请罪,看起来不似作伪……
如此看来,闯营是真心归顺,如果闯营真能吸引沃尔都司的主力大军,他六万秦兵出长城,加上土默特人的配合,将沃尔都司的主力歼灭在白城子的附近,并非不可能,一旦沃尔都司的主力覆灭,修墙建堡之事,就不用那么着急,收复河套所需要的兵力和财力,就可以大大减少……
而就在到达京师之时,兵部侍郎、孙传庭的老友张凤翔亲自在城门前迎接,两人见面,寒暄密谈之中,不免就提到了西北占据和收复河套之事。和孙传庭对闯营的怀疑不同,张凤翔却以为闯营流落塞外,已经是穷途末路,即便骗到一些粮草兵器,对他们的困局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善,相反,朝廷只需要付出少量的粮草和兵器,就能换取计划成功后的巨大利益,弊小而利大,还是可以斟酌的。
听完之后,孙传庭不再犹豫。
“给赵光拚令,令他调拨一百盾,两百弓,两千箭,两百长枪,三十副棉甲,交于李岩……”孙传庭写了命令,令人快速传回延绥。
……
京师。
武英殿。
隆武帝朱慈烺慢慢放下了李岩的信。
其实在几天之前,延绥巡抚赵光拚的密奏已经到了京师,朱慈烺也已经知道了整个计划的详情,不过赵光拚的奏疏毕竟不如李岩的亲笔书信这般的直接,看完之后,他忍不住又欣慰--不止是为李岩欣慰,也为李过等人欣慰,虽然在这之前,闯营和朝廷血战,但终究是没有一条道走到黑。
陛下看完之后,李岩的书信又被交给几位军机大臣的手中,几人轮流翻阅。
孙传庭继续禀报。
“沃尔都司蒙古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比建虏和察哈尔蒙古差的远,如果他们出现在白城子的附近,并久攻白城子,臣有信心以六万秦兵,加上土默特人的骑兵,一举围歼他们,再直捣其老巢,将其连根拔起。””
“因此臣才说,此时的境况和过往不同,现在只需要六万兵马即可。”孙传庭道。
“但是沃尔都司蒙古被肃清,三边安宁,重建云中、朔方、五原、西河四城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朱慈烺微微点头。
“臣有罪!”
孙传庭忽然又跪倒了。
朱慈烺一惊:“爱卿何罪?”
其他众人也是惊讶。
孙传庭回:“历来,收复河套有两个难点,第一,找寻蒙古人的主力,第二,战后的固守防御,照李岩的计划,如果闯营真是改邪归正,并且愿意以自身为诱饵,将沃尔都司的全部主力诱骗到白城子,那收复河套的两难就可以迎刃自解!”
“然,要想将沃尔都司主力诱骗到白城子,除了谋略诱引之外,闯营也需在白城子坚守,因此在进京之前,臣不但自作主张的给闯营调拨了一月的口粮,而且还拨了一些兵器,事先并未通报陛下和朝廷……”孙传庭道。
朱慈烺明白了,微笑道:“爱卿快起,此事朕已经知道了。一百盾,两百弓,两千箭,两百长枪,三十副棉甲……爱卿将兵,可真是节省的很啊。”
孙传庭起身:“这已经是臣最大的权限了,即便李过刘芳亮有假,一百盾两百弓。也令他们翻不起大浪来。”
朱慈烺笑一笑,他知道,从孙传庭以下,这殿中所有的朝臣,对闯营归顺的诚心,都是抱有怀疑的,甚至怀疑闯营是诈降,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骗取朝廷的粮草和兵器,在他们看来,贼就是贼,内心不可能再有对朝廷的忠诚,即使不得已投降了,以后也有可能会再一次的举起叛旗,最好的方式还是诛灭,即使不诛灭,也不能交于太多的武器,以免造成祸乱。
但朱慈烺的看法却是不同,除了几个顽固的做惯了贼首的煞星,比如张献忠之类的,其他人都是可以改变的,没有谁天生就是一个反贼,只要能养家糊口,顾的温饱,傻子才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反叛朝廷呢。
只要朝廷之治理好了,天下太平,人人安居乐业,即便有张献忠那样的煞星,也是翻不起大浪的。
更何况,现在是亟需闯营出力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对闯营就更是不能吝啬了。
退一步讲,就算闯营狡诈多变,拿了武器之后不愿意归降,继续盘踞白城子,导致此次计划失败,但以蒙古人的气量,绝不会容许闯营长久在草原存在,闯营两千残兵,反攻陕西已经是不可能了,为了自保,只能和蒙古人火拼,这过程中,他们间接的也是为大明三边减轻了负担,如果闯营逆天,能在塞外单枪匹马的闯出一番事业,朱慈烺倒也祝福他们。
因此,朱慈烺一点都不担心闯营失信……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