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不平安的平安夜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第21章 不平安的平安夜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应辉在图书馆里坐了一上午,写完了家信。

每个月应辉都跟父母通一次电话,还一直没有写过信。已在德国生活了几个月,颇多体验和感想,应辉这天就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把自己在德国一切顺利的状态表达得非常充分。应辉在信封上贴好了已准备好的邮票,问坐在旁边的一个德国学生:“嗨,请问图书馆附近哪里有邮筒?”

那德国学生看上去虽然高冷,一听应辉求助,倒非常热心,说:“这间阅览室外面就有。邮筒是黄色的,上面有德国邮政的标志,”德国学生用手比划着圆圈的样子,“德国邮政的标志好像一个圆圈。”

应辉走出阅览室,一眼就看见门口有个黄色的桶,并且桶上果然有个醒目的像圆圈一样的标志。应辉把信投了进去,突然觉得有些奇怪,因为邮筒的投件口很大,手伸进去就可以把里面的信抓出来。

这个口这么大,难道就不怕丢信?应辉心想,哦,对了,德国人素质高,想必拿别人信这种事情,在德国是没人做的,所以才设计这么大个口子。这也是发达国家的标志啊。

几天以后,应辉再次从这间阅览室里出来,惊讶地发现,有两个德国学生往这个邮筒里扔喝完的易拉罐。应辉走上去问:“同学,这个……不是邮筒吗?”

德国学生道:“哦不,这是垃圾桶。”

“啊?!那么……邮筒在哪里?”

“你身后五十米,就在路边,一个黄色的桶,桶上面有个圆形的标志。”

应辉找到了真正的邮筒,感觉真是哭笑不得。阅览室门口那个黄色的垃圾桶里,自己写的那封充分表达自己良好状态的长信,已经不见了。

虽然懊恼,应辉还是再次原谅了自己,因为阅览室外的那个垃圾桶迷惑性太强。首先,这个垃圾桶也是黄色的;其次,这垃圾桶上确实有个像圆圈一样的标志,不过该标志是“可循环利用”的意思,圈上有两个箭头。而邮筒上的圆圈虽然非常圆,但却是个牛号角的符号,也没有箭头。“可循环利用”的标志和“德国邮政”的标志放在一起看区别很大,但用德语向一个中国留学生解释就没有区别了;最后,这垃圾桶实在太干净,对一个中国留学生来说,迷惑性就更上一层楼了。因为那时中国的垃圾桶,特征明显,色香俱全,垃圾桶内内容丰富,垃圾桶外极其沧桑,此时的应辉缺少在先进国家的生产和生活经验,让他看到这么干净的桶而往垃圾桶那个方向联想,非拿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想象力不可。

后来应辉才搞清楚,德国实行垃圾分类制度,黑垃圾桶装食品等生活垃圾,棕垃圾桶装杂草等生态垃圾,蓝垃圾桶装废纸,误导应辉的黄垃圾桶,应该装可回收的金属和塑料。这种先进的生活经验,中国还没有,所以应辉又闹了一个笑话。应辉心想,像上海这么拥挤的城市,连人住的地方都这么紧张,家里如果放四个垃圾桶,对扔垃圾的还是收垃圾的都是个巨大的挑战,确实还很难向德国学习。看来毛爷爷说“人多好办事”不一定对,有些事人一多就不好办了,譬如分垃圾的时候,或者分钱的时候。

方自归在后厨里忙了一晚上,洗完了盘子。

被炒了鱿鱼,方自归又在一家自助餐厅找了份洗盘子的工作。看过《旧约》又被美国人炒了鱿鱼,方自归深刻理解了“顾客就是上帝”这句名言,终于知道美国的顾客就好像《旧约》中的上帝,脾气不太好,就是反复道歉也不能安抚他的愤怒。好在方自归出国前正遇到中国下岗大潮,为鼓励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中央电视台反复播放那首“心若在,梦就在,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公益歌,方自归精神上就很快接受了现实,从头再来,洗起了盘子,只是觉得人生并不是那么豪迈罢了。

