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临危受命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第289章临危受命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之前也许是没张开吧,毕竟只有十五六岁,有的女子十几岁清丽可人,可有的却正处在相貌的尴尬期。
原先看着只是中人之姿的耿显,却出落得亭亭玉立,如一朵高贵典雅的风中百合。
不由得目光一亮,笑着问道,“最近都在做些什么?”
“回陛下,妾每日除了照顾阿维,就是读书练字,侍弄花草,或者来太后这边坐一坐。”
她气度雍容,看得出来过得很充实,并没有因为刘志冷落便怨天尤人。
“你平常都读些什么书?”
如果换成其他的后宫美人,遇到这个问题,肯定会说一些比较高大上的书籍,以此来抬高身价。
可耿显却很随意地回答,“大多都是些在集市上搜罗的杂书,千奇百怪什么都有,就是图个开心,看来打发时间而已。”
这态度倒是很像后世的网络书虫,刘志会心一笑。
“其实朕也喜欢看杂书,奈何没有时间,哪天闲了你借我一本看看。”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领现金红包!
“好啊,陛下喜欢什么样的?”
耿显很自然地与他聊天,这关系看着倒像是朋友的感觉,并没有很亲密。
“也没有特别喜欢的,地理志怪,音律游记,只要有趣的就可以。”
见两人相谈甚欢,郾太后还贴心地将小刘维给带到一边玩去了。
作为皇长子的生身之母,耿显多年来都没什么宠爱,郾太后一直都比较怜惜她,也希望她能过得好一些。
按照当日刘志制定的规矩,五年一选秀,今年正好到了该遴选良家子的年份。
只是由于天下大旱,又瘟疫连绵,朝廷上下都愁云惨雾的,因此谁也没有提起。
不过再迟,明年也会提上日程,若在此之前,耿显还不能获得圣宠,等那些新人进了宫,恐怕就更没有机会了。
其实刘志自己倒并不着急,选不选妃的也就这么回事,如今自己身边连皇后在内,也有九名女子,对于皇帝来说,不算多。
但他却觉得够了,至少暂时不想往后宫填充太多的女人。
一来他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朝堂上,能分给后宫的时间本就不多,还要分成许多份,那就更少了。
二来他已经深刻地体会到,天子无家事,后宫的每一次变化,都会直接关系到朝廷的权力结构。
如今的朝廷,不宜加入大量的外戚,于他于国都会很不利。
何况他之前选妃还有个原因,那就是担心没有继承人,如今已经有了两位皇子,自然没那么在意了。
当初他对耿显也不是没好感,只是更喜欢田觅一些,后来耿显生了皇子,他又照顾到皇后的情绪。
再说了,耿氏是世家,也有些底蕴,刘维将来肯定有机会角逐太子之位,他不想培养出又一个权势滔天的外戚世家出来。
因此也有些刻意的疏远她,没想到她倒是安之若素,宠辱不惊,这一点殊为难得。
当晚,刘志顺理成章去了耿妃的承光殿,两人聊了会儿天,言谈间十分轻松惬意。
这一晚鱼水和谐,颇有些久别胜新婚的意味。
第二日刘志精神焕发地去中德殿,半路上远远望见淑妃的迎春殿,心下不由有些怜惜,便派人赏赐了些明珠宝器,以示安慰。
今日不是常规的上朝日,臣子们除了有特别的事情,需要求见皇帝之外,一般都在自己的部门处理公务。
刘志昨日心情郁闷,因此堆积了不少奏章,此时只得加快速度,免得案头堆积如山。
这些日子,大部分的奏章都与疫情有关,刘志重点看了扬州和豫州的奏报。
看样子疫情还在向外扩散,并没有遏制住,刘志也知道应该没那么快。
毕竟瘟疫的传播有些特定的规律,从潜伏到爆发,再到高速扩散期,最后才渐渐衰弱下去,直至偃旗息鼓,继续潜伏下来,等待合适的机会进行下一波的井喷。
若是按照从前的经验,小规模爆发差不多要五个月左右才能压下去,而中等规模的要一年半左右。
遇到大规模的瘟疫,很可能要花费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将他彻底压制住。
