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一正一邪,一黑一白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朱元璋:咱真不想当皇帝!第四百八十八章 一正一邪,一黑一白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随着佛道两教大佬陆续进京,白莲教新晋副教主马文才也在一众教众的吹吹打打中来到京城。其实按照他本意,他是想低调进京的。然而,正牌教主韩清说,唯有这样才能让朝廷投鼠忌器,不至于暗中派人做掉他们。马文才琢磨一路,就琢磨谁是鼠,谁是器。直至快到京城的时候才琢磨明白,原来他就是白莲教派出来的鼠,至于「器」,则是朝廷的信誉。毕竟,他们此次入京论道,乃是受到朝廷的榜文邀请。一旦朝廷将他们暗中做掉,朝廷将失信于天下。马文才想明白其中关节,对于自己「鼠」的身份也不是很排斥了。他们白莲教这些年可不就是过街老鼠,整日里东躲西藏么?现在「圣女」都被人睡了,据说都要给人生孩子了,真不知道他们这些人还折腾个什么劲。在马文才开始怀疑人生,怀疑造反大业的时候,韩清早已化装成货郎,在应天府的乡村走街串巷起来。韩清之所以这么多年都没被官府抓住,主要是他掌握一手化妆绝技,外加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否则,一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早就被手下那帮不诚心造反的反贼卖一百次了。韩清这次深入乡村,主要是想了解下应天府范围内的民风。大明这两年大力改革税制,执行得最彻底的就是离京城最近的应天府,在他想来此地必定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韩清走进一个村子,看到村子里炊烟寥寥,鸡犬之声不闻,脸上登时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果然不出他所料,此地百姓已经被官府逼得活不下去了!如果大明再这么折腾几年,岂不是又能达到元末乱世的水平?韩清在村子里走了半圈就想退出区,重新换涸村子采风。哪承想刚要掉头往回走,就看到一个老头对他招手。「小伙子,你这货担里都有撒子呀!」韩清是非常专业的反贼,货担里的货都是精挑细选的,哪怕官差来查都挑不出毛病。「老伯,咱这货担里啥子都有!」「甭管是针头线脑,还是治头疼脑热的药丸,咱这货担里都有的卖哩!」老头听到这话顿时一脸开心。「哟霍!」「这敢情好,给俺来块饴糖,再来两根缝衣针,一桃线……」韩清闻言赶忙放下担子在货担里一阵翻找,他这边刚找出针和线,就看到院子里跑出来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儿,围着他的货担口口声声的喊着「糖糖」。韩清见状赶忙在货担里掏出一块油纸包着的饴糖,老汉看到这么大一块,脸上当场露出肉疼的表情。「呀!」「咋这么大一块,你也不说割成小块来卖?」「爷爷我要……」老汉听到孙子撒娇,不情不愿的在袖子里摸了摸,心怀忐忑的问道。「这么大一块得不少钱吧?」韩清想了想,给出个三十文的报价。实话说,这个价不算低,但相对他拿出来的这块饴糖则绝对不算高,甚至有点便宜的过分。老汉听到这报价,眼底登时闪过一丝讶异。不过,他很快就将这丝讶异给压下去,换上一副恰到好处的嫌弃。「啧啧,咋这贵哩,咱去年买的时候还十文钱一块哩……」韩清闻言也不戳破,只是笑呵呵的回道。「老伯,您去年买的肯定没咱这块大!」老汉闻言尴尬的点点头。「那倒是!」「像你这么卖货的咱也是头一次见,要不是老汉儿子们都出息了,咱还真不一定买得起哩。」老汉一边说,一边从袖子里摸出四十文钱递过去。韩清双手接过铜钱,眼睛却没看钱,而是满心满眼都在想着老汉说的话。「老伯,您刚刚说儿子们都出息了,能不能说说咋个出息法?」一提起这话,老头脸上的笑容就止不住了,满脸都是得意的褶子。「嗨!」「还不是赶上好时候哩!」「皇太孙在京城边上建了一溜的作坊,每天都不停的招工,只要你有手有脚他们就要。」