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加祥往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罪全书.6第二章 加祥往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h2 class="sub-title-2-c"> 第二章 </h2> <h2 class="text-title-2-c"> 加祥往事 </h2> 这些年吃过的苦,受过的罪, 走过的艰辛无比的路, 历经的风风雨雨,全部化作泪水。 包斩回到了自己在包家村的老屋里。 窗外的母鸡咕咕叫着,树影婆娑,老屋已经很久没有住人了,虽然经过一番仓促的打扫,屋里依旧有着沉闷的气息,被褥都是新的,应该是包支书从家抱来的,其他的东西是那么陈旧,老箱子、老柜子、老式的椅子,一切都保持着离家时的模样。 老屋,是往事的一部分。 如果一个人能回到小时候的家,会有时光穿越的感觉,看到墙上贴着的旧挂历,桌上的语文课本摊开的那一页是《少年闰土》,老式电视机还放在原来的位置,当年爱穿的旧衣服挂在门后,那扇门,多年前的自己曾经进进出出,他觉得有些恍恍惚惚,新鲜而又茫然,陌生而又熟悉。 包斩就是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的。 他从小父母双亡,从来没有见过父母的样子,从来没有过对家庭的任何记忆。 石榴小院的旧时光,伴随回忆漫上心头。这些年,父亲和叔叔种下的那株石榴树长得枝繁叶茂。此时虽是夏季,包斩对这株树印象深刻的却是一年冬天,大雪飞过小村,石榴树孤零零的,他也孤零零地站在落雪的院子里,他和树都沉默不语。 包斩从很小的时候就一个人洗衣做饭,一个人读书写字,一个人入睡。尽管有本族近亲的照顾,但是总感觉孤单,似乎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 这个孩子过早地体会了生活的苦难,这使得他无比坚强。 墙角放着一辆三轮童车,幼年的包斩时常骑在上面,一个人在院里玩耍,仰望天空,盯着那飞过的鸟儿、飘落的黄叶,如今童车早已生锈,看上去令人心酸。 当年玩耍的地方如今已长满青苔。 包斩已经习惯了繁华而淡漠的城市生活,回到家乡,立即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村里所有的本族近亲听说包斩回来了,纷纷前来看望,整个村属于一个家族,屋里很快挤满了亲戚。一个个嘘寒问暖,没有客套,只有真诚。 一个朴实的中年妇女说:“小包,知道你忙,抽空到家吃饭吧,嫂给你炸酥肉,你小时候可喜欢吃了。” 包斩喊了一声二嫂,然后连声答应。 两个儿时玩伴上前让烟,包斩表示不会抽。当年一起捉泥鳅的小孩现在成了而立之年的汉子,憨憨地笑,脸上有了生活磨砺的痕迹,包斩辨认了很久才惊喜地喊出他们的名字。 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和一个拄着拐杖的驼背老头儿走进屋子,众人纷纷让开,老头儿是包家村的老族长。 包斩上前叫了一声四爷爷,四奶奶。 包斩有些木讷,对于人际交往感到恐惧,他本来就是个内向的男人。面对热情的亲戚,他手足无措,只是拿出准备好的礼物分给长辈,四奶奶抱着包斩的头,老泪纵横,一个劲地说包斩从小是个苦孩子,受过不少罪。四爷爷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这个老人口齿不清,包斩只听到几个字:上林,烧纸。 院子里传来汽车喇叭的声音,公安局派了一辆警车来接包斩,包斩如获大赦,趁机从乡亲们的包围中逃了出来。 开车的警察名叫孙大越,办案期间负责给包斩当司机。大越虽然是公务员,但是三十好几了还没结婚,他家里有个瘫痪在床的老娘,卧病多年,为了给老母亲看病,家里已是一贫如洗,还欠了不少钱,他又是个孝子,不愿意把母亲送到福利院,所以都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 随行的还有县电视台的女记者和摄影师,他们打算对“人体蜈蚣”案做一个追踪报道。 