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人的南方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路上的祖先广府人的南方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发现走不出城市,有一丝莫名的恐慌。佛山、中山、东莞已经用水泥的楼房与水泥的道路与广州连接成了一体。是不是只有我对自然对田野才如此依附? 脑海里跳出“南蛮”一词,自觉有些荒唐。眼前的景象无关“南蛮”,反倒是繁华得喧嚣,灯红酒绿得纷纭。十几年的时间,佛山、东莞、中山已经用水泥的楼房与水泥的道路与广州连接成了一体。不容眼睛瞧见一片田野。而我,眼睛从这剧烈梦幻的变化中看出一丝荒凉——一座城池,一个年代,无论它怎样辉煌,转眼之间,遗迹就可以覆盖所有的显赫! “南蛮”这个词汇所代表的含义离得并不遥远,一百多年前它仍然刺痛着人心。中原人对于南方的蔑视,正如今天的岭南人把他们地域之外的人都称之为北方人一样,普遍的偏见从来不曾缺席,它乃人性之一种。 面对高楼大厦,遥想荒蛮似乎可以得到一种心理释放。它见出变幻的现实暗含的一种力量,让繁华呈现只在瞬息之间!让荒凉呈现,更如人之转念。这种沧海桑田的力量,让曾经桑田鱼塘的珠江三角洲转眼间变成了车流滚滚的街市。古老村庄在湮没,荒山野岭美容美发一样遭遇改造,全球化浪潮席卷时空。历史的痕迹在潮水般退去…… 置身岭南,城市群川流不息的人,像一夜之间涌现。尽管着装上他们趋于一种流行,然而,口音泄露了他们作为北方人的身份。他们是来自北方的移民。在粤语通行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移民带着的语言就像无法交换的货币,而一颗离乡的心,在体会飘萍的孤寂。他们奔忙,不同的乡音被强力改造后仍顽强地在各个角落响起。 岭南土地之上,承载新世纪的一个梦境,穿梭其中,感觉洁净、喧哗、速度、刷新…… 而一种古老,一种与南蛮时代相联系的声音——客家话、潮汕话、粤语,于天南地北的乡音里独自灿烂,它们在嘈杂的超市、街道、车站成为一道景观,让陌生的外来者不得不伸直了舌尖,发出一二声“鸟语”,发音标准者无不为自己拥有这通行的“货币”而兴奋、而虚荣。而舌根顽固者感受到的是独在他乡为异客的滋味。在这岭南的“鸟语”声中,我感受到了它与历史的联系——三种方言都带着古老中原人的发音,声音证实曾经的荒凉并非虚幻。 在城市化与土语间寻觅历史发展的玄机,不会让人浮云遮望眼。从客家话、潮汕话、粤语可以发现岭南的三大土著民系客家人、潮汕人、广府人的来龙去脉。多少年前,他们的祖先如今天的移民一样翻越了南岭山脉,进入这片荒凉的未被开化的土地。那时的荒凉,实在是更葱郁而沛然的自然景观,南方密布的河流,一片片原始丛林的苍翠与繁茂,散发自然最粗犷狂放的诗意。无人记得,潮汕人是如何最早发现粤东平原,客家人是怎样迁徙到了梅州山区,广府人为何选择了珠江三角洲。壮阔而悲伤的迁徙史,没有有心人,像智者观察并记述历史。甚至边远地区弱小民族的祭师,尽管他们没有文字,但依靠原始宗教,依靠一代代人的吟唱,也能传承自己的历史。南方的历史却走成了一片荒漠,岁月的江河奔腾而去,只泻下一地泥沙。多少苦难被这样的泥沙埋葬,多少挣扎过的生命听不到了一丝喘息,吟唱的歌谣不能传世,哀伤的文字不复重现。因为这迁徙者是弱者的迁徙,是灾祸的迁徙。 今天的移民,意义已大不同前,他们南下为了寻求自己的发展,为圆个人的梦想。广府人像被激流冲散的砂土,在新的汹涌而来的移民潮中散于一地。我在寻觅过客家、潮汕人的迁徙之后,再看广府人迁徙的历史背影,却无寻觅处。在新的崛起的城市群中,他们似一盘散沙,无从描绘。 中华民族聚族而居的传统在岭南并没丢失。一本本发黄的族谱并没丢失。历史的根系在这薄薄的纸页间悄悄潜伏下来,那些怀念祖先的人暗中藏匿起自己生命的来路。当寻根的情结波动了灵魂,人们循着自己的来路开始了历史的追溯。 越是发展迅猛的地方越是要寻根,越是现代化人们越要回到古典。这是心灵的需要,是灵魂的渴望。十几年前,在南岭山脉一个小小集镇,一千七百多人聚集到了这里,他们自十六个国家而来。小镇名不见经传,但它在珠江三角洲几乎所有氏族的族谱上出现。他们的祖先都在这个小镇落脚。那是他们一个共同的祖居地。这个小镇名叫珠玑巷,多少个世纪,一代又一代人在自己的族谱上默默地书写着它。这个位于南雄的小巷可以把广府人归结到一起。 在汹涌的人潮中,一个被淹没的民系,从大都市抽身而出,回到自己的祖居地,以求认清自己的面目,以求与众不同。历史并没有成为过去,它像血液融入,在每个人身上遗传。 珠玑巷,已不是繁华街市,它像乡村集镇一样平凡、破旧,但却散发着家的气息。