「不瞒你说,俺家的几个儿媳妇,现在都在作坊里做工,一个月能拿六百个大子哩!」「俺大儿子更不得了,早年间帮村里人盖房学会了一手泥瓦活,现在在皇太孙名下的什么建筑商会做工,一天就能挣六十个大子!」别说六十个铜板,就是六万个铜板韩清都不在乎。可他看老头这般得意,还是配合的惊呼出声。「哦豁!」「一天六十,一个月可就一千八哩!」老汉闻言抿着嘴笑道。「谁说不是哩!」「皇太孙那边见天的有活,不管多少人都不够用!」「上个月俺大儿子回来,说皇太孙现在住的宫殿还是他给盖的哩,还说他干活的那段墙上有块砖,刻着他的名字哩!」「你想想这得是多大的荣耀,将来俺们老刘家肯定能出大官哩!」韩清听到这话,脸上的笑容渐渐僵硬起来。「敢问老伯,村里人都去给皇太孙做工了吗?」老汉闻言不屑的摆摆手道。「哪能哩!」「皇太孙缺人,但也不是啥人都要的。你得有一技之长,要么会纺纱织布,要么会木工泥瓦,总之你得会一样。」「啥也不会的都被县里的人领到别的地方种地哩!」「啥?」韩清刚刚听老汉说的那么好,心里早就沉下去了。现在听到老汉这样说,心里可谓拔凉拔凉的。看样子应天府治下没乱?老百姓非但没有民不聊生,反而过的还挺好?「老伯,能给咱详细说说不?」「县里啥人领他们种地呀?」老汉闻言摇了摇头。「这个咱说不准,反正是县里的人,好像是供销社、邮局、惠民医馆的人吧?」「反正跑不了这几家,这几家来头贼大,乃是皇太孙的人,县令都不敢惹!」「俺也是听隔壁吴老二家的人说的,说县里本来有点公田,现在全租给贫苦人种。没分到地的也都被供销社的人组织去了外地,有去北边大同府开荒的,还有去辽东那边种地的。」「辽东好哇!」「县里来人跟俺们说,辽东那地方土地都是黑的,攥一把都能攥出油!」「老汉俺年岁大了,俺要是年轻十岁,俺也得跟着皇太孙种地去……」韩清听到这儿,不甘心的问道。「老伯,那您现在干嘛,整天在家呆着吗?」老汉闻言顿时瞪起眼睛。「啥子话?「咱是干啥吃的能在家养老爷子?」「咱跟你说,咱现在一人种十几亩地哩,还不用给官府交一粒粮食!」韩清闻言再次面露疑惑。「这又是为何?」「自古以来种田纳税,那是天经地义的,没听说朝廷免了种田的税呀!」老汉听到这话脸上顿时露出狡黠的笑容。「咱跟你说,你可别跟别人乱嚼舌头。」「咱家钻了个空子,咱家十口人都在一个户头下没分家,按照皇太孙的新政,人均两亩地以下不用交税,俺们家正好卡线,当然不用交粮哩!」「这点地老汉俺一人就能拾掇明白,仁儿子领着媳妇去金陵打工,又能多挣一份钱!」韩清听到这儿顿时知道老头为啥神秘兮兮的了,因为按照大明律,他家这种情况是要分家单独立户的。这老头肯定是买通了里正,或者是卡了个修黄册的bug,这才将三个儿子都登在自己户头下。老汉得意洋洋的说完,脸上随即露出失望之色。「不过这事也就占几年便宜,等过两年再重修黄册的时候,咱家那几个儿子就得单独立户哩,这地到时候还得重新分分,看咋弄能不用交粮……」韩清又跟老头聊了一会儿,在得知村里大多数青年人都去城里打工,留下的多数是老人和孩子之时,也就悻悻的离去了。然而,他刚走到村头,又被一个高门大院人家的婆娘给叫住了。「喂那货郎,有上好的丝线没?」韩清本来都不想搭理这婆娘了,无奈在村口看到两个穿着官差衣服的人,只能硬着头皮转身往回走,去跟那个足足有一指厚肥膘的婆娘周旋。「这位大姐想要啥样色的丝线?」中年女人闻言眉毛一挑,满脸不屑的道。「你都有啥色的?」「咱这儿啥色都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就连京城富贵人家用的金丝银线咱都有!」中年女人听到这话,颇为意外的看了看韩清,心道这货郎好大的口气,竟然还有金丝银线?「真的假的?」「咱跟你说,咱可是见过世面的,别拿铜丝糊弄咱!」韩清也不跟他废话,在货担里翻了翻,翻出一扎金线递过去。中年女人看了看,见果然金光闪闪,像是足金抽出来的金丝,脸上这才多了几分郑重。「看上去还不赖,那就一样给咱来上一桃吧……」「好嘞!」韩清再次弯下身子在货担里一阵翻检,不过在翻检之时,他眼角的余光一直注视着村口那两个穿着官差衣服的人。当他见到两个官差径直朝着他走来,他的一颗心顿时提了起来,一只手也伸向了货担的最里边,紧紧的握住刀柄,准备随时抽冷子给这两人来一刀。