看这势头,很有可能就是属于大规模的爆发,何况此次还发生了病毒变异。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变种后的瘟疫会比之前的传染性更强。
但新的病毒死亡率更高,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比之前的自然死亡率,起码要高一成。
打破了原先对半分的死亡率。
这是个十分危险的信号,如果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病毒若是再次发生变异,有可能会变得失控。
大汉的医学在他的极力倡导之下,虽然进步神速,但由于基础过于薄弱,要想对付来势汹汹的瘟疫,还是很难。
他只能寄希望于新的隔离政策和消毒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病毒传播,从而提前结束这次瘟疫。
在他心里,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将一场大瘟疫,控制到小瘟疫的规模,他就心满意足了。
但算算日子,从最初发现蛛丝马迹,到现在也才过去了两个多月,正处在**阶段。
所以虽然明面上疫情还在扩散,刘志却并不慌,到底抗疫成效如何,还要看从第四个月开始,瘟疫会不会衰减。
由于陈蕃就地罢免了好些救灾不利的官员,官衔最高的是两名县令,虽然作为州牧,又是特殊时期,他有权任免属下的所有官员。
但事后却必须要详细上报给吏部和皇帝,由吏部查验后补齐罢免文书,现在的县令只是暂代,朝廷也需要任命新的官员。
不过一些普通的小吏,陈蕃都是直接提拔了一批人上来,只需要给朝廷报备一声就行了。
陈蕃行事胆大心细,不愿意落人话柄,扬州的御史也将调查情况上报了,与他所说一般无二。
至于各批物资的分发,他也吩咐属下做了详细的记录,前面两批已经用完了的,他查验过账目之后,迅速给户部递交了上来。
如今正在分发的是朝廷派过来的那一批,而京师正在准备运过去的这些,都是刘志自掏腰包采购的。
将来帐目也是直接呈给他,不需要再通过户部核算检验了。
刘志随便翻了翻账本,陈蕃的帐目很清晰,条理分明,用的他下发倡导的图文对比规格。
在账目上,为了方便记录,刘志引进了阿拉伯数字,说是从天竺传过来的。
虽然真正的数字是在七世纪时才由古印度人发明出来,但后来却是被阿拉伯帝国传遍世界,所以人们误以为是古阿拉伯人创造出来的。
现在,刘志也算是为他们正了名,还他们一个公道。
目前为止,阿拉伯数字还仅仅用于记账,没有在整个算学领域推广开来,不过他相信,再过一些年,大汉人民就体会到其中的方便,会慢慢全面接受的。
陈蕃的账目他倒是很放心,干干净净,没什么可诟病的地方,九江郡虽然是今年疫情的发源地。
但有窦云和陈蕃亲自坐镇,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慢慢地有好消息传来,如今他比较担心的反而是豫州泗水郡。
最开始豫州并没有对此引起重视,也没有一个影响力足够的大医师统一指挥。
所以百姓们没什么防范意识,而根据经验,伤寒瘟疫的潜伏期,长达四到十五天,偶尔还有二十几天,甚至是三四十天的极端个例。
因此泗水郡到底已经有多少人染病了,根本无从得知,直到窦云后来派了自己的得意门生荀伦过去,情况才开始转变。
但由于之前的行动不利,虽然目前看来似乎比九江郡情况要轻松一点,可到底有多少潜伏期病人,还很难讲。
豫州牧巩岳是个老成守旧的世家官僚,做事虽然稳重,却缺乏魄力。
泗水郡太守方广更是个庸庸碌碌之人,在刘志三令五申严格防疫的情况下,还是平白耽误了最佳时机。
就这样他还把所有的过错推给了九江郡这边,急急忙忙上了一道奏章,为自己推卸责任。
刘志随便看了两眼,便冷哼一声,扔到了一边。
龙麟卫密探早已将那边的真实情况,一字不漏地给他呈报了上来,看来若想赶快扼制住疫情,就只能尽快换一个太守了。
自己手下的能臣不多,基本上都安在合适的位置上了,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到什么人。