车驶出村子,开向乡村公路,路两边是笔直的白杨树,每一片叶子在阳光下都绿得耀眼,树上传来阵阵蝉声,微风轻轻吹过周围金黄色的麦田,牧羊老头儿靠在树下的草地上休息,远处,一辆收割机在地里割麦。 包斩想起四爷爷说的话,路过一个小镇的时候他买了些祭奠用品,香、冥币、火纸,还有一瓶酒。他凭着记忆找到父母的坟地,跪下磕了几个头,然后痛哭了一场。 这些年吃过的苦,受过的罪,走过的艰辛无比的路,历经的风风雨雨,全部化作泪水。 女记者名叫张蕾,在车上对包斩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女记者张蕾说:“那个监控视频,我也看了,有点像电影里的赶尸,您相信赶尸吗?” 包斩说:“当然不相信,尸体是不会走路或爬行的。” 女记者张蕾说:“假如前面那个扛着鱼竿的人是犯罪嫌疑人,跟在后面爬行的是四位受害者,他们为什么不跑呢?” 包斩说:“他们很可能跑不了。” 孙大越说:“现在,疑犯还没落网,案情需要保密,这些,你们电视台不要报道啊。” 女记者张蕾说:“放心吧,我只是好奇,随便问问,咱们县城出了这么大的案子,大家都很关心,等到破案后,这些才会播出。” 孙大越说:“让小包休息一下吧,你留我个电话,有什么事问我也行。” 女记者张蕾说:“好,你给我提供一些爆料,我请你吃饭。咱们接下来去哪儿,回公安局吗?” 包斩说:“我们去找一个目击者。” 那段监控视频中,五个人排成一队,缓慢地前行,最前面的那人穿着雨衣,中等身材,肩上还扛着一根钓鱼竿,身后的四个人也穿着雨衣,如同蜈蚣一样在地上爬,姿势缓慢而奇特,一行人就这样经过了县一中的路口,当时下着雨,监控镜头被雨水打湿,拍摄到的画面有点模糊。 视频显示的时间是凌晨三点,街上空无一人。 包斩想到了一个人,此人叫老杨,在路口开着一家早点铺子,每天三点钟就起床做生意,他很可能目击了当时的情景。 每个学校门口都有一条小吃街,街道往往杂乱无章,一下雨就污水横流,饺子馆挨着包子铺,沙县小吃旁边是兰州拉面,麻辣烫的香味和臭豆腐的臭味一起弥漫,铁板鱿鱼发出的哧哧声混合着鸡排放入油锅的咝咝声。烤肠的机器还在转动,铲子刚刚翻起煎饼馃子,奶茶店里贴满了纸片,上面写着学生的留言。 毫不夸张地说,学校门口聚集着一个人一生中最难忘最美味的小吃。 因为,毕业后就再也吃不到了。 因为,这些都包含着青春的记忆。 加祥一中毕业的学生应该不会忘记当地特色的小吃:糁汤。 糁汤,以山东省济宁市为起源,流行于齐鲁大地的京杭大运河沿岸,说是名吃,外地人其实并不知道。其汤为牛骨头或者羊骨头熬制而成,配以香料、葱、姜,需大火烧煮几个小时,把汤熬成乳白色。碗里打碎一个鸡蛋,浇上滚烫的大骨汤冲开,放上薄薄的熟肉片,再撒上香菜,淋上香油,色香味一应俱全。 这种骨头汤,哺育了勤劳善良、朴实强壮的鲁西南儿女。 老杨糁汤最早就是一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木头棚子,属于违章建筑。棚子上方原先挂着一块招牌,早已被烟火熏得难以辨认原来的颜色,有一年,冬季的大风卷走了半边牌子,现今只剩下“老杨”二字。 后来,老杨租了个小店,店门前有一口大锅,放着几个破旧的木头方桌,小马扎散落一地,老杨是这条小吃街上起得最早的人,每天三点就要起床熬骨头汤。 十年前,这种汤如果不加肉的话卖一块钱一碗,十年后,老杨还卖一块钱。 十年来,房租涨了几十倍,肉价涨了几倍,老杨的糁汤从未涨价。 有人问老杨:“为什么不涨价,是不是傻?” 老杨回答:“涨啥价,来我这里吃早饭的都是些出苦力的人,都是些穷学生,你说涨啥价?” 无论春夏秋冬,老杨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生炉子煮汤。多年前,老杨还是小杨,最早在这里吃饭的是一群出苦力的人,他们在东关火车站干装卸、在建筑工地上打工,还有赶着马车、驴车远途拉货的贩子,吆喝着驴马停好车辆。这群人根本不用和老杨说话,他们只要往小桌前一坐,老杨就端上一碗热乎乎的糁汤,如果天飘着雪花,北风呼啸,喝完这碗糁汤就会大汗淋漓,浑身充满了力气。