自助餐厅里那些待洗的盘子真是堆成了山,绝对是跟在家里洗碗完全不一样的体验。送外卖之前方自归在后厨打工,工作时要拿出“庖丁解牛”的精神,送外卖被炒鱿鱼之后,方自归在后厨打工就要换成“愚公移山”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对各种工作精神的覆盖不可谓不广。

受小说、电视剧的影响,方自归曾以为洗盘子是融入美国生活的必修课,所以送上外卖时,曾乐滋滋地想,哈哈,我可以在美国逃过此劫啦。没想到,最终还是在劫难逃,使方自归觉得人生确实不那么豪迈。因为坐了一回从杀鸡到送餐到洗盘子的职场过山车,就好像印度四大种姓的贱民首陀罗,终于有一天咸鱼翻身……当然,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框架内,按照印度传统文化,咸鱼是严禁翻身的……成为了吠舍,并且开始憧憬着刹帝利的美好生活,却突然“戈噔”一下又成了首陀罗。嗟夫!洗盘子宁有种乎?

就在方自归打黑工的事业进入低谷时,周由打黑工的事业却进入了上升期,从洗盘子工成长为一个技术含量略高的园艺工。园艺工其实主要就是割草,到了深冬无草可割时,才去剪剪树枝锯锯树桩。园艺工是要操作设备的,当然比完全只靠两只手的洗盘子高端,而且冬天锯树,明显是往上爬。

周由的事业上升了以后,周由跟歪嘎的相处机会就多了起来。因为园艺工与洗盘子工不同,洗盘子总是在固定场所,而割草是打游击,常常需要长途奔袭到各种水草茂盛的地方工作,就像当年匈奴逐水草四处迁徙一样。方自归可以骑车去洗盘子,而周由必须开车去割草锯树。

平安夜这晚,方自归工作的自助餐厅按照西方传统文化放假了,方自归无工可打,就早早回到了拖车营地。然而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周由,这一夜却没能回来。

周由在平安夜这天的白天依然有工作,下午开车去工作地点的路上,周由发现弗林特几乎成为一座空城。

路上车辆和行人很少,商场也歇业了,酒吧也休息了,餐厅也关门了,各大党政机关也放假了,给人一种冷冷清清的感觉,不像我国熙熙攘攘爆竹声声的春节那般热闹。只有商店橱窗里笑容可掬的圣诞老人,街道两旁树木上挂着的彩灯带,证明美国人确实在过节。

这天运气不好,周由还没到顾客家里,雪花就纷纷扬扬飘了下来,增加了圣诞节的节日气氛和周由的工作难度。可是,本着中国人民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精神,周由努力对付积雪和飘雪,并且通过中国人民特别擅长的延长劳动时间的老办法,终于在天全黑下来的时候,周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这时,顾客家的火鸡已经上桌,周由咽着口水看着桌上的圣诞大餐与顾客交接好,很自觉地盘算,要比较晚才能吃上热气腾腾的烂糊面了。

回家的路上,周由打开收音机听电台播放的音乐,幸好歪嘎的收音机还能正常工作,否则一路上这么漫长多么无聊,也幸好歪嘎的空调还可以制热,夜幕完全降临后,室外温度已经降至零下十几度,车内还是温暖的。电台里播放着欢快的圣诞歌曲,周由换了一个台,正是那首着名的萨克斯管演奏曲《回家》。

正合我意,周由心想,驾驶着歪嘎向拖车营地的方向飞奔。

远光灯刺穿一段黑暗,雪花在光柱中飞舞,歪嘎迎着风雪飞驰在一条乡间公路上。在一个弯道,因为下雪天怕打滑,周由把车速降低到了十五迈,弯道过后,周由切换到三挡踩油门释放离合器,歪嘎却熄火了。

引擎还是没劲儿!周由心想。

周由把车钥匙打到熄火档,再旋转车钥匙重新点火……但是居然没有点着,歪嘎的引擎盖里发出一阵微弱的声音,好像叹了一口气。周由再次旋转车钥匙重新点火,歪嘎还是纹丝不动。周由不由吃了一惊:歪嘎抛锚了!