平凡破旧却隐含不同凡俗的气质,闲散,悠远,宁静,像隐秘的大家闺秀。狭窄的街道,在夕阳的余晖里,金光点点闪烁于檐顶墙角,万物在暧昧的辉映里都在生出人生的幻觉。 北面梅岭拱于檐脊,浓霭一样的山色似迫人的乡愁,不待仰望,已摄心魄。 这一年,穿过胡氏、周氏、陈氏……一家家的祖屋,古巷开枝散叶的能力震惊人心,珠江三角洲如此庞大的人口从这一个村庄发端!?生命繁殖之迅猛令人讶异。这个依靠北运铜币、食盐而兴起的驿道小镇,从前,三里长的街道,两旁列肆如栉,茶楼酒肆、客栈饭馆达二三百之家。宋代黑色鹅卵石铺筑的路面竟如新砌,一路攀向梅岭,千年叠印下来的足迹,可以感受逃难者惶惶的脚步。 这是梅岭长坡结束的地方,下山一天的行程,走到这里天就黑了,或许翻过了大庾岭觉得安全了,已经很累了,要寻找住的地方;或许觉得这道南岭山脉过后,从此关山阻隔,再往前走,将彻底告别故土,他们要回望一下自己的来路,适应一下这块陌生的土地。那是生命最苍茫的时分。失神的眼睛,茫然的目光,不安的询问,嘈杂的脚步,交织于黄昏。 珠玑巷正如客家人的石壁,他们的祖先也在这个南岭山脉的东面、武夷山的南端进入福建,并停留下来。也许这些是苦难中移民的共同心结。他们在同一个地方停下脚板,彼此交流信息,彼此取暖,忐忑中寻找自己的同路人…… 岭南是遥远荒僻的。迁徙者并非一开始就直奔岭南,只有那些官宦人家,为躲避灭顶之灾,才远走岭南,他们是最早到达这片土地上的入。升斗小民,则一程一程朝着南方迁徙,他们走过黄河以南、长江以南的州县,走过一个一个朝代,一代代人之后,才从江西靠近这个南方的最后屏障穿越而来。迁徙好像是他们前仆后继的事业,大灾难在他们身后紧跟着,如同寒流。 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凿通了一条南北水路大通道,它就是梅关古道。梅关古道以陆路连接了南岭分隔的两大水系,它是最早的京广线——沿运河、长江、赣江而来的北客,从这关隘进入珠江水系的北江。天下太平,岭南的铜币、盐从这里北运,驮兽挑夫、骑马乘轿的旅人络绎于途。天下纷乱,它就成了一条难民通道。 而常被忽视的是,它更是一条北方军队的通道,穿厚重铁甲的北方兵士,翻越南岭山脉,铁蹄一次又一次跨过梅关。秦朝的军队第一次翻过梅岭,统一了南越。汉朝的军队从梅岭踏过,将南越王国再次降服。北方的皇帝来到岭南,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江山弄丢了,宋朝的皇帝、明朝的皇太子都像难民一样南逃,直逃到国土最南端的海边。追赶而来的蒙古人、满人都带着北方的冷兵器和异族的口音,呼着,喊着,眼睛里裸露着对于遍野绿色的惊奇,从梅关道踏了过来,剑指岭南。剿灭宋朝皇帝的战争打到了海上,二十多万将士血染新会崖门,丞相背着少帝,悲壮地跳入了大海。 梅岭之南,田地错落起伏,阡陌纵横,极富韵致,跳跃的丘陵上是松树、樟树和凤尾竹的青黛和碧绿。村庄散落,炊烟几处。烟火点燃的是明、清两朝移民定居的日子。岁月在迷蒙中漫漶。之前栖居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已经在这炊烟升起之前南迁了。迁徙高峰时,北宋中后期至元代初二百年间,从珠玑巷规模较大的南迁就有一百三十多次,南迁者一百零三姓、一百九十七族。 梅关,如水的阳光濯亮满目的荒草,徘徊的游客,三三两两,踏不倒强劲的草丛。秋风从关口吹来,摇动漫山树木。放眼南望,山脉在目光所及处变作一抹浓烈的幽蓝。幽蓝上的云雾,缭绕着最南方的陌生的江。 我站在山顶远眺,遥想,可曾有一双审美的眼光诗意地注视过南方?多少人踏过了梅关,却没有一首关于梅关的诗留下来,让我今日吟哦。那些恓惶的目光里,山河尽是凄风苦雨。大河浩荡,流尽大陆架,直汇入海洋,那只是烟波浩瀚的乡愁,是比乡愁更浩荡的心绪。多少苍茫的心绪随人流渗透到了南方的土地。珠江,多少年后人们才知道它的名字。 珠江流入三角洲,不再是一条江,它大的入海口有八个,小的更多。到处是水,浩浩荡荡。山陪着水向南流,眼看着南海在望了,它也不愿走到大陆架的尽头,犹犹豫豫,在广阔的平原上,偶有一些小山头,像山脉抛出的省略号。视野突然辽阔无垠,疯长的草木绿得张狂肆意,抛掉了季节的束缚,它们不再枯荣变化。这景象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南蛮名下,人们可以想象它的溽热、潮湿,想象它的病毒、蛇虫、瘴气,但没有人想象这里不再有四季。来自北方的寒流被南岭山脉阻挡,冬天不再降临岭南大地。 一批批南迁者,一批批向着南方烟瘴之地逃亡的人,最后在这里落地生根,充满着自然情趣与勃然生机的南方生活,在山水间自自然然以符合人性的方式展开。