然而,就在韩清以为必有一场恶战之时,却只见那两个官差越过自己,朝着中年女人走了过去。「王赛花,你家地到底卖不卖,赶紧给个痛快话。」中年女人一听这话,当场扯散头发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丧起来。「乡亲们出来评评理呀,官府强买强卖呀,呜呜呜……」两个官差见状赶忙后退几步,离着王赛花两丈远道。「王赛花,收起你那撒泼打滚的勾当!」「俺们只是奉了县令老爷的命,来给你传个话。」「你要是现在卖地,县里按照市价收,咋地都好过你找不到佃户,每年还得白白交着皇粮强吧?」王赛花闻言朝着两个官差「呸」了一口。「啥叫按照市价收?」「一亩地八两银子的市价,还要分十年结清,一点利息都没有,你当咱是傻子不成?」「俺家三代人,省吃俭用攒下这几百亩地,不能到了俺这儿给败了!」两个官差见王赛花如此执迷不悟,只能撂下几句狠话离开。事实上,县令给出的命令就是买卖自由,全凭自愿。如果不是县令逼得紧,他们俩连乡下都不想来,随便打发个二溜子就能过来传话。「行行行!」「既然你不愿意卖就自己留着,反正县尊大人说了,赋税一文钱都不能少,交不上税县里就收你家地,到时候一文钱都不给你!」王赛花听到这话再次哭天抢地的哭嚎,最终用自己的超声波哭声将两个官差给哭走。在官差走后,韩清好奇的上前询问。「这位大姐,您跟刚刚那俩官差说的是啥,俺咋听不懂哩?」王赛花闻言恨恨的道。「还能是啥,不就是朝廷里的女干臣搞出来新政么,按照地多地少征税……」「亏得俺儿还是个举人哩,早年间只要交点粮,徭役啥的全免。」「现在乱改一通,俺家一年平白无故要多交好几百斗粮,这日子可怎么过哟,呜呜呜……」韩清早就知道这事了,他好奇的是另一件事。「大姐,俺问的是卖地的事,俺刚刚听官差的意思,官府要买你家地?」王赛花抹了抹眼泪,满脸不屑的道。「是有这么个事!」「说是皇太孙新鼓捣出来的招数,要以市价收俺们的地,但现在不给钱,每年给一点,分十年能给完……」韩清闻言低头算了算,觉得这生意也不算亏。换言之,朝廷没明抢已经算仁慈了,现在给钱买地她竟然还不卖?「大姐,官府这事还算公平吧?」王赛花闻言顿时破口大骂。「公平个屁!」「放在以前,俺一亩地一年收成就能卖一两银子,十年下来那可是十两哩!」「官府平白无故给俺抹去二两银子,这也叫公平?」「再者说,你啥时候见过官府买东西给钱?」「就算今年这县官给了,你能保证以后的县官还给?」「到时候官府不给钱,你敢去衙门告状呀!」王赛花说完这话就恨恨的从地上爬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头也不回的回了自家院子。「大姐,你的线……」「不要了!」韩清闻言只能苦笑着将线重新放回货担里,然后挑着货担赶往下一个村子。不过在走了几个村子后,韩清觉得自己没必要再走了。因为应天府附近的村子都差不多,年轻人要么被官府忽悠到外地开荒,要么被招工的给招走,去城里作坊里做工去了。韩清从最后一个村子里走出来,望着村口绿油油的稻田,对着那些死命攥着田地不松手的地主产生无尽同情。按照皇太孙这么个搞法,用不了几年村里连佃户都找不到了,这些地主家的地租给谁种?难不成,地主领着婆娘和小妾种地?韩清越想越觉得有趣,同时也对朱允通的政策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总算明白皇太孙为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改革税制了,敢情皇太孙和朱屠户一正一邪,—黑一白啊。一个死命收税,一个死命挖人。当地主找不到佃户,地主家的地自然就不值钱了,朝廷也就可以用极低的价格收走!甚至都不用花钱,只要地主家交不起赋税,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没收!韩清想明白这些,对于自己未来的造反事业充满了担忧。再给皇太孙几年时间,这大明的江山就是钢浇铁铸一般的稳固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