想了想,便让人招来秘书省大学士尹颂相商,临阵更换泗水郡太守,与更换县令完全就是两码事情。
毕竟太守是一郡之主,朝廷从二品的大员,已经算是国之栋梁了,每一位都至关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郡太守的任免,刘志不能私自做决定,否则会引起朝堂上的动荡。
尹颂博闻强记,对朝廷人事十分熟悉,许多六七品的官员他都能说出来,何况还是个从二品的郡太守。
刘志将方广的奏章,还有龙麟卫的奏报,以及陈蕃的部分奏疏,都拿给他先过目了一遍。
尹颂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沉思良久,这才慎重地说道。
“方广其人清廉正直,性格古板,但做事能力不足,不知变通,此次抗疫的确有失职之处。
但念在其不失为一名廉吏,且此事之前并无经验可借鉴,还请陛下网开一面,最多只是降职处置。
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虽然抗疫失败,冤枉送了许多人的性命,但就像尹颂所说的一样,他突然改了防疫规则,确实有很多人手足无措。
方广也真是无心之过,只是其能力确实有限,他是当年梁太后任命的太守,其后的吏治整顿时期,并没有查出贪腐之类的过错。
刘志接手朝廷之后,虽然做了许多改革,但仍然无法撼动从前的官僚阶层,大部分都是之前顺帝时期的官员。
当然也与刘志培养起来的人太少,而且许多人还资历不够有关,无法取代这么多的旧人。
而且方广也是官宦世家出身,其家族势力不容小觑,所以尹颂再三考虑之后,才做出如此提议。
刘志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在官员任免上,哪怕他是皇帝,也不可能随心所欲。
于是点点头,“可以。”
他们二人认定了,下次朝会基本上走个过场就行,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
罢免了方广,新的难题又摆在了眼前,到底派谁去接手泗水郡这个乱摊子呢。
要知道,临危受命力挽狂澜,说起来容易,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而且,恐怕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去,明知道是个火坑,谁愿意眼睁睁的往里跳啊。
这种情况下,若是疫情控制不住,自己岂不是白白背锅吗?
而且就算是最后侥幸控制住了,前面死掉的人太多,大不了也只能落个无功无过的局面。
两人把大汉的中层官员扒拉了个遍,最后不约而同地落到了同一个人身上,泰山郡太守陈寔。
陈寔是第一次科举考试的魁首,当年也曾插花游街,尽享无限风光,后来他却自请外放,刘志很看好他,将他派去泰山郡做了个县令。
彼时泰山郡刚刚遭遇过规模宏大的匪灾,情况一片混乱,而他所去的县,更是匪首公孙举的老巢,几乎已经被糟蹋成一片废墟。
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没人愿意去那里赴任,但陈寔却二话不说地连夜上路去了。
此后他在泰山郡的表现十分亮眼,配合当时的太守李膺,两人将战乱后一片焦土的泰山郡,建设得有声有色。
而且陈寔更是第一个进行土地改革的县令,早在刘志颁发土地政策之前,他就完成了土地的重新丈量和分配。
而且还完成得十分圆满,让全国各地都刮目相看。
后来朝廷将他和李膺通报表彰,并擢升李膺为青州牧,陈寔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泰山郡太守。
可以说,陈寔在整个大汉都是个传奇,他是真正的贫家子弟,没有一丝一毫的背景,完全靠着个人的努力,一步步走到如今的位置上。
陈寔的办事能力也是有目共睹,这几年来,他把泰山郡建设得十分繁荣昌盛。
与当年残破不堪的情景,早已判若两地,完全找不到兵灾之后的痕迹的。
只是,将他平调入泗水郡,确实有些不太公平。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