强者似乎永远是北方,他们一次次问鼎中原,要建立起自己君臣父子的秩序。而南方永远是弱者的避难所,从没有向北方发过难,只是沉迷于自己鬼魅的幻想。他们带着灾难的记忆,带着满腔的委屈,一旦进入南方的烟瘴之地,便变得悄无声息。是因为湿润的气候、疯长的植被、连绵的群山、大海上的贸易,还是南方散漫自由隐蔽的生活,让他们迅速遗忘了从前,失去了仇恨之心、觊觎之心? 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在岭南渐渐形成自己的民系,他们愈来愈鲜明地区分开来。客家人有强烈的根在中原的意识,他们了解北方,从不以贬义的口吻称呼外来者为“北方人”;广府人却变得淡漠,他们渐渐失去了对北方的兴趣,在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拥有了越来越强烈的优越感。同是南迁广东,地域不同,语言不同了,彼此再也无法沟通。客家人、潮汕人凭借一句相通的语言,就可认作乡党,倾力相助。广府人语言只是交流的工具,不具有族群相认的符码功能。他们建立起一条******,最早踏入商业。珠江三角洲的商业文化,珠江三角洲河流纵横之阻隔,珠江三角洲的富足,彼此不相依赖,独立的过程,也许伴随了人与人的疏离。遇到欺压,客家人会奋起反抗,广府人想到的也许只是改良。他们是重实际的族群。而这片土地的土著古越人,却在人种的大融合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岁月某个幽暗的深处,什么神秘的东西像河流一样让来自中原的人开始分道? 河流之上的文明,韩江、梅江、东江、西江、北江、潭江……这些岭南大地上流淌的江河,孕育出了千差万别的文化。 大陆架的文明在向着南方偏移,从黄河文明,到长江文明,再到珠江文明,依时间的序列孕育、崛起。 珠江文明,是因为那个懦弱的宋朝的南渡?是因为中原人向着南方迁徙的脚步一点点的累积?是因为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的那个血腥日子?文明寻找到了新生的土壤——面向海洋的商业文明。一条******不被朝廷的奏章提及,不被皇帝的目光关注,不被大臣们的朝议所言,但却在南方历史悠久而生动地展开。 因为海洋,岭南与世界现代史靠拢了,西方的航海地理大发现,澳门第一个进入世界视野。东西方的交流从这个半岛登陆。 一场鸦片战争,中国现代史的序幕在南方揭开。二十世纪初,南方终于不满了,愤怒了,向北方的皇帝发出了最有力的挑战,岭南成了革命的策源地。南方要推翻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走向民主共和。一场亘古未有的北伐,从南海之滨出发,扛着长枪火炮的南方军队,第一次从南向北翻过了南岭,枪口指向京都。 广府人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在珠江三角洲出现,成为朝廷最害怕、最痛恨的人。 历史,不能再遗忘南方了。历史的偏见终结于皇帝的消亡。“南蛮”走进历史的辞典。 南方迎来了新的世纪。珠江三角洲,厂房林立,万商来朝。北方新移民乘着钢铁的火车、飞机,从南岭山脉的地下、天空而来,在春节,又形成人潮北涌的奇观。他们不再是苦难的化身,不再是中原的失败者,不再是历史灾难的牺牲品,而是一个追求改变自身、寻求出路的人群。 岭南,中国移民最多的地方,一个又一个城市崛起的地方,一个各种语言交汇的地方,如今,它时时刻刻与一个国家的各个地方气息相通、人脉相连。每个族群有着自己清晰的来路,彼此却交融一体。 在琳琅满目的物质里,在时装包裹的身体里,体验着南方的富裕,一种优游的心态,偶尔怀想一下南方的荒凉——被历史广为鄙薄、宣扬,被祖先们集体想象了数千年的荒凉,那已是想象中的风景,是围城中的人心灵渴盼的一种自然生态。 “荒凉”变作了魔法师的伎俩,瞬息之间消失,仿佛它只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而非地理的概念。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路上的祖先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路上的祖先》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路上的祖先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路上的祖先》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