然后上路,奔向他们的生活。 除了卖汤,老杨还做油饼。这种饼叫壮馍,非常压饿,吃一个饱一天。 油饼要卷上大葱和咸菜,咸菜是老杨媳妇儿腌制的,店里有个大缸,里面腌了满满一缸萝卜条和酱黄瓜,这些都是他家菜地里种的,免费提供。 老杨对钱财看得很淡,他的糁汤店只卖一上午,过了中午他就关门下棋去了。 那一年高考的时候,老杨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到店吃饭一律免费,每人一份油饼一碗糁汤。 高考的两天时间,老杨的店里挤满了吃饭的莘莘学子,老杨的善举缓解了高考的巨大压力。学生向老杨致谢,老杨说:“孩子,别管考上了北大还是清华,以后多回家看看。” 老杨媳妇儿在旁边嘟嘟囔囔抱怨:“这两天免费吃喝,赔了多少钱,拼种(傻瓜)。” 老杨向媳妇儿吼一声:“滚熊蛋,别颠憨(别不听话),一边子去,你落落嘛也(你添什么乱)。” 久而久之,这成了小店的传统习惯,多年以来,每当高考的时候,老杨的店里就会学生云集。据说,在高考这天喝了老杨的糁汤,能比平时超常发挥,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很多家长图个吉利,也来替学生们排队。 有一年,城管要没收老杨的桌椅,不准他在门前摆摊,还动手打了老杨。 这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加祥一中毕业的学生几乎每一个都念及老杨的旧日恩情,有的已经官居要职,市委省委均有人过问此事,城管队长亲自到老杨店门前鞠躬道歉。 警车在老杨店门前停住,包斩下车,和老杨笑呵呵地打了个招呼。 包斩高中时曾在老杨的店里当过学徒,兼职打工,所以和老杨非常熟悉,不必客套。 老杨说:“小包子啊,听说你当了大侦探啦,我忙完再陪你说话,你先坐会儿,都没吃饭呢吧?” 包斩说:“吃饭不着急,我先给你帮帮忙。”他熟练地系上围裙,拿起擀面杖开始擀饼,挑起来放在鏊子上,刷上点油,翻个儿,很快就把最后几个油饼烙好了。 店里客人渐渐地散去,老杨给每人端来一碗糁汤、一张饼。 包斩也不客气,拿起饼,抹上辣酱,这种辣酱非常辣,是山东本地一种叫作“望天猴”的朝天椒腌制而成,然后卷上咸菜丝,夹了一棵小葱,咬了一大口,接着又喝了一口汤,赞道:“这顿饭可比昨天那顿大酒席好吃多了。” 老杨问:“是味儿不?” 包斩说:“真是味儿,还是以前那个味儿。” 吃完饭,孙大越怯怯地问老杨:“你这儿能开发票吗,没有票不能报销。”大越是基层民警,工资并不多,为了给老娘省下医药费,他平时特别抠门,对于这顿饭,他有些犹豫该不该抢着付账。 老杨说:“俺这小店哪有发票,小包子是俺学徒,在这里吃饭还用花钱?” 吃完之后,包斩开始谈论正事,询问老杨在案发当天有没有看到什么异常情况。 老杨仔细想了一下,说道:“那天下雨,我确实看见几个穿雨衣的人,是男是女看不清,不过,他们是走着从我门前经过,不是爬着,你说得也太吓人了,哪有在大街上爬着的?” 包斩若有所思,对大越说道:“看来,是到了路口的时候,那四个人才跪下爬行的。” 孙大越说:“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呢?” 女记者张蕾说:“凌晨三点,他们从老杨门前走过,那几个人为什么不呼救呢?” 包斩说:“如果呼救,反而有生命危险。到了路口再爬行,有可能是故意要让监控拍下来。”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罪全书.6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罪全书.6》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罪全书.6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罪全书.6》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