反复试了几次后,周由决定打开歪嘎的引擎盖检查一下。周由打开车门,走进了风雪中。

周由下车后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可能因为下雪视线受到影响,周由只看到白茫茫的一片,除了歪嘎的行车灯还亮着微弱的光,看不到任何灯光。周由感到了害怕,头皮一阵发麻,然后用颤抖着的手触摸到歪嘎冰冷的外壳,打开了引擎盖。

光线太暗,周由把口袋里的打火机掏了出来,可因为风大,打火机的火苗很快被吹灭。周由拨动打火机上的开关,把火苗调整到最大,用一只手挡着风,终于打燃了打火机。周由大约看了一下引擎盖下面的情形,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异常。

车灯还亮着,应该不是蓄电池亏电,周由心想,那么是起动机的问题吗?周由回到车内,重新点火,并竖起耳朵听引擎盖里发出的声音,能够听到起动机发出来的“突突”声。起动机听上去像是好的,那么会不会是油泵的问题呢?还是引擎本身出了问题?周由坐在歪嘎的驾驶舱里心里琢磨。上次修歪嘎,只解决了该熄火的时候不熄火的问题,哪知并没有解决歪嘎潜在的不该熄火的时候却熄火的问题……周由痛苦地想着,然后因为寒冷关上了歪嘎的车门。

周由坐在车里看着车前的公路,可就是没有一辆车,没有一个人。周由想起不久前看到的一个笑话,说印度一条公路上两辆摩托车相撞,导致七十多人受伤……然而,在圣诞夜的这条美国乡间公路上,实在太缺少印度那样的人气了。

越来越冷了,周由决定孤注一掷。周由记得书上说如果油泵出故障,一种应急的办法是通过敲击油泵启动发动机。于是,周由再次暴露在了风雪中,从后备箱取出更换轮胎用的扳手,在歪嘎的车身底部找到油箱,用扳手用力敲击油箱的中心位置,然后尝试启动发动机。可是,反复试了几次,歪嘎还是纹丝不动。

周由气喘吁吁地回到歪嘎的驾驶舱里,暗暗后悔那次和方自归一起首次参与美国的“黑色星期五”,自己为什么没有用半价买一部手机,而是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呢?

那个星期五确实是黑色的,为了在那个星期五能够抢占最早一批冲进商场的有利地形,周由和方自归深更半夜就出发了。

还有一个办法是等待救援。周由想好了,一但看到有车开过来,就奋不顾身冲出车去堵在路上。可是等了很久,就是不见一辆车经过。

歪嘎真是选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俱佳的条件抛锚……周由想起来到美国后的各种艰辛,悲从中来,先开始呜咽,后来越哭越伤心,最后这个大男人就坐在驾驶舱里嚎啕大哭了起来。

周由哭累了,停止了哭泣,可车外的风雪依然不停。此时,歪嘎的车厢里已经差不多和车厢外一样冰冷了。因为没吃晚饭,周由感觉到的寒冷发生了乘数效应,真是冷得难以形容。周由此时意识到,如果等待救援,恐怕要等到天亮才会有车从这里经过。如果歪嘎的空调能够工作,车厢能够保持温暖,坚持到第二天是没问题的,可空调早就不工作了。汽车空调的压缩机是由发动机来带动的,发动机熄火后无法启动空调,虽然歪嘎还有大半箱汽油。

为什么汽车不设计成空调可以独立工作呢?汽车工程师周由一肚子无明火起,满脑子胡思乱想。

周由在车里找到了一些纸和几块抹布,便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升起了一个小火堆。周由贪婪地把手和身体向火苗凑过去,可是不久以后,火堆就变成了灰烬。最后,周由的香烟也烧完了,车上便无物可烧,总不能把车烧了吧。

刺骨的寒冷诱使周由打着了打火机,这是最后的一点儿温暖了。看着红色的小火苗,周由突然想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这个圣诞前夜,此情此景,与那个丹麦童话多么类似,区别是火柴变成了打火机,丹麦小女孩变成了中国小伙子。

可丹麦人早就奔小康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剧在丹麦早已成为历史,然而在二十世纪末的现代美国,一个中国留学生竟然……周由想到了小女孩的结局,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时间越来越晚了,周由意识到,不会再有车经过这里了,如果自己在车里一直等下去,恐怕会冻死在车上。

死亡的恐惧,攫住了周由的心,让周由颤抖起来。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